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内战调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7511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7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尼泊尔内战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尼泊尔内战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尼泊尔内战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尼泊尔内战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尼泊尔内战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尼泊尔内战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尼泊尔内战调查(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尼泊尔王国概括1、地理环境尼泊尔王国( the Kingdom of Nepal )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北邻我国西藏自治区,东界锡金,东南、西、南与印度接壤。全国面积147,181 平方公里。尼泊尔是内陆国,多山, 境内山地占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三强,其中海拔九百米以上的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尼泊尔是全球地表差异最大的国家,地势北高南低。 根据地形, 尼泊尔可分为三个自然地带:横贯喜马拉雅山 脉的北 部高山 区( the Himalayas) 、岭谷 交错的 中部山 区与河 谷地带(mid-hill) 、狭长的南部平原地区(Terai)。北部高山区平均高度在海拔4800 米以上,海拔60

2、00 米以上的山峰240 座,海拔 8000 米以上的山峰8 座(见图 1) :珠穆朗玛峰(尼称为萨加玛塔峰,位于中尼边界交界处)、干城章嘉峰( Kangchenjunga, 位于尼锡边界) 、洛泽峰( Lhotse) 、马卡卢峰(Makalu ) 、道拉吉里峰(Dhaulagiri ) 、马纳斯卢峰 (Manaslu)、卓奥友峰 (Cho Oyu) 和安纳普尔纳1 号峰 (Annapurna I)。中部山区内分布了若干大小不一的河谷。加德满都河谷(Kathmandu Valley)和博克拉河谷(Pokhara Valley) 是其中较大的。该地带南沿与喜马拉雅山脉相平行的马哈巴拉特山脉(Ma

3、habharat),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南部平原地区又称特莱地区(Terai),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该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200 米以下,气温较高,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产区。2、气候由于相近纬度下海拔高度的巨大差异,全国有五个气候区, 其中特莱地区大体属亚热带气候,中部山区大体属温带气候,北部地区属高山气候。全国降水丰富, 平均年降雨量达1530mm,年均降雨幅度从中部山区的6000mm 以上至北方地区的250mm 以下不等。尼泊尔东部年均降雨在 1736mm 左右,西部则在1440mm 左右。3、自然资源铜、铁、锌、磷、镁、硫磺、云母、在理石、石灰石等,但仅云母、大理石、石灰石等得

4、到少量开采。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尼泊尔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总量的2.27%,列世界第二,水力资源丰富。4、民族和宗教全国有三十多个民族。主要民族有:尼瓦(Newari ) 、雪巴( Sherpa) 、博特亚( Bhotia) 、克拉底( Kirati ) 、古伦(Gurung) 、塔芒(Tamang) 、林布(Limbu ) 、拉伊 (Rai) 、塔鲁 (Tharus) 、马嘉( Magar)等。亦可根据地形, 按三个自然地带的分布划分尼泊尔的人种:北部高山区的主要居民是博特亚人( Bhotia)和雪巴人( Sherpa) ,蒙古人种;中部山区与河谷地带的主要居民是居住在东部地区的蒙古人

5、种克拉底人(Kirati )和居住在中部地区的蒙古人种与雅利安人种的混血儿尼瓦人( Newari) ;南部特莱地区的主要居民是塔鲁人(Tharus) ,蒙古人种。尼泊尔是世界上唯一的印度教(Hinduism )国家。官方宣称全国约八成居民信仰印度教,余者大多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国家宪法规定印度教为国教。受印度教种姓制度(Caste)观念的影响,尼泊尔社会将人区分为婆罗门(Brahman) 、刹帝利(Chhetri) 、吠舍( Vaisya) 、首陀罗 (Sudra)与贱民。 但与印度严格的种姓阶级区分不同,尼泊尔种姓阶级的划分比较模糊。根据2001 年人口普查统计,婆罗门和刹帝利的数量分别占全

6、国人口的15.8%和 12.7%。5、语言宪法规定官方语言为尼泊尔语(Nepalese) ;政府部门通用英语。尼瓦时代 (1200-1768 年) ,尼瓦语 (Newari )为官方语言。 1768 年沙阿王朝 (Shah Dynasty)建立后,尼泊尔语取而代之。根据 2001 年的全国调查, 尼泊尔人使用92 种不同语言。 这些语言主要归属三种语系:印度-雅利安( Indo-Aryan ) 、藏缅( Tibeto-Burman)与本土( Indigenous) 。尼泊尔文用梵文字母(Devanagari)书写。6、历法同时沿用西历和尼泊尔历法(Bikram Sambat) 。西历 2005

7、 年等同于尼历2061 年。7、货币尼泊尔卢比( Nepalese Rupee) 。2004 年度汇率为一美元兑换72 卢比。8、人口和教育据尼泊尔人口和环境部(Ministry of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于 2003 年 7 月公布的数字,尼泊尔总人口为2647 万,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26%,人口中位数(population medium) 为19.7 岁。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中部山区、河谷地带与特莱地区之间;仅有不到8的人口居住在北部高山区。全国城市总人口不到400 万,占总人口的约15%;首都加德满都(Kathmandu)人口约110万。由联合国开发计划

8、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UNDP)委托撰写的2004 年度尼泊尔人类发展报告(Th Nepal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4) 表明,尼泊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在所有南亚国家中仅略高于巴基斯坦。尼泊尔全国人均预期寿命约61 岁,但占总人口90以上的非世袭精英阶级的人口预期寿命仅为46岁,其中占总人口85%的农村人口预期寿命更远远低于普通城市居民。全国90的新生儿是在无任何职业医护措施的条件下,在家中出生的。长时间以来的禁止流产法使全国产妇死亡率一度高达十万

9、分之一千五百(1,500/100,000 ) ,其中一半产妇的死亡是非法流产造成的。在很长时间以内,流产是全国约五分之一女囚被监禁的理由。直到2003 年初贾南德拉国王签署第11 条修正案(11th Amendment Bill ) ,使流产合法化后,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善。42左右的尼泊尔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尼泊尔2001 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民识字率为53.74%,其中男性识字率为65%,女性识字率为43%。只有6的学生来自50最贫穷的家庭,且基本均为男性。现行教育系统分为四部分:小学(primary ,一至五年级) 、初中( lower secondary,六至八年级) 、中学

10、( secondary,九至十年级)及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 。全国有小学两万六千余所,教师十万,适龄人口入学率80.4%;初中七千三百所,适龄人口入学率33%;中学四千五百所,适龄人口入学率20%。另有高中(higher secondary education,十一至十二年级)五百余所,学生六万五千,适龄人口入学率0.64%。全国共有大学五所:特里布文大学(Tribuvan University) 、马 亨德拉梵语大学 (Mahendra Sanskrit University) 、加德满都大学(Kathmandu University) 、博克拉大学(Pokhara

11、University)和普万乔大学 (Purwanchal University) 。9、行政区划尼泊尔全国分为5 个发展区( development region) 、14 个地区( zone,见图 2)和 75 个县级行政区 (district ) 。 每个县 级行 政区 进一 步细分 为村 发展 委员 会( village development committee)和小区) 。10、交通尼泊尔只有两条主要的高速公路:马亨德拉(Mahendra)高速公路和普里特维(Prithvi )高速公路。 全国有 8000 英里公路, 其中 3000 英里的线路未经铺砌,不适宜任何交通工具;约101

12、 英里长的铁路线,均分布在与印度交界的特莱地区;机场46 个,国际机场1 个。在大多数农村地区,步行仍是唯一的交通手段。11、经济世界上最穷的几个国家之一,经济增长率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唯一值得“ 骄傲 ” 的,是九十年代初王国政府颁布1992 年新工业政策和外国投资和单一窗口政策后,大量外资的疯狂涌入使尼泊尔的投资基本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像任何其它宣称发展本国经济,却一味盲目引进外资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尼泊尔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穷的几个国家之一,经济增长率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尼泊尔是农业国,8

13、0以上的人口以农业谋生。农业年均增产5,占 GDP 的比重达40。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从业人口众多,土壤侵蚀严重, 造成农业生产水平的整体落后。农业收成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自然气候。种植业以生产谷物为主。畜牧业尚不成体系。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米、大麦、小麦等,主要经济作物为甘蔗、油菜籽、马铃薯和黄麻。制造业主要由地毯、服装及手工业行业构成,发展缓慢。尼泊尔缺乏矿产资源,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很小,技术管理落后,消费水平低下,发展停滞不前。 国家的现有工业主体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半成品加工工业,主要有制糖、 纺织、皮革制鞋、食品加工、香烟和火柴、黄麻加工、砖瓦生产和塑料制品等。水资源极

14、其丰富。水电蕴藏量8,300 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500 万至 3,000 万千瓦,目前已开发的只占可开发的0.5%。旅游业曾是国民经济中主要外汇来源之一,但在1996 年内战爆发后,尤其是2001 年 6 月 1日的皇室谋杀案发生后,外国游客急剧减少。由于经济基础薄弱, 尼泊尔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均依靠外援。全国的工程承包主要涵盖交通、水电和灌溉三个领域,承包市场基本被中国和印度公司平摊。尼泊尔发展支出的60-70% 需依靠外援。主要援尼国家有: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丹麦、芬兰、德国、荷兰、瑞士、印度等。多边援尼的主要组织有:亚洲发展银行、世界银行、石油输出国组织、

15、国际货币基金会、北欧理事会、沙特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等。2001 年尼泊尔王国人均收入为240 美元。12、外贸尼泊尔主要从印度、新加坡、 中国、 日本、 新西兰进口机械、电器、 药品、 化肥及生产地毯、成衣等主要工业产品所需的羊毛和纺织品等原材料产品;向印度、 美国、 德国、 瑞士等国出口地毯、成衣、皮革、豆类、手工艺品等。印度是尼泊尔的主要贸易伙伴。13、历史(前8 世纪 1959 年)在 2500 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尼泊尔的雏形。传说在公元前8 世纪,从中国西藏地区和缅甸移居来的阿希尔人(Ahir )在加德满都建立了这片土地上的第一个王国。之后,克拉底人(Kirati

16、 )结束阿希尔族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公元300 年,李查维人( Licchavi )由印度侵入加德满都,引进印度教的种姓阶级概念1 。九世纪左右,李查维王室势力迅速衰退,使全国陷入长达数百年的大混乱,诸侯纷起,各霸一方。1200 年,尼瓦人(Newari )阿里 ? 马拉 (Ari Malla) 在加德满都河谷(Kathmandu Valley)建立了空前繁荣的王朝,象中国历史上的宋朝一样,繁荣 但远远不够强大。很快地, 王国在三个争权夺利的王子手中分裂为三:加德满都(Kathmandu) 、帕坦( Patan)和巴克塔布尔(Bhaktapur) 。1743 年,普里特维 ? 纳拉扬 ?沙阿( Prithvi Narayan Shah)成为西部廓尔喀王国(Gorkha)的领袖,并起兵攻打三国领土。1768 年,沙阿统一了三国,进之统一尼泊尔全境,建立了延续至今的沙阿王朝。 1786 年和 1790 年中国清朝乾隆51 年和 55 年,王朝的第二代君主拉纳? 巴哈杜尔(Rana Bahadur)两次挥师入侵西藏日喀则,占领扎什伦布寺,大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