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学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讲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6679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学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学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学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学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学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学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学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讲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5-2016 学年高一语文 6 月月考试题本套试卷共分选择题和笔答题两部分,将选择题按顺序涂在答题卡上共14个 (涂卡从 114)(每题分,1521 每题分,共35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 毎小题 3 分)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 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2、。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 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 “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 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 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 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

3、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 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

4、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 “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 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

5、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B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c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D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2 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6、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到了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7、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是没有曲调的“徒歌”。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2 分)( 一) 文言文阅读(2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 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

8、,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 ”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杨因见赵简主曰: “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 “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 ”简主曰: “子不知也。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

9、,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子路问于孔子曰: “治国何如 ?”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 “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 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 不肖者雠之; 怨雠并前, 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节选自刘向说苑 ?卷八?尊贤 ,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B

10、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地位低下3 C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同“仇” ,仇恨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登高以望,太息而叹秦人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其孰能讥之乎? C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D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美女者丑妇之/ 仇也 / 盛德之士乱世 / 所疏也 / 正直之行邪枉/ 所憎也B夫美女者丑/ 妇之仇也 / 盛德之士乱 / 世所疏也 / 正直之行邪 / 枉所憎也C夫美女者 / 丑妇之仇也 / 盛德

11、之士 / 乱世所疏也 / 正直之行 / 邪枉所憎也D夫美 / 女者丑妇之仇也/ 盛/ 德之士乱世所疏也 / 正/ 直之行邪枉所憎也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D 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 “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2、分)(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2 分)(2)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3 分)(3)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3 分)(4)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东鲁门泛舟李白【其一】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其二】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注:山阴:今浙江绍兴。山阴雪,指晋王子猷雪夜访戴逵之事。剡溪:王子猷雪夜访戴之事即发生于此地。(

13、1)请具体分析第一首诗是如何紧扣题中的“泛舟”二字展开的。(4 分)4 (2)试分析第二首诗首句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分)(3)两首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4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氓 中写女主人公的家人不理解、 讥讽女主人公的两句是,。(2) 离骚中介绍自己名字的两句是,。(3)离骚中想象自己驾着骏马,为君王带路的句子是,(4)李白蜀道难中“,”两句,直接写出了通行蜀道的动作和情态感受。( 5 ) 白 居 易 琵 琶 行 中 表 现 偏 僻 之 地 粗 俗 的 乡 野 音 乐 很 难 听 的 诗 句 是 :“,”。(

14、6)晏殊蝶恋花指责明月无情的句子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巴黎圣母院圣诞 节下午,我来到了巴黎圣母院。弥撒正在进行。大厅里坐满了人,走道上也站满了人。走道上的人像坐着的听众一样,也在胸前画十字, 也随着神父的指挥唱圣诗圣歌。音乐声和神父的声音一停,上千人的大厅里没有一点嘈杂声,人群只在唱圣歌的时候,在齐声回答“阿门”的时候,才发出声音。这里什么人都有,有穿着讲究的,也有服装寒酸的,有老夫老妻,也有年轻的夫妇们和他们未成年的孩子, 还有各种身份、各种年龄的男女。他们的表情一样虔诚,法国人平时脸部常有的那种机智、 活跃、调皮甚至玩世不恭的神情,都不见踪影了,他们完全沉浸在宣道和音乐声中。

15、有些人低着头在沉思,有的人把木椅转过来,跪在椅子上。过道上不时有人走动,但动作缓慢轻柔, 大气都不敢出, 即使是青年人, 也早已收起了他们一出教堂门也许就要恢复的放肆轻佻的常态。我看到一个男子坐在神父的面前,这是一个练达世故的中年人,从讲究的衣着来看, 他显然在世俗中混得相当不错,现在,他两手合在胸前, 与神父严肃认真地交谈。多么值得深思! 在法国封建社会,从教会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以后,神父和教士就成为讽刺揭露的对象, 宗教教义就受到诘难。拉伯雷在巨人传里几乎把有关宗教的一切神圣的事物都嘲笑遍了。到18 世纪,宗教和教会更是遭到彻底的否定。到了18 世纪末,巴黎民众干脆涌入巴黎圣母院,打碎了原

16、来的宗教偶像,在这里举行了理性女神即位的典礼。然而,理性女神在巴黎圣母院的地位却难以巩固。后来,拿破仑与教皇签订协议,在法国恢复宗教信仰, 承认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的宗教”,于是, 巴黎圣母院停敲了近十年之久的大钟又敲了起来,巴黎圣母院的“香火”再也没有断过。他们真相信天主?现在已经是科学高度发达、人类进入了宇宙空间的新世纪,他们仍然相信诺亚方舟那些陈旧的神话?记得两三个星期前,我和一对老夫妇坐在圣母院广场旁边的椅5 子上聊天时,我这样问他们。那位衣着整齐的老先生回答说:“的确相信。如果您不相信,您怎么解释这样奇妙的世界是谁创造的?而且,人,总应该相信一点什么。”人,总应该相信一点什么。现在,这些人的态度和表情,清清楚楚地告诉我,对于他们来说, 这是一个严肃而神圣的时刻,他们从生存竞争中,从灯红酒绿中完全超脱了出来,正在思考一些严肃的事物。我深知,他们所相信的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