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3届高三测试理科全部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9553229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3届高三测试理科全部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3届高三测试理科全部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3届高三测试理科全部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3届高三测试理科全部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3届高三测试理科全部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3届高三测试理科全部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3届高三测试理科全部试题及答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 20132013 届高三测试届高三测试 语语 文文 试试 题题(考试日期:2013 年 2 月 17 日上午 9:0011:30)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请考生 在答题卡上书写答案,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第第卷卷 阅读题(共阅读题(共 66 分)分)一、(一、(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题。 中国古代的救灾机制中国古代的救灾机制 纵观我国历史,发生自然灾害后的救灾职责,主要是由政府承担。大致可 分为朝赈和官赈两类:朝赈由

2、中央朝廷主持,通常会对灾害地区拨发粮款、赈 粜,灾后则采取免除、缓征租赋等措施来恢复民生;而官赈是由地方官主持, 在地区性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动用地方库藏钱粮赈济救灾的活动。另外,我国 历史上还存在着由民间义士自愿捐粮捐款赈济灾民的义赈活动。当大灾发生时, 政府积极地履行救灾职能,而民间义赈则成为朝赈和官赈的有力补充。这种官 民互补的救灾方式,能够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使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从救灾过程来看,古代救灾可分为灾前预防、灾中救助和灾后救济三个阶 段,政府通过创立各种制度和采取各种措施,以完善救灾机制。灾前预防措施 主要是建立粮食仓储制度,包括官方设立的常平仓、社仓、惠民仓等,以及民

3、 间白发集资设立的义仓。此外政府兴修水利,加强气象监测,以及建立粮价呈 报制度也是颇具效能的防灾措施;灾中救助指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官方所采 取的一系列应急救助措施,例如建立严格的报灾制度等;而灾后救济则是古代 救灾机制的核心部分,主要有灾蠲、减征和缓征赋税等措施,基本上是对灾年 发生时灾民的赋税义务进行减免。 从救灾措施来看,我国古代已经衍生出了丰富多样的救灾方式。典型者如 赈济,即发生严重灾情后,为了及时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国家向灾民无偿发放 救济钱物的行为。除此之外,历史上还存在着以工代赈、移粟就民、移民就粟 以及劝奖社会助赈等独具中国特色的救灾措施:以工代赈是指官府让灾民参与 国家建设,

4、如兴修水利工程,从而获得相应的赈济钱物;而移粟就民则是从外 地调运粮食支援灾区,或利用市场调剂手段实现粮食向灾区的流动;所谓的 “移民就食”,则是指在灾害严重的地区和年份,官府颁布相关政策法令,组 织引导灾民有序流动,到粮食丰裕地区就食糊口。另外,古代政府也意识到单 靠官方力量救灾的不足,因此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劝奖社会助赈。如宋代规定犯 罪人可以因其义赈行为折赎罪行,而明清时期也有入粟补官制度,以鼓励人们 发扬救助灾民的美德。 特别值樗一提的是,我国古代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法制化的救灾程序。以清 朝为例,其救灾程序可分为报灾、勘灾、审户和发赈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配 以严厉的问责方式以强化官吏的救灾职

5、责。报灾是指灾区的地方官吏逐级向上 汇报灾情。它使得政府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灾情,是政府救灾的第一步。为了提高救灾工作的效率,清政府制定了明确的成灾标准,严格规定了报灾期限 和报灾程序。第二步是勘灾。地方官吏必须勘查核实田亩受灾程度,确定成灾 分数,其目的在于使官府摸清情况,为以后发放救灾物资和减免赋税提供有效 依据。而审户与发赈则是古代救灾机制的关键程序:审户是指核实灾民户口, 划分极贫、次贫等级,以备赈济。审户之后须发给赈票。赈票一共两联,发放 时须当面填写,当面裁给,并注入根单,作为以后领赈的凭据。这种作法能够 有效地避免冒领赈灾物资现象的发生,防止官吏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1对原文划线句

6、子“从救灾措施来看,我国古代已经衍生出了丰富多样的救灾 方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赈济,即发生严重灾情后,为了及时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国家向灾民无 偿发放救济钱物的行为。 B移粟就民和移民就粟虽然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救灾措施,但是它们的具 体做法并不一样。 C以工代赈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救灾措施,它的前提是灾民具有一定的劳 动能力。 D古代政府始终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劝奖社会助赈,如规定犯罪人可以因 其义赈行为折赎罪行。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官赈是由地方官主持,拨发粮款、赈粜,灾后则采取免除、缓征租 赋等措施来恢复民生。 B灾后救济是古代救灾机制的核心部分,主要有灾蠲、减征

7、和缓征赋税等 措施,是对灾民的赋税义务进行减免。 C灾前预防措施主要是建立官方设立的常平仓、社仓、惠民仓等以及民间 自发集资设立的义仓。 D我国封建社会初期就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法制化的救灾程序:救灾程序 可分为报灾、勘灾、审户和发赈几个步骤。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灾后的赈济,民间力量和官府力量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B用各神制度和措施使救灾机制良好运行绝对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C到了清代,中国才基本形成了一整套法制化的救灾程序。 D审户能够有效地避免冒领赈灾物资现象的发生,防止官吏利用职权谋 取私利。 二、(二、(3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

8、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题。 再与方植之书再与方植之书(姚莹) 年前接读手书及论夷事文,深为叹息。所论何尝不中,无如任事人少,畏 葸者多,必舍身家性命于度外,真能得兵民之心,审事局之全,察时势之变, 复有强毅果敢之力,乃可言之,此非卤莽轻躁所能济事也。虽有善策,无干济 之人,奈之何哉?今世所称贤能,矫矫者,非书生则狱吏,但可以治太平之民 耳。晓畅兵机,才堪将帅,目中未见其选也。况局势已成,挽回更难为力耶! 莹五载台湾,枕戈筹饷,练勇设防,心殚力竭,甫能保守危疆,未至债败。 然举世获罪,独台湾屡邀上赏,己犯独醒之戒;镇、道受赏,督、抚无功, 又有以小加大之嫌。况以英夷之强黠,不能得志于台湾,更

9、为肤想之辞,恫喝 诸帅,逐镇、道以逞所欲,江南闽中,弹章相继。大府衔命,渡台逮问,成见早定,不容剖陈。当此之时,夷为原告,大臣靡然从风,断非口舌能争之事, 镇、道身为大员,断无哓哓申辩之理,自当委曲以全大局。至于台之兵民,向 所恃者,镆、道在也。镇、道得罪,谁敢上抗大府,外结怨于凶夷乎?委员追 取结状,多方恐吓,不得不遵,于是镇、道冒功之案成矣。 然台之人固不谓然也。始见镇、道逮问,精兵千人攘臂呶呼,其势汹汹, 达镇军惧激变,亲自循巡,婉曲开譬,众兵乃痛哭投戈而罢。士民复干百为 群,日匍伏于大府行署,纷纷佥呈申诉者,凡数十起,亦足见直道自在人间也。 复奏己上,天子圣明,令解内审讯寻绎,谕辞严厉

10、中,似有矜全之意,或可邀 末减也。委员护解起程,当在五月中旬。大局己坏,镇、道又何足言!但愿委 身法吏,从此永靖兵革,则大幸耳。 夫君子之心,当为国家宣力分忧,保疆土而安黎庶,不在一身之荣辱也, 是非之辨,何益于事?古有毁家纾难,杀身成仁者,彼独非丈夫哉?区区私衷, 惟鉴察焉。倘追林、邓二公,相聚西域,亦不寂寞。或可乘暇读书,补身心未 了之事,岂不美哉。 注:姚莹(17851853),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期间任台湾道台, 是台湾最高行政长官,组织军队坚决抵抗英帝国主义侵略。此文写于道光二十 三年(1843 年)。镇,镇台,地方军事长官;道,道台,地方行政长官。 达镇军:指台湾镇台达阿洪。 4对

1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审事局之全 审:辨别 B以小加大之嫌 加:欺辱 C甫能保守危疆 甫:刚刚 D似有矜全之意 矜:怜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能得志于台湾 日匍伏于大府行署 B然举世获罪 大臣靡然从风 C以英夷之强黠 逐镇、道以逞所欲 D痛哭投戈而罢 保疆土而安黎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莹对方植之的爱国热情深表感叹,认为朋友的观点十分中肯,但是国 家缺乏优秀的人才,即便有好的策略,也难以挽回败局。 B姚莹认为自己在台湾苦心经营五年,虽然保卫台湾不受侵略,但是多次 请功受赏,受到上级猜忌、其他地方官的弹劾,

12、无法分辩,只好委曲求全。 C台湾军民因镇台、道台受责问,挺身而出为他们请命,这场风波在镇台 的安抚下才平息,但还是有许多人不满镇台、道台的做法,又向上级官员申述。D妣莹不仅有一颗爱国赤诚之心,而且心胸宽广。他认为自己遭点曲折 算不了什么,如果能和林、邓二公相聚新疆,完成未了心愿,亦是美事。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世所称贤能,矫矫者,非书生则狱吏,但可以治太平之民耳。(4 分) (2)镇、道得罪,谁敢上抗大府,外结怨于凶夷乎?(3 分) (3)古有毁家纾难,杀身成仁者,彼独非丈夫哉?(3 分)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8 分)分)夜雨述怀(王十朋

13、)夜雨述怀(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钮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注:王十朋( 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 诗人。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曾招秦桧的 压制。“竹叶”指竹叶青酒,“银红”指银灯,古人认为灯花为报喜之兆。 8诗人在首联点明内心愁苦,请具体分析诗人有哪些愁苦。(4 分) 9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分析。(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 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 甲:冰泉

14、冷涩弦凝绝,(1) 。(2) ,(3) 。(4) , (5) 。(6) ,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乙:(1)茕茕孑立, 。 (李密陈情表) (2)山河破碎风飘絮, 。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4)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 (5)师者, 。 (韩愈师说) (6)女娲炼石补天处, 。 (李贺李凭箜篌引) 三、(三、(24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4 题。题。 杏园宽门杏园宽门 宽门的父母迁来的时候,月亮沟还是一个荒凉的、人烟稀少的小山沟。父 母老来得子,遂为其取名宽门,希望他能来开拓家门。 宽门的父

15、母懂些医道,经常上山采药,外出行医。宽门的医术自幼就受到 父亲的耳濡目染,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成年的宽门除了耕种自己的几亩山地之外,闲下来的时候就替人行医。他 的房前屋后植满了各色各样的草药。山里人生活苦焦,无钱看病,所以登门向 他求医的人就络绎不绝。某个娃娃胳臂不慎脱了臼,经他手一捏便好,孩子顿 时转哭为笑。某人拉肚子拉得垮了架,他就用醋煎个蛋给患者一吃,拉肚便立 刻停住。他自己研习,并配制了奇奇怪怪的药方,这些药方能治愈各种疾病: 头痛、发烧、肚子痛、烧伤、烫伤、眼疾、牙痛、疥疮、冻疮等等。凡用他配 制的药治过的病大都药到病除。 据说他还有一样降妖的本领呢。一次邻乡的一位妇女中了邪,说是

16、被妖气 缠了身,面无人色,卧床数月不起,已经病入膏肓。宽门被请去为妇人诊治。 宽门在病人房前的门脑上钉了个桃木桩,嘴里咕哩咕嘟了几句,然后猛然一声 断喝,一掌击在患者的肩头上,邪气当即就被驱散,那位妇女第二天竞能下地 走路了。 宽门给人看病是不收费用的;他也从不去别人家里吃饭。“酒肉那些东西 都是些秽物。”他经常那样说。 宽门珍惜粮食,生活节俭,从不肯轻易浪费一颗粮食。走在路上碰见一穗 麦子或几粒豆子什么的,他都要弯腰从地上一一捡起来;他说粮食是老天爷赐给人类的宝物,不能糟蹋。因此他每次吃饭后,还把锅底那些铲不下的锅巴用 水泡泡,第二顿煮在饭里继续吃。他的这种节俭方法一时间成了沟里的美谈, 月亮沟里的人很早就开始效仿他。 宽门是个光棍汉子,许多经他治愈后的小辈佃都争着要拜他为干爹。一天 宽门把小辈们招来对他们说:“从今天起,你们每人在月亮沟里至少栽一棵杏 树,谁先栽的杏树先开花结果,我便先认谁做干儿子、干女儿。” 人常说:桃三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