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将相和 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4832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将相和 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将相和 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将相和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将相和 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将相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过渡句、过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借助过渡句、过渡段给课文分段。2.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3.在“蔺相如是不是只凭一张嘴”的问题的探讨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借助过渡句、段给课文分段。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人物语言、行动中分析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一、揭示课题。( (板书:将相和)(板书:将相和)(2 2 分钟)分钟)读课题,分析。T:课题中“将”、“相”在文中各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教师简介时代背景。

2、二、听课文录音、思考。(二、听课文录音、思考。(8 8 分钟)分钟)T:刚才同学们说“和”是和好的意思,那么有和好必有不和。现在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思考:(出示投影)1.听准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2.思考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用文中的词来概括故事内容。并思考故事之间是怎样联接的,用直线进出连接的内容。3.思考:将相不和的原因。学生听录音思考。三、检查。(三、检查。(1010 分钟)分钟)1.T: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学生说,教师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负荆请罪)2.三个故事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学生读划出连接的内容。(检查过渡句、段)投影出示文中的过渡句、段。学生读过渡句、段,体会作用(过渡句、段的作用

3、在于启下。)T:过渡句、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它有助我们分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指导看单元学习重点)读单元学习重点。出示投影。给课文分段.3.“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会见中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上卿,官职比廉颇高。廉颇认为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不了大功,蔺相如有什么样能耐,就凭一张嘴,反而官位比他高。引起了将相不和。出示投影:廉颇的话。学生读这段话。T: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廉颇很不服气,才产生了将相不和。4.设问导趣。T:那么蔺相如是不是像廉将军所说:就凭一张嘴呢?我们来学习第一个故事。四、深入阅读第四、深入阅读第 1 1 段:完璧归赵(段:完璧归赵(

4、1717 分钟)分钟)1.学生阅读第一段。T:蔺相如是不是就凭一张嘴,获得比廉将军更大的官?如不是,那凭什么?(机智、勇敢)从哪些材料中可以看出来。(分组讨论)(教师提示:在赵国:在秦国)(自由组合进行讨论)(7 分)2.交流材料,教师归纳。(学生交流教师板书。)(10 分)A、带玉前往。读蔺相如的话,体会:谋略周全,能挺身而出“如果就;如果一定”重点圈出。T:从蔺相如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胸有成竹。B、要还宝玉。读蔺相如的话,体会:机智。C、以死抗争。(学生说蔺相如的话。)T:这是何等的勇敢。理解“理直气壮”。齐读这句话。要求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体会:智勇双全,不畏强权。D、送玉回国。(从蔺相如的行动中分析,体会:机智。)E、据礼力争。(从蔺相如的神情、动作、语言中体会:智勇双全。)为会么他能大大方方地说话。谁能大大方方地说蔺相如的话。抽重整旗鼓民蔺相如的话。T:秦王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五、形成认识。(五、形成认识。(2 2 分钟)分钟)1.刚才同学们都回答了这么多理由,蔺相如如果光凭一张嘴,是不可能完璧归赵的,从完璧归赵中处处显示出蔺相如的聪明机智,难怪赵王要封他做大夫。2.今天我们利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来分析人物的品质。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1.按今天学的方法自学二、三个故事来分析廉颇、蔺相如的品质。2.完成作业本1.3.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