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旱灾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554142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旱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0年旱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旱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旱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抗旱 降低成本敬爱的党组织: 由于降雨在时空分布上不适性和供水设施的供水能力的有限性,不能满足 工农业,居民生活和畜牧用水需求,干旱灾害便成了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发生频率高、范围广、损失大,研究如何有效抵御干旱灾害并达到低成本,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们为战胜干旱灾害,历经了数千年的努力,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积累 了丰富的抗旱经验和方法,也经历了许多教训。我现就农业抗旱如何科学部署, 实现低成本抗旱作一些探讨。 一、农业干旱灾害的特点及成因 农业干旱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只是干旱程度和损失不同而已,农作物部分成 灾,绝收,这主要是由于降雨和农作物各生育期需水的不一致性,如我国南方

2、的秋旱是典型的、北方的春夏旱是典型的,这季节正是温光充足,利于农作物 生长,但南方秋季少雨,北方春夏少雨造成旱灾。供水设施设备供水能力有限, 不能满足作物各生育期需水。以粮为主,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水源不足的 地方没有改种耗水少的农作物而造成干旱灾害损失。 二、抗旱经验和教训 在抗旱工作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如团结抗旱,一把锄头放水,先下游、 后上游;先远水、后近水;先活水、后死水;先生活、后生产,人工增雨,调 整种植结构,发展耐旱作物等避灾农业。在节水灌溉技术中有控水灌溉、滴灌、 喷灌、畦灌、渗灌等,为抗旱夺丰收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也有很多教训和失误,一是抗旱设施设备建设中经济效益分析不

3、科学、不 合理,投入过大,运行费过高,如一些大宗低价格、低效益的农产品,盲目发 展滴灌、喷灌等高投入高运行费的灌溉技术等。二是不计成本不保农民生活用 水,牲畜饮水和消防用水,一味强调灌溉保苗,保粮食丰收,甚至三级、四级 提水灌溉保苗,最后水源枯竭,苗没保住,连农民房前屋后的小塘小坝里的水 都用干,造成人畜饮水困难。有些年份,即使保住了苗,成本很高。农民增产 不增收,干旱季节也是火灾高发期,一旦失火,无水救火。还有工业支援农业, 用自来水灌田,撒水车送水灌田,发动干部、学生、解放军挑水灌田,帮助抗 旱,所谓人定胜天。三是调度不科学,没有根据蓄水情况,合理计算可灌溉面 积和天数,一味强调保全灌区、

4、保下游,一遇持续干旱,都不能保住,前功尽 弃,没有采取保一片,弃一片的办法。四是种植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粮食生 产,没有根据当地气象特征和水利设施状况种植耐旱作物等避灾农作物。 三、科学部署,低成本抗旱 转变观念,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抗旱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教训,科学 制订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方案和当前现有水利设施条件下的抗旱预案。 1、调查研究。摸清各区域的水源情况、种植结构、水利设施布局及灌溉能力。2、根据调查情况,划分出有效灌溉区,易干旱区,干旱区。 3、根据各区域不同特点,订抗旱预案,从长远规划,搞好灌区配套建设,提高 渠系利用率,增加可用水量,新辟经济合理的灌溉水源,推广经济可行的节水 灌溉技术,如控制灌溉技术等。 4、在具体的抗旱指挥和协调过程中,要科学调度,要计算现有蓄水量,可供灌溉面积和天数,不要盲保全灌区面积,要保一片、丢一片。提水灌溉时,本着 农民自愿,不要搞几级提水,费用太高不宜提倡。 总之,从实际出发,本着尊重客观规律,开拓思路、节约、高效的原则搞 好抗旱工作是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