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复习学案2013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60034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电池》复习学案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原电池》复习学案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原电池》复习学案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原电池》复习学案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原电池》复习学案201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电池》复习学案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复习学案20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原电池复习导学案原电池复习导学案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3、了解新型电池的电极反应及工作原理。 4、能选用恰当的措施防止铁、铝等金属的腐蚀。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原电池原理: 1、概念: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填导与练 114 页) 3、原电池工作原理(见导与练 114 页、115 页) 以下面两个原电池为例,标明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盐桥的成分 作用 装有盐桥的原电池的优点 、 例题 见导与练115页例1 5、原电池的正、负极的

2、判断方法: (见导与练116页) 4、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判断原子池中两电极的活泼性(3)防止金属的腐蚀 如: 牺牲 极的 极保护法 (4)制成各种化学电源(见导与练 117 页)练:1、10mL 浓度为 1 molL-1的硫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 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加入适量的 3molL-1的硫酸 B加入适量蒸馏水 C加入数滴硫酸铜溶液 D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 练 2、(12 全国) 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 ,相连时,外电 路电流从流向 ;相连时,为正极,相连时,有气泡逸出 ; 相连时, 的质量减

3、少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B C D 练 3、下图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4213 B2134C4231 D32412练 4、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图装置精炼铜,a 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 CuSO4溶液B图装置盐桥中 KCl 的 Cl-移向乙烧杯C图装置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获得保护D图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不同练 5、见导与练 117 页例 3 (3) 迁移应用 3 5、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写电极反应式是高考经常考的知识点。如何书写电极反应式呢?一般来讲,书写原电池的电极 反应

4、式应注意如下四点: (1)、找正负极,即要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如果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失误,则电极反应式必然写错,这是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的前提。一般 而言,较活泼的金属成为原电池的负极,但不是绝对的。- (2)、看电解质溶液,即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 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应考虑电极产物与电解质溶液反应与否。 (3)、注意总反应方程式,要注意总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而两个电极反应相加即得总的 反应方程式。 (4)、注意转移电子数,正负极上得失电子数应相等。每个电极反应式须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方法应用:方法应用: 有活泼金

5、属作电极的原电池反应: (1)第一类原电池,电解质溶液,至少要能与一个电极发生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 Mg、Al 在酸性环境中构成原电池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式: Mg、Al 在碱性环境中构成的原电池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式: Fe、Cu 常温下在浓硝酸溶液中构成的原电池: 总反应式: 正极: (2)第二类原电池 这类原电池的特点是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不发生反应,电解质溶液只起导电 作用。如合金或不纯的金属在潮湿空气中形成的微电池 钢铁的吸氧腐蚀:负极: 正极: 电解质溶液: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进而发生的反应: 把铁钉和碳棒用铜线联接后,浸入 0.01 molL 的食盐溶液中,可能发生

6、的现象是 ( )A. 碳棒上放出氯气 B. 碳棒近旁产生 OH C. 碳棒上放出氧气D. 铁钉上放出氢气 E. 铁钉被氧化3有人设计以 Pt 和 Zn 为电极材料,埋入人体内作为某种心脏病人的心脏起博器的能源。它依靠人 体内体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溶解氧、H+和 Zn2+进行工作。请写出两极反应的方程式。正极 _,负极 _。 化学电源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1)根据装置书写电极反应式根据装置书写电极反应式 先分析题目给定的图示装置,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上的反应物质。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负极:活泼金属或 H2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若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与生成的阳离子不共存,则 该阴离子应写入负极反应式

7、。如铅蓄电池,负极: 正极:阳离子得到电子生成单质或 O2得到电子。 正负电极反应式 得到电池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 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2H2+O2=2H2O 、酸性环境中:负极: 正极: 、碱性环境中:负极: 正极: 、在能传导 O2-的固体电解解质中:负极: 正极: 练 1: 见导与练 117 页例 3(1) (2)练 2:见导与练 116 页例 2(2)(2)给出总反应式,写电极反应式给出总反应式,写电极反应式 如果题目给定的是总反应式,可分析此反应中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即分析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 化情况),先选择难度 去写电极反应式,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直接写或将各反应式看作数 学中的代

8、数式,用总反应式减去已写出的电极反应式,即得结果。 例: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FePO4+LiLiFePO4,放电时其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 正极: 练:见导与练 116 页 迁移应用 1 二、化学电源:(见导与练资料) 1、一次电池(又称干电池)2. 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3、燃料电池(见上) 难点突破难点突破 一、可充电电池 1、分析电极反应和电极附近环境变化 练 1.氢镍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污染的铜镍电池。氢镍电池的总反应式是:(1/2)H2+NiO(OH) Ni(OH)2放电充电 根据此

9、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 pH 不断增大 B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 C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氧化 D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 2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判断练 2、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2K2FeO48H2O 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放电充电4是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FeO424H2O C放电时每转移 3mol 电子,正极有 1mol K2FeO4被氧化D放电

10、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3可充电电池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及总反应式的书写练 3、锂离子电池已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锂离子 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反应:C6Lixe-C6Li1xxLi+(C6Li 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的复合材料)正极反应:Li1xMO2xLi+xe-LiMO2(LiMO2表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池反应为 C6LiLi1xMO2LiMO2C6Li1x B. 电池反应中锂、锌、银、铅各失 1mol 电子,金属锂所消耗的质量最小C.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 Li向负极移动D. 锂离子

11、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 C6Li1xxLixeC6Li4可充电电池考点的综合应用练 4、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型电池,它的正负极格板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4H2SO42 PbSO42H2O放电充电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电解液中 H2SO4的浓度将变 ;当外电路通过 1mol 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 加 g。 在完全放电耗尽 PbO2和 Pb 时,若按右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 A 电极上生成 、B 电极上生成 ,此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 。 二、燃料电池二、燃料电池 1、电解质为酸性电解质溶液 练 1、科学家预言,燃

12、料电池将是 21 世纪获得电力的重要途径,美国已计划将甲醇燃料用于 军事目的。一种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或碳化钨作电极催化剂,在稀硫酸电解液中直接加入纯化后 的甲醇,同时向一个电极通入空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 这种电池放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此电池的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电解液中的 H+离子向 极移动;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 。 比起直接燃烧燃料产生电力,使用燃料电池有许多优点,其中主要有两点:首先是燃料电池5的能量转化率高,其次是 。 2、电解质为碱性电解质溶液 练 2、甲烷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 CH4+10OH-8e-=CO32-+7H2O B、正极反应式为 O22H2O +4e-=4OH- C、随着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碱性不变 D、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