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34593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然后知不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然后知不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然后知不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然后知不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然后知不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学然后知不足 孔子在礼记 学记中曰: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 ” 是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读书学习亦然,越读越感到自己知识 的不足,越学越感到本领的缺少。 要真正做到知不足然后自省,首先自我要具备谦逊的态度,要敢于承认自己知识不足、学养欠缺, 无论何时何地,不管面对何人何事。真正能够自省的人,必是态度谦卑者,必是那些有自知之明而见贤 思齐者。夏衍生前在审查一个出国的京剧时,大概讲了句外行话,当时大家没有反应。散场时,马彦祥 就跟他说: “ 你老兄,对京剧完全是外行,不要乱讲好不好?” 又说:“ 你乱讲一气,下面不

2、好办。 ” 从此以 后,夏衍奋发图强,到旧书店把能买得到的关于中国戏曲发展历史的书都弄来,拼命地看。作为时任文 化部长的夏衍,其对待别人的批评,态度是诚恳的,其“ 拼命地看 ” 的行为,既说明他看到了自己知识的 不足、学养的差距,也同时印证了他自省的决心。 其实,谁也不是全才,谁也不可能包罗万象什么都懂都会,但对待知识对待学习的态度,确乎很重 要。读书学习,除了要树立谦虚的态度,还要倡导踏实的作风。我国现代训诂学泰斗陆宗达曾拜国学大 师黄侃为师。见过先生以后,黄侃一个字也没给陆宗达讲,只给他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 “ 点上标点,点完见我。 ” 陆宗达依教而行。再见老师时,黄侃翻了翻那卷了

3、边的书说:“ 再买一本,重新 点上。” 就将书扔到了书堆上。又一次见老师时,陆宗达送上点点画画已经不成样子的说文解字。黄 侃点点头,说: “ 再去买一本。 ”3 个月后,陆宗达又将一本看得很破的说文解字拿来,说:“ 老师, 是不是还要再点一本,我已经准备好了。” 黄侃说: “ 已经点了 3 次,说文解字你已经烂熟在心,这 文字之学你已得了大半, 不用再点了。以后你做学问也用不着翻这书了。” 说完,黄侃又将那书扔上书堆, 这才给陆宗达讲起了做学问的事。黄侃可谓用心良苦,其让陆宗达三点说文解字,目的就是为了引 导帮助他打牢学问功底。陆宗达后来常说,因为翻烂了3 本说文解字,从此做起学问来,轻松得如

4、 庖丁解牛。 欲知不足,弄斧到班门,也不失为一条捷径。武侠小说中有所谓“ 找高手过招 ” ,“ 过招” 就是为了找出 差距,究其实就是学习,就是请教,就是为了提升自我。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 弄斧到班门,对 不是这一行的人,炫耀自己的长处于己于人都无好处。只有找上班门弄斧(献技),如果鲁班能够指指 点点,那么我们进步能够快些。如果鲁班点头称许,那对我们攀登高峰,亦可增强信心。” 华罗庚的话自 是为学心得,不无启迪。 或许有人会说,读那么多书,学那么多知识又有何用?况且知识也会被人遗忘。是的,对于读书的 人们,灌输有些知识今生今世不一定用得上,但什么知识可以用得上什么知识用不上,谁又能预测

5、呢? 只有多读书、多积累知识,才能以变应变。高士其说过:“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 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获得知识,读书学习是第一 要务。热爱读书吧,读书是读书人的手段,也是读书人的目的. 学然后知不足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 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 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用句俗话说,就 是“ 学然后知不足 ” 。 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

6、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 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 地厚而自鸣得意。我国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 江南才子 ” ,后来他不思进取,不 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 江郎才尽 ” 的笑话。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学习驾船 的故事。起初他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于是他以为自己“ 尽操舟之术 ” , 不愿继续学习,就辞退了师傅。 。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他只落得“ 四顾胆落,坠桨失舵 ”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 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

7、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2 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著名科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 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圆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 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域的接触也越大。因此,他 对他的学生说: “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 这位科学家正是始终不满足,不断地 进取,才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才能更感到自己 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满足 ,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进取。鲁迅先生说 :“

8、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列宁说: “ 最有害的,就是自以为我们总还懂得一点什么。” 巴甫 洛夫说:“ 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 自己说,我没有知识。 ?”这些教诲,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朱熹有诗云: “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把知识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学习就是 知识源泉的源头。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浇灌出智 慧的花朵,结出丰收的硕果。3 薛谭学讴原文(1)于(2)秦青,未穷( 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4)。秦青弗止( 5), 饯行于郊衢(6),

9、抚节( 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8)行云。薛谭乃谢(9)求反( 10),终 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 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 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讴:唱歌;(2)于:向;(3)穷:尽,完;(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5)弗 止:没有劝阻;(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7)抚节:打着拍节:(8)遏:阻 止;( 9)谢:道歉;(1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中心】 这个故事

10、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这里也给我们以启示:一 方面可以说恰当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道理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当反过来用它 来指导学生实际时,就应具体化、形象化,教师的引导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往往容易 产生自满的同学,这样的导向往往能使其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让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发展,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四有人才”,进而激励他们锐意进取 的可贵精神。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寓言故事三百篇的书,里面有一篇“万字难写”的故事。讲的 是一个老财主请了个教书先生教自己儿子学写字,先生说:写一是一画,写二是二画,写三是三 画

11、, 几天后,财主的儿子对财主说:“我会写了,快让先生走吧!”于是老财主就把教书先生 辞退了。过了不久,财主要宴请一个姓万的朋友,便让儿子写请帖,可是过了好久也没见写好, 财主便去催促儿子快写,儿子气恼地说:“天下那么多姓,为什么偏姓万呢?我从早晨写到现在, 才写了五百多画,还差得远呢!”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自满是学习的大敌,要真正学会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某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 “什么叫够了?”师父问。 “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 “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 徒弟照办。 “满了吗 ?”师父问。 “满了。”徒弟十分自信。 师父抓起一把沙子,撒入碗中。沙子一点也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 ?”师父又问。“ 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 师父又抓起一把石灰,轻轻撒下。石灰还是没有溢出。 “满了吗 ?”师父再问。 “满了。”徒弟似有所悟。 师父又倒了一盅( 杯子 ) 水下去,一滴水也没有溢出。“满了吗 ?”师父笑着问。 徒弟 无言以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