我国小额信贷体系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69086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小额信贷体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小额信贷体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小额信贷体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小额信贷体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小额信贷体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小额信贷体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小额信贷体系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困,是当今世界“3P”(人口、贫困、污染)问题之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各个国家也都采取了很多扶贫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但大多并未取得成功。广大发展中国家贫困户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缺少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广大贫困户由于缺少可以作为抵押物的资产,他们很难从正规金融途径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资金这一生产要素的短缺而形成的瓶颈严重制约着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生产能力。传统的扶贫模式也很难解决资金到达贫困户手中的问题,资金的到户率低,贫困户的资金也多数没有被用于生产领域而是用来消费,造成大量贷款无法归还,而政府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源源不断的投入到这一无底洞之中,扶贫效果很差。由于没有其他资金参与

2、扶贫活动,扶贫活动难以持久,一些暂时脱贫的农户由于种种原因又返贫的现象经常发生。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探索适宜的扶贫方式,小额信贷应运而生。小额信贷最初作为一种扶贫手段在发展中国家兴起,带有很强的福利性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由于成功地推行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措施,小额信贷机构在解决贫困农户资金短缺和金融机构自我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取得了双赢成就,它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成功地帮助了一部分最贫困人口获得了基本谋生手段,显著提高了生活水平,从而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方式,小额信贷所取得的成效是举世公认的。联合国将2005 年确定为“国际小额信贷年”。 2006 年,孟加拉乡村银行(GB) 及其创始人穆

3、罕默德尤努斯更是因为“当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出路时,持久的和平才能得以实现”,而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1993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首先将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引入中国,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1996 年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确定扶贫到户的方针后,由我国政府扶贫资金推动的小额信贷运动在国内大规模铺开。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小额信贷实践得到我国政府、中央银行,以及许多国际机构的关注和支持。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扶贫作用,在中国扶贫开发纲要(2001 一 2010 年) 和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等重要文件中多次提及发展小额

4、信贷的扶贫作用,更是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小额信贷体系发展研究强调要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小额信贷的发展。但是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小额信贷在中国并未取得成功。随着我国小额农户贷款的深入实施,不仅在终极目标的选择上,还是在小额农贷的模式选择及实际操作层面,都出现了不少问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效果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对农村金融支持措施的落实效果,也影响到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因此,有必要对小额信用贷款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引导农村资金回流,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1.2 文献综述小额信贷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一种创新模式,它是由于乡村贫困人口存在着大量的借款

5、与金融服务需求而这种需求遭遇供给不足产生的一种回应方法。从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认识到穷人在正规金融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借鉴传统的民间信贷的特点和现代管理经验,结合所在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及穷人的经济和文化特征,在不断摸索和试验的基础上,构建出的多种适合穷人特点的信贷制度和方式。然而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从诞生开始到现在还不足30 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发展非常迅速,但相应的系统而全面的理论还尚未形成,目前仍处在实践先行的阶段。国外对于小额信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额信贷产生的效应、原有开展小额信贷的非政府组织(NGO) 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以及正规金融机构开

6、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持续性。理论界一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小额信贷会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Holcombe, 1995;Otero,Rhyne,1994;Hossain, 1998;)。它能提高贫困人口投向资金的使用效率,并改善一直以来农村地区劳动力投入和资金投入不对称的情况。通过对穷人的收入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与评估结论表明小额信贷具有高度的积极意义。这类评估中的大多数都肯定了贷款对低收入家庭资产积累和就业有促进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家庭消费的增加。这些报告涉及了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几乎所有最有名的小额信贷机构。把对农村扶贫的主攻方向及时从

7、区域扶贫转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小额信贷的推广会伴随许多正面的非金融价值;而另一部分专家更担心小额信贷可能会带来的负面效应(AdamS,1992;Buekley , 1997)。为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小额信贷体系发展研究贫困人口提供信贷支持,从另一方面来看就是增加了穷人的债务。这对缺乏把握资金能力的穷人和信贷机构来说都将形成潜在的问题。并有些研究认为小额信贷对某些特定的家庭影响不十分明显。但这些实证研究与所选择样本关联很大,并不意味着具有普遍代表性,并且这种案例只占少数。“折衷派”则肯定小额信贷的正面效应,但是提出了很多人共同的疑问:小额信贷是不是对最贫困人口的服务 (Hulme,Mosley

8、 ,1996)。小额信贷推广时为中低收入人口服务的最初目标,会不会在现实困难的重压下慢慢“异化”。 Hulme(2000) 认为对小额信贷效应评估(ImPactAsseSSment),是科学也是门“艺术, 。在科学上的进步涉及到改进衡量的标准、采样和分析技术。“艺术”上的进步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使包含成本、目标和内容的效应评估总体设计更系统和更知识化的判断。其二是效应评估方法如何组合才能对给定的任何研究都适用。其三关系到决策者和小额信贷机构对效应评估结果的理解方式,。JeffreypoyoandRobinYoung(2004) 对拉美国家小额信贷正规化问题进行探讨。他们的研究认为,

9、这种转变主要是基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考虑。由于 NGO 并不是真正的金融机构,无法开展存款和其他的金融服务,利用捐助和资助资金开展业务受到较多的限制,因此越来越多的NGO 开始寻求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以扩大业务规模获得盈利。NimalAFernando(2006) 的研究认为在小额信贷领域, NGO 转变为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了确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扩展业务获得盈利。VielofiaWhiteandAnitaCampion则系统的分析了NGO 的转变 Ib 题,通过对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已经或正在转变得NGO 的考察,研究了NGO 转变的动机以及转变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996 年 n

10、月,来自16 个国家的17 个正规金融机构在美国就“商业银行(正规金融机构 )开展小额信贷的问题”进行专门研讨。研究了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障碍等相关问题,并总结了参会金融机构在开展小额信贷方面的有关经验。另一个较典型的研究是LizaUalenzuela 的研究,他对发展中国家1990 年以来的53 家降低贷款规模进入小额信贷市场的正规金融机构经营小额信贷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小额信贷领域存在1Hulme ,o.,Mos 一即, P.Financea缪 instpove 卿.London:Routledge ,l 姚, 1825 2oavidHu 一

11、 me.加 pact怒 sessmentMeth叱 ologiesrorMieronnance:Theo 以 Ex详 eneeandBetter阮 ctiee. WorldDevelopmen 仁 200(),28(l):79 一 98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小额信贷体系发展研究着许多优势,如大量的广泛的分支网络以利于对市场快速的渗透,在提供存款服务和支付业务方面的经验等。他还认为,由于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大量的低收入人群,小额信贷市场存在的盈利空间,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也是一种吸引力。国内关于小额信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际典型小额信贷模式的描述、比较以及对我国小额信贷模式的经验介绍、现状描

12、述和评价。主要包括谢海(2005)、熊德平 (2005)从不同的视角对孟加拉乡村银行(GB)模式,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RI) 模式,马来西亚(AIM) 模式,玻利维亚团结银行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杜晓山、张保民(2005)指出,通过财政注资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乡镇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的“公司+农户”这类“间接”模式,对农村真正的贫困户促进效果并不明显。陈天阁、邓学忠、方兆本(2005)通过深入安徽省农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指出,我国农户经常性的资金借贷主要是小额的(82%在 5000 元以下 ),大量的小额信贷需求构成了农村金融现实需求的主体3。但信贷供给主体实际上是各种形式的农村民间金融。

13、何广文、李莉莉(2005)认为,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升温导致我国小额信贷市场空间扩大。他们通过对农村小额信贷的案例研究指出 :我国农户对贷款的需求面较高,且中低收入农户贷款需求最为突出。杜晓山、郝同武、汤仁撷等(2006)学者在对试点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 GB 模式在我国的实践和效应的分析。姚先斌、程恩江(1998)指出孟加拉国的自然社会条件与中国不同。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其乡村银行的做法,GB 模式在中国实践还应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5。孙天琦 (2001)考查了商洛模式“政府+银行 +扶贫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指出挖掘沉淀在民间的个人资信信息的重要性,并建议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将小额贷款作为信

14、贷营销的重点,地方政府应减少对小额信贷业务开展的干预芍。谢云山(2006)分析了山西瑞水头镇模式的资金运营状况和小额信贷的借贷制度,提出应当给予小额信贷机构更多的政策空间以保证试点工作的开展和持续发展,。中国目前开展的小额信贷项目涉及到的组织机构主要有非政府机构、政府机3 陈天阁,邓学衷,方兆本.农户融资与信贷供给一一来自安徽的调查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 2005(1): 36 何广文,李莉莉.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空间分析J ,银行家, 2005(ll):23 一 25 5 姚先斌,程恩江.小额信贷的概念、原则及在中国的实践J.中国农村经济,1998(4)52 一57 “孙天琦 .小额信贷扶贫成功

15、的商洛模式及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1(4):34 一 37 7 谢云山 .小额信贷的山西瑞水头镇模式J.农村金融研究,2006(2):28 一 30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小额信贷体系发展研究构和正规金融机构三种。杜晓山(2005)认为第一类项目的主要问题是其合法性地位没有解决 ;第二类项目由于以财政资金和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存在可持续发展隐患 ;第三类项目的实施主体似乎还未能主动接受和认真运作小额信贷项目8。在正规金融机构实施小额信贷方面,王景富(2002)认为农信社开办小额信 贷业务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持作用,同时也能为农信社走

16、出困境、发展壮大提供基础g。王荫林等 (2002)更提出小额信贷将是信用社经营制度的根本性的激进变革,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满足弱势集团融资需求方面是一种改进,最终能使农信社获得发展。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由于已有的资金实力和专业金融管理经验等因素,开展小额信贷较民间机构具有较大优势“。梁山 (2003)通过实证得出由于对农户债权约束高于对一般企业约束,小额信贷总体安全性高于一般贷款,小额信贷不是农信社的经营负担,而是一种盈利资产” 。但是 Park、Ren(2004)通过对中国小额信贷的贫困覆盖、财务状况和项目效应等基本现实命题的检验指出,中国的非政府计划在这三个领域都表现得更好,政府项目则表现平平。他们进一步提倡中国应采取更富有弹性的贷款合约条款,尤其是偿还机制,。刘锡良,洪正(2005)指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服务机构各自的机构性质和经营目标都不相同,在同一地区同时展开小额信贷时可能会形成相互间的盲目竞争,导致市场缺乏效率。所以需要对借款人类型进行甄别,实现不同借款人的分离均衡和帕累托改进3。杨兆廷,连漪(2006)指出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仍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