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43263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3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寿光市地名语词文化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寿光市地名语词文化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寿光市地名语词文化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寿光市地名语词文化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寿光市地名语词文化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寿光市地名语词文化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寿光市地名语词文化内涵(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寿光市地名语词文化内涵一、 “寿光市”语源简析?寿光市 ?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Sh u gu ng Sh ?。它所指代的是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中北部。地处北纬3641 3719,东经 1183211910。东邻潍坊市的寒亭区、潍城区,西接广饶县,南连昌乐县、青州市,北濒渤海。南北长60 公里,东西宽48 公里,面积 2200 平方公里。人口110 万。市人民政府驻地圣城街道办事处,在省会济南东北方向150 公里处。为潍坊市辖县级市。寿光,始臵于西汉景帝中元二年,即公元前一四八年。寿光之名盖 昉子齐宣王时闾邱长老乞寿之辞。高士传云:宣王猎于杜山(此山在今山东临

2、淄县西),闾邱先生与长老十三人相与劳王曰:?欲得寿于王?。王曰:?死生有命,非寡人所得为也。?闾邱进曰:?选良吏,平法度, 臣得寿矣? 。 说苑 所载略同。?汉臵寿光县,隋臵闾邱县,盖皆取此?(嘉庆寿光县志) 。旧说,因 ?此地人多长年,且其地滨海弥,望皆平田息壤,无绝崖倒壑之观? ,故名寿光(康熙寿光县志) ; ?人年长曰寿,土地平曰光? ,故名寿光( 青州府志 ) ,皆无可考。另说, ?云门2 山(此山在今青州市境)巅,镂(漏:雕刻)一巨寿,高可数仞,出自神仙之笔,夜烁金光, 射寿境, 故名?(1960 年编新县志 ) 。寿光县系汉朝臵,云门山的?寿?字是明代周铨所书。旧说有些牵强附会,不

3、足为据。二、寿光市政区沿革简况寿光开发甚早。据孙家集镇三元王遗址出土的三足高柄觚形器及考古发现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口文化遗址的考证,推测远在母系氏族社会就有人在此定居。夏代,属斟灌国。 商代, 为逄伯陵封城。西周,属纪国。齐国灭纪后,改称剧邑。秦代,属齐郡。西汉以寿光命名臵县,隶属北海郡。东汉,属乐安国。三国曹魏及两晋时期,属乐安郡。南北朝时,寿光县废,其地分属博昌县、益都县、剧县。隋代,废博昌县复臵寿光县。唐代,属青州北海郡。宋时,属京东东路青州北海郡。元代,属中书省东南部,山东省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代,隶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清朝,属山东登莱青道青州府。民国初(1912 年)属山东胶东道。十四

4、年(1925 年)属淄青道。民国十七年废道,直属山东省政府。抗日战争时期, 寿光县抗日民族政府属山东省渤海区。1948 年划为寿光、寿南两县: 寿南县属昌潍专署,县府始驻屯田, 后迁至寒桥;寿光县属渤海第三专区。1950 年划为昌潍专区, 县府先设在田柳,后迁至上口。 1953 年,寿光、寿南两县合并,县府移至寿光城。1993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寿光县,设立寿光市。三、寿光市地名语词特征境内聚落地名,多以姓氏命名,其余多以原有地名的演用为3 主。地名实体文化内涵一、深厚的历史文化(一)历史渊源寿光历史悠久,历史渊源流长。据孙家集三元王遗址出土的一件三足高柄觚(沽)形器来看,远在(大约

5、581090 年)母系氏族时期就有人定居。从胡营后胡遗址出土的陶豆一件、彩陶壶二件、陶鼎一件,从制作方法、造形等方面,与山东省文物管理处等单位编写的大汶口一书中所列豆、彩壶、陶鼎相同,充分显示了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丰城埠子顶出土的黑旦壳陶杯,高14 厘米,重量仅有六十克,厚度近口沿部竟薄到零点三毫米,显示了约四千年前居民的劳动智慧和造诣。古城出土的大批西周纪国文物:共有铜器64 件、陶器 9 件、玉器 4 件、人骨 2片、蚌玮 12 件,很有考古价值。自 1972 年以来, 考古工作者在寿光境内发现古文化遗址143处,出土文物2000 余件。遗址分布密集,已发现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

6、址20 多处;岳石文化、商、周文化和秦汉文化的遗址30 多处。另有散布各乡镇的聚落遗址89 处,都曾出土过大量文物。(二)文物古迹寿光的文物古迹多而全,从远古到秦汉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4 遗存都有。如古聚落遗址、古城台遗址、古建筑遗址、古墓(冢)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1、古遗址(1)边线王龙山文化城堡位于县城西南11 公里孙家集镇边线王村北30 米处的土埠上。 19841986 年发掘。 城堡为圆角梯形,西南东北向。每边长约240 米,总面积57600 平方米。分内城、外城,内城(小城堡)为圆角方形,每边长约100 米。小城堡略早于大城堡。经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考证,属龙山文化第三期,

7、距今约4000 年左右。这是国内迄今已发现的3 座龙山文化城堡中最大的1 座。除此外,还有众多的聚落遗址,如:三元王遗址(县级保护单位) 、岳寺韩遗址、二甲遗址(商)、及安家遗址(大汶口文化)等。(2)纪国故城遗址城址在县城南14 公里纪台乡纪台村,为周代纪国故城。 纪国, 姜姓,侯爵, 始封于西周初。 公元前 690年(周庄王七年)灭于齐。故城遗址略呈长方形,东西两面各长15001600 米,南北各宽1200 米,由外郭与内城两部分组成。城墙为夯土筑成。城郭四周遍布古冢,近城有大冢8 座,封土最高者达 20 米,当是纪国贵族的墓葬。故城先后出土文物有铜钟、簋等。从所具铭文看,钟为纪侯之器,簋

8、为纪侯媵女姜萦之器。造型优美,制作技艺精巧,其中,清代乾隆时出土的纪侯钟,据考古学家王献唐考证,最晚应是春秋初年之物,因而对研究纪文化有重要意义。 1977 年,纪国故城遗址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3)益都侯城遗址位于县城北8 公里的古城乡古城村南,羊临公路从东部穿过。故城呈长方形, 东西长 780 米,南北宽 644米,总面积50 万平方米。寿光县志(民国)载:?王胡城,在县城北十五里,古益都城也。汉书王子侯表:武帝元朔二年,封淄川懿王子胡为益都侯,即此。?解放初期出土 ?大布黄千?库币和石质钱范。1958 年出土方孔铜钱700 余斤。 1983 年出土纪国铜器64 件,内 19

9、件有?己? (古?纪?字)字铭文。识者认为铭文有 ?己?无?侯?,当属封爵前的器物。纪国历史远起商代,迄于春秋,曾拥有。郱(在今临朐)、郚(在今安丘)、鄑(在今昌邑) 、酅(在今临淄)等邑,历史久远,疆域辽阔。其出土文物,为研究纪族部落活动和商周文化提供了大量的新资料。今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呙宋台遗址位于城南5 公里胡营乡呙宋台村西。遗址面积达百万平方米,是山东境内罕见的大型遗址之一。文化层56 米,内涵十分丰富。已出土商、西周至战国的铜器、陶器上百件,遗址附近还发现了规模宏大的西周制骨器作坊。遗址北部、南部断崖,暴露出6 个大墓,深达7 米。东南角断崖暴露出许多小墓,有的并列,有的

10、叠压,非常密集。其中不足20 米的一段露出骨架30 余具。遗址范围内灰坑遍布,陶片成堆,遗物有陶罐、鬲、豆、陶拍、骨锥、石网坠、石铲、贝币等。由于大量商、周文物的发现,依据与年代相应的遗迹、遗物,结合地理位臵的考证,考古学家有呙宋台即古营丘的新说。目前各家之说,各有所据,迄无定论,尚待进一步探讨。1977 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6 护单位。(5)纪台遗址在纪台乡纪台村东北,为古纪国土建筑物。据清代文人安致远纪城文稿所记:?城中有台,岿然独存,高三仞,广可亩许,上有神祠,为里人香火之所。?可知古代的纪台,曾是人们祀神游览的地方。另据乡里故老相传,台上有山门、亭榭、殿堂等建筑物。台西有方池,台南有高

11、阁,台西南有寿圣寺等。古人游此,每咏诗以抒怀。诗有三首,择一记之。诗云:纪台诗(明)冯惟敏山色遥连四野开,水声长绕故城隈。前朝后市今村落,衰草斜阳古殿台。千载废兴谁复念,九原珠玉总堪哀。玄冬天气冰霜苦,匹马行吟几度来。境内还有斟灌城、益城、丰城、乐城、乐望城、霜雪城、牟城、七里营城、铁央台、南皮台、官台、斗鸡台、凤凰台、店子台、八角台、青邱台等众多遗址。2、古建筑(1)文庙又称孔庙, 位于县城小东门内,面积 15 亩 8 分,南北长 158.3 米,东西宽67 米。据旧县志记载,孔庙始建于元代以前,从元至民国历代均曾重修:?元大德至正间修三次,明景泰三年至万历三十二年修五次。清康熙七年地震倾陊

12、,知县李士泽重修。 ?民国时又重修两次。孔庙建筑极为雄伟,中为7 大成殿,殿前左右为东西西庑,再前为戟门和泮水池,池旁分列历代重修碑记,外为棂星门,东西便门各一。门外街旁建石碑,上书: ?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其中大成殿最为壮观。据说是依照北京故宫宫殿的模式建筑而成。殿高约15 米,共 5 大间,四面出厦,环立雕龙石柱20 条,殿顶覆以黄绿琉璃瓦,远望金碧辉煌,宏丽轩昂。大成殿后为崇圣祠,较大成殿小,内列历代古圣先贤灵位。前之棂星门,双檐瓦顶,顶下建石座,顶座之间由 4 条圆形木柱支撑,其他全系雕木扣成,构筑精美,技艺极为工巧,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建筑风貌。建国后,曾为寿光中学临时校址。

13、1958 年辟为寿光县综合展览馆,1974 年拆毁。(2) 南皮台庙宇庙宇建于县城东北25 公里的南皮台顶上。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庙宇分4 组。前阁称 ?三教堂?。阁后为庙宇之前院。前院之后称之为后楼。楼东有别院,建?百子殿?。院中有古槐,粗数围,上挂巨钟。今已无存。(3)王高塔塔系慈化寺佛塔,因座落王高村东,故名。塔七级八棱,用青砖砌面。高32.3 米,直径 11.3 米,周长 35.5米,墙厚 2.2 米。每级砌有圆拱门,顶端覆一蘑菇形石块。门口南北向,正中原有铁佛1 尊。今已无存。(4)宁国寺寺在县城小东关村。寺内有870 年立的八棱石碑。大殿佛像皆木质,雕镂极精细,今已无存。唯院内之古

14、槐尚在。(5)天后庙庙原在小清河以北老码头。其遗址已湮没无迹。8 (6)石马桥位于县城西关东西大街西段,跨南北流向之水溪上。桥宽4 米,长 6 米。桥身栏杆均属石料砌成。四角各有桩石 1 块,其上分别雕刻石马8 匹,姿势或卧或立,或奔或伏,攒蹄蜿颈,交错成对,栩栩如生。3、古墓葬仓颉墓位于旧县城西门外迤北,大道西旁。旧为寿光游览胜地。世传仓颉墓有三:一在陕西白水县;一在山东东阿县;一在山东寿光县。据郦道元水经注所述,以在寿光为可信。墓之封土长宽各4.47 米,高2.26 米,上生蓍草。墓地面积共10余亩,四面护以短墙,墙外绿水环绕。迎岸多垂柳,夏日枝叶纷披,翠柳藏莺,风景清幽。正门为月形圆门,

15、门前小桥流水,倍增雅趣。墓前一亭,曰: ?启秘亭?,亭为石基木构,计12 楹,飞檐翘角,别具一格,有楹联云:?千古大文三尺土,两间灵气一孤亭? 。清嘉庆间,知县宋铭匾曰:?始制文字?。民国6 年,县知事尹志皋镌石亭联云:?石室志藏书,廿八言文字蟠螭,除秦李斯、汉叔孙无能识者;幽宫留宿士,四千年洪荒遗蜕,并娲皇墓、少昊陵相与传之。 ?亭内设石几、石凳,供游人憩息对弈。亭前有东西二水井,即旧 ?八景?所称?仓颉双井?。园中杂种松、柏、槐、柳,炎夏古木成荫,清风拂拂,是夏日避暑佳境,亦是吊古览胜之名区。历代文人,多有诗文凭吊。录一首佐证,余十首不记。诗云:谒仓圣墓(清)安致远9 万古斯文地,一抔土尚

16、存。问经来石室,识字拜荒原。绿水环长榭,红渠映墓门。城闉风景异,钟磬报朝昏。除仓颉墓外,还有王猛墓、耿弇墓、贾思伯、贾思同墓、辟闾浑墓、李铉墓、赵鉴墓、安致远墓、李封墓、无名冢、金兀术王驸马冢等不再一一赘述。4、革命纪念地(1)寿光烈士陵园位于城区西北隅,羊临公路以东,北环路以北。营建于1959 年,面积 80 余亩。陵园座北面南,规模宏伟。前门两扉铁制栅门,入门有柏油甬路向北直通?革命烈士纪念堂? 。纪念堂是陵园的主体建筑,高20 余米,长约40 米,在绿柳翠柏掩映下,显得巍峨壮丽。纪念堂内正面垂悬烈士英名录,西厅陈列着张玉山、马保三、王云生、韩明柱、朱志明、曹世范、王孝臣等著名烈士的遗像、遗物和革命事迹介绍。纪念堂前,甬路东西各有石亭1 座,两相对峙。东边的一座是解放县城纪念亭。 1947 年冬解放县城,战斗激烈,有42 位战士英勇牺牲,渤海十一师全体指战员为其立碑纪念。碑面镌刻42 烈士英名和记述烈士英勇事迹的碑文。并有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舒同、渤海军区司令员袁也烈等人的题词碑刻。纪念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