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向家坝库区文物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的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8045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屏山县向家坝库区文物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屏山县向家坝库区文物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屏山县向家坝库区文物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屏山县向家坝库区文物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屏山县向家坝库区文物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屏山县向家坝库区文物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屏山县向家坝库区文物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屏山县向家坝库区文物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的思考屏山县政府副县长陈飞龙屏山文物的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 因移民迁建和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文物保护工程,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理清屏山文物事业未来发展思路,已是屏山文化、文物战线面临的重要调查研究课题。一、屏山文物现状分析屏山县位于川南宜宾市西部金沙江北岸,与云南绥江县隔江相望。1987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屏山普查队调查不可移动文物近1000 处,筛选出 577 处公布为屏山不可移动文物点, 约占宜宾全市点以上级别不可移动文物数量的三分之一。 2002年,进行点以上级别不可移动文物复查,屏山县保存点以上级别不可移动文物 339 处,约占宜宾市点以

2、上级别不可移动文物数量的三分之一。屏山不仅是宜宾市的文物大县,也是四川的文物大县。屏山县域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 按价值和规模来看主要分布在锦屏、 楼东、福延、龙华。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 处:万寿寺、万寿观、禹帝宫、清凉寺、丹霞洞石窟及摩崖造像、楞严寺、龙氏山庄;市级1 处:马湖古城址(包括城门及城门楼三座、古城墙近1000 米、古城排水系统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狮子桥等 26 处 28 个点。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地下、 地面文物调查, 发现了包括“叫化岩新石器遗址”在内的大量不可移动文物,提升了屏山文物在四川的乃至西南的地位,使屏山文物凸显出更加灿烂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二、屏山文物保

3、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虽然,我县文物保护工作各级、 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由于屏山文物部门人手少,力量单薄, 文物保护经费不足, 制约着文物保护的工作开展,客观上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以至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受损情况时有发生。如反映清代中晚期官宦士族家庭生活场景和心理状况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氏山庄,目前,部分建筑已出现大面积渗漏、垮塌,有全面倒塌的危险;龙华古民居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许多木构件损毁严重。(二)向家坝电站的建设使我县淹没区文物保护和抢救工作十分紧迫。屏山县是

4、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大县, 中南院向家坝水电站可研阶段认定屏山淹没区共有文物古迹 131 处,其中地面文物 68处,地下文物 63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处,此外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需搬迁的乡镇中,还有近1000 米长、建筑面积 30000 多平方米的极为完整地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老风貌的古街道。今年底,向家坝水电站将实施围堰截流,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文物保护工程的所有工作,都涉及到屏山县, 是屏山移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文物保护工程工作大纲,四川省文物局是该项目的实施主体,屏山县为配合单位。 作为地方政府, 要承担淹没区文物保护工程的很多基础性工作,在

5、时间紧、任务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显得步履维艰。(三)文物保护和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和问题。屏山文物旅游资源丰富,文物旅游景点众多, 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但目前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基本处于雏形阶段。 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得不到深入开发、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不到充分体现, 广大群众保护文物的积极性也得不到有效提升,也难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来进行保护工作; 而对文物旅游资源深入的开发, 又可能不利于文物的保护,文物保护的投入和工作量的也将进一步加大。如何在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取得共赢,实现相得益彰, 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摸索。三、屏山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建议(一)理清全县文物保护管

6、理和开发工作思路。屏山作为宜宾市乃至四川省的文物大县, 如何在现行文物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下保护管理好、开发好县域众多文物旅游资源,是一个值得屏山文化、 文物部门和规划部门认真思考的的问题。一是理清文物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文物旅游资源的资源的开发, 对文物保护有一定的负作用, 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将文物保护与开发截然对立起来, 任何极端的观点和行为都是极为有害的。忽视负作用, 对文物只用不保,既不利于文物保护,又会损害旅游景观,从而降低经济效益;而一味地夸大负作用,只保不用, 既违背了我们保护文物的根本目的、又无视人民群众的普遍心理需求。正确的策略应是: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地

7、利用文物为旅游服务,边用边保、以用促保,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尽量消除对文物保护的负面影响,使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结合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二是加大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增强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与文物保护法的法制观念。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单靠文化、文物部门的力量,难以对其实施全覆盖、全日制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更主要的是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因此,应深入到全县范围内特别是偏远山区进行文物保护法的宣传,集中开展对文物知识及文物保护的意义、目的、要求的宣传。同时, 要坚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 正面宣传与反面“曝光”相结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使文物保护知识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爱

8、护文物、 自觉遵守文物法规的浓厚氛围。 三是制定屏山文物事业发展规划长远规划。 严格按照文物保护“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以及根据屏山文物实际情况,抓住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文物搬迁发掘之机, 制定屏山文物事业发展规划, 科学指导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二)打造屏山文物保护与旅游亮点。一是恢复马湖府城, 最大限度的展示屏山延续了 400 多年的土司制度文化。 今屏山县境历史上始终是古马湖地区的腹心地带,屏山县城址上的马湖府城一直是古马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马湖土司制度在屏山这块土地上延续了400 多年,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搬迁后的淹没区屏山文物古迹,是

9、否还能承载历史赋予其上的丰富内涵,是否还能延续马湖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否更加有利于对它们的保护管理,是否能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发挥其应有的研究、教育、艺术欣赏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这是向家坝淹没区屏山文物保护管理所必须面对和慎重从事的关键问题。如果就搬迁而搬迁, 不得已了愿似的一搬完事, 得到的将是一堆没有灵魂的文物躯壳堆积,仅仅是一个别样的文物仓库而已。那样,淹没区屏山文物搬迁后将承载不了屏山为中心的古马湖文化历史尤其是明代以后的土司文化历史;以屏山为中心的古马湖历史文化积淀, 将受到毁灭性的不可挽救的灭失。在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文物保护工程中, 利用文物搬迁之机, 遵循延续城市文脉, 文物跟着城镇

10、走的原则,选择屏山县城迁建新址屏山县新发乡附近选择地块,将屏山淹没区最能反映马湖土司制度的部分搬迁文物集中搬建,复原或者重塑屏山古代“马湖府城”,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示屏山延续了400多年的土司制度文化。 二是在书楼镇附近选址搬迁楼东、 福延等地文物, 打造以客家文化特色为中心的多元化文化内涵的精品人文旅游品牌。 福延镇、楼东乡搬迁后合并为书楼镇。书楼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客家文化、码头文化、书楼文化、鸡罩山佛教和道教文化。在书楼镇附近选择合适地块,搬迁福延、楼东淹没区计划异地搬迁保护的文物,既打造人文旅游精品, 更能提升向家坝库区第一镇的名声和地位。三是打造旧县城金沙历史文化。 在锦屏新址附

11、近选择合适地块, 搬迁除搬迁到新县城近郊和书楼镇之后的其他搬迁文物, 延续屏山在金沙江边的历史文化传承。四是整体打造龙华旅游风景区, 实现古镇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龙华旅游风景区是屏山县文化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景区拥有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龙华古镇、世界第一立佛八仙山大佛, 原始森林为主的自川南第一高峰老君山、丹霞洞石窟及摩崖造像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景区的打造要按照宜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对龙华镇具有传统风貌的街区和有价值的建筑群予以重点保护,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坚持以保护为主, 采取保护、 整治和进行必要的改建相结合的原则,尊重

12、和维护城镇的整体空间环境特色, 发掘和弘扬历史文化内涵, 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修缮和维护,并将古镇的保护融入老君山风景名胜区开发总体规划,促进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科学制定保护规划, 加大龙氏山庄保护和开发力度。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龙氏山庄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是研究晚清时期各派建筑有机组合的珍贵实物例证; 龙氏山庄生活、 防御功能齐全, 是晚清社会动乱时期官宦大族家庭的典型建筑, 对晚清时期川南的社会状况、 社会心理及思想观念的研究有重要价值。龙氏山庄的保护与开发要按照把龙氏山庄打造成“清代中晚期官宦大族家庭生活场景互动式演展再现庄园”的定位,科学做好保护规划, 从保护的实际需要出发, 积极实施相关的抢救、 保护与维修工程, 以更好地展示龙氏山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