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予抑郁者心理支持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531561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给予抑郁者心理支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给予抑郁者心理支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给予抑郁者心理支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给予抑郁者心理支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给予抑郁者心理支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给予抑郁者心理支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给予抑郁者心理支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如何给给予抑郁者心理支持予抑郁者心理支持他也许是你最好的朋友、也许是你的亲人、也许是你的同学由于长期压抑愤怒的情绪或者遭遇了生活中的重大缺失(亲人离去或恋人分手)而衍生出抑郁的各种症状,此时的他非常需要外界的支持,那么我们该如何给予他一些科学的心理支持呢? 如果你关心的人深陷抑郁之苦,你可能也会感觉迷惑不解,沮丧不堪,心烦意乱。或许,你会觉得如履薄冰,生怕把他们弄得更生气。或许你茫然不知所措,以至于不得不对他们保持沉默,或许你总在给关心的人提出好意见,尽管他们从来不采纳。 抑郁症是一种隐性的病症,将你与世界隔离。这种症状可以毁灭人与人间的关系,会让那些不知如何能帮上忙的人更迷惑。 但你的支

2、持是必不可少的,你可以用不同方式支持你关心的人,告诉您以下 9 条妙招。 1、陪在身边。给予抑郁症患者帮助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有人陪在身边,“当我自己感到非常抑郁时,哪怕只是有个我在乎的人坐在身旁陪我哭,无声握住我的手,或是传递出你对我很重要如果我能帮助你,请告诉我我们会想办法让你好起来的此类信息,我内心都会感到温暖,进而感觉这些方式对我有所作用。” 2、小小的行动大大的爱。如果不习惯于情感上的表达,你可以换种方式表示支持。任何事,无论是发送一张卡片、一条信息,还是做一桌可口的饭菜,或是留一条语音信息,都能让他/她感受到被爱,这些信息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给他们指引方向。 3、不要臆断或批评他们。你的言

3、语给你关心的人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尽量不要说这样的话:“你应该看到好的一面,而不仅仅只是坏的一面”或“你想太多了,走出黑暗的圈子外面一片光明。”这些话的潜台词是:“他们有选择情绪的余地,但他们却放任自己的情绪选择了绝望。”这些话不仅敏感很有可能将你关心的人进一步推向深渊。 4、不要用激将法。很多人都认为用激将法能减少他们的痛苦并激发积极的行为,比如:有些人会故意对关心的人不耐烦,挑战他们的极限,使用冷暴力,更有甚者下最后通牒(不好起来我就离开你)但仔细想想,这一招就如同把癌症患者晾一边不给与帮助一样,没有用,还伤人。 5、不要小看他们的痛苦。“你太敏感了”“为什么一点小事情都能扰乱你”这

4、类言语会使抑郁症患者感到羞愧。他们会觉得被忽视了感受,或是你敷衍的对待他们。 6、不要提意见。与你关心的人分享意见好像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会在对方感到抑郁时迫不及待的给与帮助。尽管抑郁的人需要指导,但这些指导会让他们觉得被羞辱或者无所适从,导致越陷越深的后果。真正有用的是问话是:“我怎样做会让你感觉好点?”这样的问法让对方看到了向你寻求帮助的契机,她说“当一个人寻求他人帮助时更希望被指引并且不受到冒犯。” 7、不要比较。除非你亲身有过抑郁的感受,不然千万别说你了解他们的感受,即使你是为了帮助他们减少抑郁感,但可能直接导致你们之间的谈话减少,或是缩小他们的感受。 8、尽可能的了解抑郁这

5、种感觉。你可以自学一些关于绝望方面的知识来避免一些误区,一旦你了解了抑郁的症状,周期和结果,你就能更好的给予你关心的人以支持。例如:有些人认为如果抑郁病人在某天很开心就代表他们痊愈了,但抑郁症的症状就如同涨潮退潮一样不稳定,很多人都陷入了这个误区,抑郁的成年人也许仍会开玩笑,有时候患有抑郁症小孩子在课堂上还能取得好成绩甚至看起来还比较快乐。抑郁症的症状可能还在别处显现,而且一时不易看出来,所以认识到抑郁症症状的深远性和不可预测性是非常重要的。 9、耐心具有神奇的力量。相信耐心是对关心的人最有力的支持,当你耐心对待关心的人时,你在释放一种信号告诉他们不管多久,不管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治疗,或从发作到

6、恢复要经历何种困难都不重要,因为我在你身边。这种耐心具有非常神奇的力量,伴随着这种耐心,希望随之而来。而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希望是最难得的。有时,给予抑郁症病人支持无异于走钢丝,因为你得考虑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是记住,只要你在身边,哪怕只问一句能帮上什么忙都能带来无限力量。 社交中的七种社交中的七种变态变态心理心理人生活在世上,就必然要参与社会交往,社交的范围与每个人的职业、爱好、生活方式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在社交中总交不上朋友,或者是交了朋友没多久,朋友又离他而去,且平时和同事的关系也不融洽。究其原因,是因其在社交中的心理问题,阻碍了人际

7、关系的正常发展,而这种心理状态,实际上就是社交中的病态心理,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理如不克服,会磨损人的独特个性。二、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词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这种心理别人也能观察出来,结果对自己产生看法,不愿成为好朋友。三、猜疑心理。有些人在社交中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目光审视对方,无端猜疑,捕风捉影,说三道四,如有些人托朋友办事,却又向其他人打听朋友办事时说了些什么。结果影响了朋友之间的

8、关系。四、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说明自己标新立异,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我就认为坏;你说对,我就说错,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反感。五、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逢场作戏,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处处应付,爱吹牛,爱说漂亮话,与某人见过一面,就会说与某人交往有多深。这种人与人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没有感情深厚的朋友。六、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见到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是“过河拆桥”。这种贪图财利,沾光别人的不良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七、冷漠心理。有些人对各种事情只要与己无关,就冷漠看待,不闻不问,或者错误地认

9、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人格”,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一些朋友。如何如何预预防精神分裂症防精神分裂症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或是一些事情的改变,而导致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系列问题。所以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是重要一环,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很容易烦燥,容易诱发精神疾病的发生。1、最主要的预防方法就是减少诱发的因素。平时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经常跟一些朋友或家人聊天。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过度的劳累,少看些过于血腥,给人心里刺激的影视画面和书籍,减少诱发因素。2、一般易患精神分裂症者,心里承受能力差,

10、所以家人一定要注意,不要说脏话还有一些敏感刺激的话。对于有患病史的,尽量尊重和理解他们,并积极主动的去关心照顾他们。如果感觉其睡眠不是很好,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胡思乱想、说话离谱时,要及时去看医生。3、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一些文体娱乐活动,适当的去跳跳广场舞,都有利于排解心情。既能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让病人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疾病知识还有主动的去面对自己的病情。 4、对有患病史的,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复发的早期症状,尽快治疗,预防复发。早期症状包括拒服药、失眠、多疑、自语、自笑、行为怪异等。精神分裂症的复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发前兆前兆1.睡眠障碍:睡眠是精神分裂症

11、的“晴雨表”,病情缓解时,病人睡眠一般都好,倘若无故出现睡不着觉,或是每夜早早醒来,或是白天也卧床不起,就需要注意复发的可能。2.生活能力下降:病人变得生活懒散,不讲个人卫生,甚至连洗脸、换衣服也要人催促。不与家人一起进餐,或进餐期间呆愣。3.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下降,工作能力降低完不成任务,没有责任心,多数不能坚持学习和工作,经常迟到、早退,与同学或同事发生争执。4.对周围人的态度:病人忽然变得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独处一隅,低头沉思,问话不答,或者态度蛮横、粗暴,易怒。5.对自身疾病的态度:原先已经承认自己有病,能够坚持服药的病人,不再认为自己有精神疾病,拒绝看病、吃药、对医生

12、、护士及家属持敌对态度。6.出现片断原来发病的异常表现:如:自言自语、自笑;多疑;离奇古怪的动作;问一些常人难以想象、奇怪离奇的问题等。国国际癫痫际癫痫关关爱爱日知日知识识2006 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决定,将每年的 6 月 28 日定为“国际癫痫关爱日”。(一)2007 年 6 月 28 日是第一个“国际癫痫关爱日”,主题为“消除偏见,走出阴影”。(二)2008 年 6 月 28 日是第二个“国际癫痫关爱日”,主题为“重塑尊严,回归社会”。(三)2009 年 6 月 28 日是第三个“国际癫痫关爱日”,主题为“关注癫痫,规范诊疗”。(四)2010 年 6 月 28 日是第四个“国际癫痫关爱日

13、”,主题为“癫痫儿童健康与成长”。(五)2011 年 6 月 28 日是第五个“国际癫痫关爱日”,主题为“正规治疗,谨防上当”。(六)2012 年 6 月 28 日是第六个“国际癫痫关爱日”,主题为“与癫痫患者同行”。(七)2013 年 6 月 28 日是第七个“国际癫痫关爱日”,主题为“实现梦想,根治癫痫,从遵医嘱、记日志开始”。(八)2014 年 6 月 28 日是第八个“国际癫痫关爱日”,主题为“医患协力,战胜癫痫”。医患医患协协力力 战胜癫痫战胜癫痫第八个国际癫痫关爱日主题一、关于一、关于癫痫癫痫病病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

14、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癫痫在任何年龄、地区和种族的人群中都有发病,但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较高。癫痫的发作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全身性发作”,即俗称的“羊癫疯”,发病时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喉中发出怪声、口吐白沫、全身挺直继而抽搐,数秒至数分钟后复原。癫痫的诊断必须要由专科医师经脑电图和其他手段仔细检查后做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TO)和两大国际癫痫非政府组织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国际癫痫病友会(IBE)报告,全球癫痫患者约 6000 万人,其中 4/5 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约有 1000 万癫痫患者,其中 600 多万为“活动性癫痫”,即有发作的病人,而且每年还会出现 40 多万新发癫痫

15、病人。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疾病,而且是神经科治疗效果比较好的疾病,绝非大众中误认的“不治之症”。最近国际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发病诊断的癫痫病人,在接受规范、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条件下,首次发作后 5 年内的长期缓解率(即无发作率)约 60%;其余 40%则有着不同的病程模式,即 20%“连续无缓解”、10%“间断无缓解”和 10%长期缓解,依是否接受正规的药物、外科手术、神经调控和生酮饮食等治疗而不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们对癫痫缺乏正确认识以及医疗资源匮乏,大多数癫痫患者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存在很大的“治疗缺口”。我国活动性癫痫患者的治疗缺口(农村地区)达 63%。据此估算,我国大约有 4

16、00万左右活动性癫痫患者没有得到合理、正规的治疗。从古希腊到我国古时候,常给罪犯脸上盖以“烙印”,借以证明其身份和加以羞辱。这种烙印,造成自身的羞耻、自卑和周围人们对其鄙视与躲避。目前,国外常以“烙印感(stigma)”形容癫痫患者的类似境遇,我们则称其为“病耻感”,这其中,实际包含了别人的歧视和自身的蒙羞感两重含义。国内的调查表明,有此种羞耻感的占癫痫患者的 89%,占癫痫患者亲属的 76%。由于人们对癫痫这一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及癫痫发作给人们造成的恐惧,癫痫患者不但承受着疾病造成的巨大痛苦,还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癫痫患者生活在与社会隔离的阴影中。因此也造成许多病人和家属轻信一些不真实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广告宣传和道听途说,“有病乱投医”,甚至上当受骗,虽倾家荡产、花费巨金而不能摆脱病痛。因此,癫痫不仅是一种躯体疾病,也是一种心理疾患;不仅是一种疾病,而且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所以,癫痫患者及其亲属是一个亟需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二、关于二、关于“国国际癫痫际癫痫关关爱爱日日”世界卫生组织(WTO)历来重视癫痫的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