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的好处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9559059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性能混凝土的好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性能混凝土的好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性能混凝土的好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性能混凝土的好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性能混凝土的好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性能混凝土的好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性能混凝土的好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性能混凝土的好处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 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下列性能重点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的特点是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且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 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著名水泥混凝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伟教授】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能: 1、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高抗渗能力,但不一定具有高强度,中、低强度亦可。 2、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较高

2、的流动性,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 析,易充满模型;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自密实性能。 3、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长,对于一些特护工程的特殊部位,控制结构设计的不是混凝土的强度,而是耐久性。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 50100 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4、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概括起来说,高性能混凝 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 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随着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建筑技

3、术的快速进步,混凝土在工程中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但普通混凝土在耐久性方面已出现了许多问题,种种工程事故,使人们认识到在结构设计时,对使用材料的耐久性应像力学性质一样予以仔细考虑“城市建设!建筑工程!地下及水下工程!海洋开发与核能工程等,都需要大量混凝土,在许多特种结构中,对混凝土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进入 20 个世纪 90 年代以后高效减水剂和超细矿物质掺合物的应用,使混凝土进入了高科技时代,能按材料科学的观点与方法,根据要求设计其性能,又有客观工程要求,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就自然而然地提出来了。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

4、的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作为 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的要求,对下列性能有重点地予以保证,即耐久性、施工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将高性能混凝土描述为:“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低渗透性和抵抗外界破坏的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本身抗渗性能就高,但还不同于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主要指高耐久性。 ”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高工作性,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是在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 掺加足够数量的活性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的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2、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与性

5、能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或含义,国际上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各个国家不同 人群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说来,高性能混凝土是指高强、高耐久性、高工作性。一些美国 学者更强调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北美型) ,欧洲学者更注重耐久性(欧,洲型) ,而日本 学者偏重于高工作性(日本型) ,这可能由于日本更重视混凝土振捣工艺对工人听力的不利 作用,而推广不需振捣的自密实混凝土。在我国,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含义也有争论,冯乃谦在其 1996 年出版的高性能混凝土著作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是高强的,因为一般情况下高强对耐久性有利,同时他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现在有了好的掺合料和减水剂,因此

6、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掺掺合料。冯乃谦的这些观点代表 了当时我国大多数混凝土学者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吴中伟针对当时科研界过度追求高 强度的趋向,及 时提出“有人认为高强度必须高耐久性,这是不全面的,因为高强混凝土会带来不利于耐久性的因素” 。高性能混凝土还应包括中等强度混凝土,如 C30 混凝土。吴中伟高度重视耐久性,并早在 1986 年就提出高强未必一定高耐久,低强也不一定就不耐久的观点是非常有前瞻性的,而且今天他的这个观点也是正确的。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具有所需,陛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 用优质材料配制的,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 定性

7、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大多数承认单纯高强不一定耐久,而提出高性能则希望既高强又耐久。可能是由于发现强调高强后的弊端,1998 年美国 ACI 又发表了一个定义为:“高性能混凝土是符合特殊性能组合和匀质性要求的混凝土,如果采用传统的原材料组分和一般的拌和、浇筑与养护方法,未必总能大量地生产出这种混凝土。 ”ACI 对该定义所作的解释是:“当混凝土的某些特性是为某一特定的用途和环境而制定时,这就是高性能混 凝土。例如下面所举的这些特性对某一用途来说可能是非常关键的:易于浇筑,振捣时不 离析,早强,长期的力学性能,抗渗性,密实性,水化热,韧性,体积稳定性,恶劣环境 下的较长寿命。因为高性能混凝土的许

8、多特性是相互联系的,改变其中之一常会使其它的 特性发生变化,当混凝土为某一用途生产而必须考虑若干特性时,则每一个特性都必须清楚地规定在合同文件中” 。1998 年 ACI 定义与 1990 年 ACI、NIST 定义的区别是:前者把早强列入“特殊性能组合”可选性能之一,而不作为必要的规定而强调。而欧洲混凝土学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则将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水胶比低于 0.40 的混凝土小在日本,将高流态的自密实混凝土(即免振混凝土)称为高性能混凝土, 强度一般为 4045 MPa,混凝土中除水泥外,还有矿渣粉、粉煤灰及膨胀剂。也有一些部门根据其专业的特点对高性能混凝土提出具体的要求,如 1995

9、 年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将高性能混凝土分成 4 级,每级在与强度和耐久性有关的 8 个参数上都规定了定量的指标。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提出高性能混凝土用于公路工程应满足:(1)水胶比0.35;(2)300 次冻融循环,相对动弹模侣 0;(3)抗压强度 4 h17.2MPa,或 2434.5 MPa,或 28d68.9MPa.该定义偏重于早强,定义了一个特定的高性能混凝土,缺乏普遍适用性。用于桥梁尤其是大跨度桥梁的 高性能混凝土应满足:(1)水胶比0.40;(2)强度41.4 MPa;(3)徐变率低。我国著名的混凝土科学家吴中伟教授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

10、 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 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下列性能有重点的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 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以及经济合理性。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并除水泥、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1997 年 3 月吴中伟教授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会议上又指出,高性能混凝土应更多地掺加以工业废渣为主的掺合料,更多地节约水泥熟料,提出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的概念。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将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以耐久性和可持续 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

11、产与施工的混凝土。与传统的混凝土相比,这种高性能混凝土在配比上的特点是低用水量(水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低于 0.4,或至多不超过 0.45) ,较低的水泥用量,并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作为水泥、水、砂、石之外的必需组分。 这也是现代高强混凝土的配制途径。实际上,正是现代高强混凝土技术的出现,为解决高 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指明了出路。结合我国的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十几年的情况,2003 年廉慧珍教授专门撰文反思了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解存在的若干误区,造成对高性能混凝土使用的盲目和混乱,她对高 性能混凝土的理解为, “高性能混凝土不是混凝土的一个品种,而是达到工程结构耐久性的 质量要求和目标,是满

12、足不同工程要求的性能和具有匀质性的混凝土。高强不一定耐久, 高流动性也不是任何工程都需要的,也不是只要有掺合料就能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不是 实验室配出来的,而是优选配合比的混凝土由生产、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在结构中实现 的,开裂的就不是高性能混凝土,除了特殊结构(如临时性结构)外,没有什么混凝土结 构不需要耐久。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和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满足具体要求的性能和耐 久性设计,比笼统强调高性能混凝土的名词更要科学” 。在这里,高性能混凝土强调的是混 凝土的性能或者质量、状态、水平,或者说是一种质量目标,对不同的工程,高性能 混凝土有不同的强调重点(即特殊性能组合 ) 。3、高性能混凝

13、土的研究开发现状针对混凝土的过早劣化,发达国家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掀起了一个以改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为主要目标的“高性能混凝土”开发研究的高潮,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1990年,加拿大政府提出了一个协作网研究计划,专门用来资助对国家今后长远发展有影响的科研项目,最终从 158 个提议的项目中评选出 15 项,属于土木工程学科的仅占 1 项,这就是“高性能混凝土协作网”研究计划,获得了 640 万加元资助进行为期 4 年的研究。到1994 年在原有的 15 个协作网中有 lo 个继续取得资助以进行下一个 4 年的研究,其中高性能混凝土的资助份额为 550 万加元,可见其被重视的程度。法

14、国在 1986 年由政府组织包括政府研究机构、大学、公司等 23 个单位开展了“混凝土的新途径”研究项目,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并造示范工程。这一项目已于 1993 年完成,建成的示范工程有Joigny 城的 1 座 3 跨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其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当于我国的C70,比原设计的 C40 减少混凝土量 30,减少自重 24;Civaux 核电站 2 号反应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安全壳等,高 85 m,直径 44 m,混凝土强度等级 C70,其水泥用量只有240kgm,有很高的气密性;1996 年法国政府公共部和教育与研究部又组织了为期4 年的“高性能混凝土 2000“的国家研究计划

15、,投入研究经费 550 万美元。1994 年,美国联邦政府 16 个机构联合提出了一个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建议,计划在 10 年内投资 2 亿美元进行研究和开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 、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以及一些州政府的运输部和美国工程兵等机构,都一直投入大量经费,资助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NSF 以每年 200 万美元的经费,定期资助以西北大学为首的水泥基复合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德国、瑞典、挪威等国家在发展高性能混凝土上也有很大投入,挪威是较早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开展研究的国家之一,至今已建造

16、了 20 多个混凝土海洋采油平台,挪威皇家科技学院的科学与工业研究基金(SINTEF)持续资助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瑞典 19911997 年由政府和企业联合出资 5 200 万克朗,实施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的国家计划。日本则在发展自密实混凝土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其初衷也是为了消 除混凝土振捣中的缺陷和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以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为目标。1999 年美国 NIST 的建筑与防火研究实验室(BFRI.)在国际互联网上公布了一个“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伙伴关系(Partnership for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Technology,缩写为 PHPCT) ” ,由工业界 4 个大企业和国家预拌混凝土协会、波特兰水泥协会协作,承担“商品高性能混凝土结构项目中计算机集成知识系统(CIKS)的开发”的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包括 7 个专题:专题。为计算机集成知识系统的开发,HYPERCON;专题 1 为 HPC 的制备工艺过程;专题 2 为混凝土和混凝土材料的特征化;专题 3 为性能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