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59972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筑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筑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建筑裂缝的产生与防治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裂缝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建筑裂缝成因的复杂性, 目前仍广泛存在于各种结构的建筑当中,而建筑物的裂缝将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带给用户不安全感,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使裂缝得到有效控制。常见建筑裂缝主要有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和混凝土结构裂缝两大类:一、砖墙墙体裂缝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温差裂缝温差是造成顶层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温差裂缝的轻重直接由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温差以及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效果决定,环境温差大、隔热效果不好则温差裂缝就严重,反之温差裂缝则轻。 另外,由于混凝土与砖砌体线膨胀系数的差

2、异,在环境温差的影响下, 混凝土与砖砌体产生的热膨胀冷缩变形量相差较远, 两者之间的这种性能差异产生相对位移, 致使房屋端部砖墙内产生拉力和剪力,使截面突变, 于是薄弱部位应力集中时墙体产生裂缝。2、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产生的其产生原因如下:()由于地基土质软弱或建筑地基局部土质不均匀,存在暗沟, 洞穴,基坑等,土质软硬差异大,受压后必须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地基处理不当。 建筑荷载对地基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对承载力低、变形大的软弱地基,应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地基边坡破坏。地处陡坡边缘的建筑,由于地面高差较大,边坡不够稳定, 再加上地基附加应力的作用,边坡失稳、滑移、沉降不均

3、,墙体开裂。()地基含水量变化不正常。 因周围环境某些变化, 使建筑物场地地下水位升高,或上下管道渗漏,地表水渗入建筑地基,长期浸泡,土质软化甚至冲刷掏空,导致不均匀沉降。()建筑物使用不当。 随意改变房屋用途,增大荷载, 在室内地面堆放超设计要求的大面积荷载, 使地基附加应力剧增, 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3、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结构设计差错。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偏小,砌体受压面积不够原因,造成结构本身先天不足。()因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了砌体整体性,减少了砌体截面面积,削弱了砌体承载力。()砌体施工质量低劣。由于砌筑用砖和砂浆强度

4、等级低,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组砌不符合要求,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使用不当。由于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或增加振动力,破坏墙体。、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裂缝防治措施2.1温差裂缝防治措施()减少屋面伸缩缝间距,缩短混凝土构件直线段的长度;将屋面挑檐平面布置成凹凸曲折形状,缩短挑檐直线长度。()改进挑檐设计。设计中应优先用内天沟排水;在钢筋混凝土挑檐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现浇挑檐每隔左右设一道伸缩缝;将现浇挑檐改成预制。()一般屋面板受阳光辐射吸收热量较多,保温层的厚度宜适当增厚;选择采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优良的材料,并增设空气隔热层,有效控制屋面板的温升,以防止顶层墙体产生裂缝。()应根据屋面板

5、基层的情况及时做好保温层;建成后长期不使用的住宅,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致使楼板膨胀,使顶层墙体产生裂缝。()墙强顶层砌体抗裂能力。()严格执行砌体施工规范,确保砌体施工质量。2.2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防治措施()在进行建筑基础设计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情况,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对周边环境进行地质差异考察,然后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并正确选用基础形式,以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减轻建筑结构自重。()合理布置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合理,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方面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

6、,荷载差异大。()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变;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设置沉降缝;在基础和楼盖下的墙顶上设置平面闭合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合理调整荷载分布,选用较小的基底反力。()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阶段组织施工。一般先建荷载大的高层,后建荷载较小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2.3结构裂缝防治措施()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设计资料要经过层层把关核算。()卸载。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的方法,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过梁,承担上部荷载。()结构加固补强。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

7、面尺寸较小,承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在不影响主体立面美观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截面尺寸。2 楼试论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目前在城市郊区、县城和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新建房屋大都采用砖混结构,我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由于在结构设计考虑欠妥或施工中的不当,导致砖砌体结构房屋普通存在裂缝,有的还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后果。而裂缝一旦产生,就标志着该房屋某部位产生的应力已超过它所能承担的抗拉、抗剪极限强度,房屋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必定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和破坏。轻者会影响其美观和使用;重者,会造成房屋的倾覆或倒塌事故。以下就裂缝产生的原因、表现及预防措施和加固处理方法作一些探讨。一、地基

8、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沉降裂缝(一)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在高压缩性的软土地基上建造房屋或者土质分布不均匀或者上部结构荷载差异较大或者新旧的建筑物相邻时,地基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下沉较大部分与下沉较小部分之间出现了相对位移,即基础底的地基表面出现了局部凹陷,在局部凹陷处,基础及上部结构失去了支承,其重量只能由墙体承担,房屋随之发生弯曲和剪切变形,在墙体内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砌体强度时,即会在其相应最薄弱处首先产生裂缝。主要隐患有:(1)地基处理不好;(2)地下水位的升降影响地基承载力;(3 )上、下水道漏水引起地基湿陷;(4) 基础材质不符合要求;(5 )基础埋设深度不当;(6)相邻基础未考虑地基受力

9、叠加部分的影响;(7) 地表水渗入地基以及基础长期暴露在土外等;(8) 房屋建成使用后,任意改变其使用功能。(二)沉降裂缝的各种表现及分析1、正反向弯曲变形纵墙裂缝。平面距形,立面长高比大于3:1 的砖混结构房屋,当地基均匀,荷载分布较均匀时,一般中间沉降量较两端大,纵墙上出现正“ 八 ” 字的斜裂缝。反之亦然,会在纵墙上出现倒“ 八” 字斜裂缝。2、窗间墙水平裂缝。在沉降单元窗间墙上部,受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3、大跨窗台下的垂直裂缝。是因窗间墙下基础沉降量大于窗台下基础的沉降量所致。4、相邻高低房屋,因沉降量差异及较高房屋地基下应力叠加而影响到较低层房屋邻近部分,当被影响

10、房屋的刚度较差时,主要表现为墙体开裂;当被影响房屋的刚度较好时,主要表现为房屋的倾斜。5、局部倾斜裂缝。主立面高低差异较大时且连为一体的房屋,因地基沉降差使较底层墙体靠近较高层部分局部倾斜,而出现纵墙局部裂缝。6、房屋平面较复杂,在纵横单元交接处基础密集,致使地基应力重叠而形成局部沉降中心,其危害有:(1)“ 山” 字形房屋在纵横单元相交处的两侧墙体上产生裂缝;(2)“ 工”字形房屋在两翼单元呈正“ 八” 字表裂缝,中间单元呈倒“ 八 ” 字形裂缝。7、外山墙对称倒 “ 八” 字裂缝。 因墙两下角沉降量较中部大而使墙体裂缝上宽下窄,且缝下部墙体外凸。8、外墙水平裂缝。外墙基础靠室内一端与靠室外

11、一端升降不均,致使墙体向室外倾斜而产 生此缝。9、墙地裂缝贯通。是因墙裂缝受地裂缝的强力拉开而形成的下宽上窄的贯通裂缝。10、外墙角锥体裂缝。因墙角地基急剧下沉而使外墙角下部及散水沿纵横墙裂成三角锥体裂缝。11、整体弯曲裂缝。房屋整体性强,砌筑质量好,在不均匀沉降下,由楼板、圈梁、构造柱与砌体组成的整体式结构而呈现的这种裂缝。(三)沉降裂缝的预防措施及处理加固方法。1、预防沉降裂缝产生的措施:在进行房屋设计时应具备较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掌握各土层的主要物理特性,持力层应尽量选取在地基承载力较高的天然地基上,对软土地基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将软土挖除,然后采用置换砂石作为持

12、力层等方法。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应从建筑物的基础至上部沿全高贯通分开。加强上部结构及基础的整体刚度,保证房屋沉降时能协调一致。2007-6-18 16:28 回复61.182.210.* 3 楼2、处理方法:房屋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属于不稳定裂缝,房屋建成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有持续的发展趋势。(1)对地基沉降还未稳定的房屋,应及时进行地基加固处理。以阻止地基沉降的进一步发展,然后再对上部结构进行裂缝处理。加固的方法有:灰土挤密桩加固、硅化法加固、石灰浆加固、旋喷桩加固、换土垫层法、强夯法、扩大基础底面积加固、托底加固等。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如基础和上部结构整体性较好,也可采取

13、局部减载来控制沉降的发展,使其地基沉降趋于稳定状态。(2)对于地基沉降已趋于稳定的裂缝可采取如水泥砂浆灌缝、局部拆除重砌、配置钢筋网片外浇细石混凝土等处理方法。二、由于温度引起的墙体胀缩裂缝。(一) 温度胀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房屋在夏天太阳光线直射下,屋面吸收大量的热量,产生热胀现象,由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仅为混凝土的一半,此时,屋面板或圈梁的伸长受到砖砌体的约束,因此在屋面板或圈梁与砖砌体的接触面上产生剪切应力,使砖砌体处于受剪、受拉状态。而砖砌体抗拉及抗剪强度均比较低 ,当砌体内产生的主拉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 “ 八” 字缝或水平包角裂缝。反之,当温度降低,屋面板或圈梁收缩,屋

14、面板或圈梁处于受拉状态,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屋面板或圈梁亦会产生裂缝,还有由于季节寒暑的更替,冬季气温骤降,砖砌体产生干缩,房屋过长时,由于收缩不一致,墙体中部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和剪应力,而在砌体中部薄弱部分产生从上到下贯通的垂直裂缝。(二) 温度胀缩裂缝的各种表现及分析1、檐口下的水平裂缝及包角裂缝。水平裂缝在平屋面的檐口下或屋面圈梁下2-3 皮砖的灰缝位置:一般裂缝两端较中间严重,有时缝上部砌体向外微凸;包角裂缝在房屋顶部纵横墙相交处并由四角向墙中部发展,常与水平裂缝连接。2、墙顶 “ 八” 字斜裂缝。 在顶层纵墙两端的1-2 开间内, 严重时可发展到房屋总长的, 裂缝一般中间较

15、两端大,外纵墙两端有窗时,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严重时,内外纵墙均有这种裂缝,横墙也可能产生,甚至裂缝发展到以下几层。3、砌体冷缩变形受地基约束引起的墙角斜裂缝或檐口下的竖直裂缝。 墙体在寒冷低温季节缩短,而与之相通的地基基础变化却较小,形成墙角垂直线向内倾斜,或在墙体上部缩短引起的裂缝。因此,墙体较长的房屋应设置相应的伸缩缝。4、钢筋混凝土梁收缩引起梁端墙体的竖向裂缝。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干缩变形在房屋建成后第一年内约完成总量的95%,其干缩量在1.5 10-46 10-4 之间,相当于降温1560,如此大的变形,如果砖砌体有缺陷,裂缝的产生就在所难免了。5、空旷砖房外纵墙水平裂缝。特别是中间用

16、柱承重的半框架房屋,无论多层或单层,在窗口上下处常出现水平裂缝,有壁柱也会断裂。此缝一般由墙身内面向外扩展到外墙面消失,是因为平屋面受温度变形伸长使砌体产生弯曲拉应力而破坏。6、车间与生活间连接处墙体水平裂缝。因屋面板升温而产生较大的伸长变形,而引起屋面与墙体连接处出现水平裂缝。7、同一栋房屋在错层(楼板标高互相错开)处的墙面上出现竖直裂缝;在楼梯休息平台与楼板邻接部位的墙面上,常产生局部竖直裂缝。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与砌体两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受温度影响和收缩变形的缘故。(三)温度胀缩裂缝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1、预防温度胀缩裂缝产生的措施 (1)结构设计时,适当进行温度应力计算分析并采取预控措施。A 、设置有效的屋面保温隔热层、通风隔热层或反辐射热层。B 、将平屋面设计成坡屋面。C 、合理布置屋面圈梁。D 、合理设置顶层墙体的构造柱,适当加强端部刚度。E 、提高砌体强度。F 、减小房屋伸缩缝之间的距离,适当增设屋面伸缩缝。G 、采用新材料,降低线膨胀系数,使现浇屋面或屋面构件线膨胀系数与砖砌体线膨胀系数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