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赵州桥 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8447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赵州桥 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赵州桥 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赵州桥 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赵州桥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赵州桥 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赵州桥赵州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实际,阅读中自主识字若干个。积累词语“创举 冲毁 节省 坚固 美观 雕刻 缠绕 智慧 遗产” 。 2.能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或“既又 ”写句。 3.继续练习默读、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感悟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教时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领会赵州桥单桥弧形设计的特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最近,卢浦大桥已经正式通车。那么,黄浦 江上一共横跨了几座大桥。 2 它们各有什么不同

2、之处?(斜拉桥、钢拱 桥) 3 知道吗?早在 1300 多年前,我们的古人便造 出了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 4 今天,我们就将学习第 24 课。让我们通过课 文,走近古老的赵州桥。 二、自学课文,理解词语。 1 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说读了课文后,你对赵州桥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 2 集体交流自学成果。 三、理解内容,介绍赵州桥。 1 师: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一项本领 向别人介绍闻名中外的赵州桥。首先,我们应 做到自己了解赵州桥,找出课文的有关内容, 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简介赵州桥。 举例: 赵州桥简介地理位置:建造年代:设计者:别名:建筑结构:建筑工艺: 历史地

3、位:由古论今,使学生对课文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依据课文,言之有理即可。2学生独立设计;小组交流;推荐代表,上台交流。指导要求:赵州桥的“雄伟” 、 “坚固” 、 “美观” 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一 个创举。为什么说它是“创举”? 3师:了解了赵州桥的有关知识后,接下来就请 你设计一段解说词,介绍赵州桥。你可以围绕 一个要点展开,也可以是两个,甚至更多。参考主题:古老的赵州桥雄伟的赵州桥迷人的赵州桥我所喜爱的赵州桥 教师引导:围绕主题,归纳相关内容(先自己说,再同桌互相说,最后上台介绍) 4读第 4 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 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

4、史遗产。(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 1300 多年。这 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5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 用。 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 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拓展延伸。 赵州桥代表了当时国立的强盛,以及劳动人 民的智慧和才干。如今,随着中国上海的蓬勃发 展,我们的黄浦江上也横跨了六座大桥。请你选 择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座,结合课前搜集的照片 和资料,尝试介绍它的外观、结构、设计意 图介绍的方法自己决定,可以是文字、图表、口 头等。板书设计:赵州桥劳动人民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让学生独立

5、阅读课文 设计图表,在主动学习的 过程中,了解赵州桥的有 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归纳 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过拓展延伸,把话题又 转回到了今日的上海。让 同学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 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 识到桥梁等建筑物的发展, 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兴衰、 一个民族的崛起有密切的 联系。建桥史上的创举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 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开始,设计这样的导语:我们知道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这座桥到底怎么 样呢?我们随着“仙人指路”的方向去赵州桥走一走,看一看。随即出示赵州 桥的投影,在古筝音乐伴奏下,教师作解说。解说词为第一自然段内容。 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讨论基础上归纳出第二段学习的方法。先找出重点词, 再围绕这个词语提出几个问题;最后解决这几个问题,即一找、二提、三解决。 教学围绕 “ 设计 ” ,以点带面,环环相扣,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朗读能力,要总结学法,加深了对学法的感知,有利于举一反三,迁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