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两小儿辩日 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29913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两小儿辩日 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两小儿辩日 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两小儿辩日 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两小儿辩日 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两小儿辩日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两小儿辩日 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今天,我说的课文是两小儿辩日 ,是语文 S 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选自列子汤问中的一篇文言文小故事,文章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表现人物特点,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学习 文中讲述的是两个孩子围绕太阳离我们远近这一话题,展开争辩,双方都列举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请孔子来裁决,然而学识渊博的孔子最终也无法判断谁对谁错。短短几行文字,却刻画了两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美好品质,也反映了古人探索自然的热情,并告诉我们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就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此外,也告诉我们宇宙无限

2、,知识无穷,在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二、说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小儿是如何争辩的。(3)了解有关的天文知识,对两小儿的说法加以正确判断。(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懂文中字、词、句的意思。(2)读读议议,理解内容,获得启示。(3)查阅资料,合作探究,拓展认识。3. 情感与价值观(1)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品质,懂得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

3、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2)感悟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在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三、说教学的重难点三、说教学的重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小儿是如何争辩的。教学难点:从文中得到启示,激发探索求知的热情。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四、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2、朗读体会法五、说学法五、说学法在学法上,我主要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六、说教学程序六、说教学程序一

4、、揭示课题,读题存疑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题,理解:“辩”争辩、辩论, “日”太阳。学生质疑: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设计意图: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通过对“辩”和“日”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提出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古文,读通词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标点停顿。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用铅笔标出句中的小停顿处。3、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4、教师重点指导长句的停顿,适当进行示范或带读。5、按照停顿,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6、学生独立读课

5、文,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尝试弄懂课文中句子的意思。7、学生复述故事,老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8、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设计意图:由于古文言简意赅,学生阅读经验少,且读书时又缺乏理解,故而,要正确、流利地朗读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此,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通过范读、标停顿等方法,帮助学生读通句子,特别是长句。如果学生对文言文能够读得正确、流利,于无形中已经对句子的意思有所理解。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

6、板书。(2)教师小结: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弄清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在反复的品读中感受两小儿说话有理有据。 】3、开展“辩斗” 。(1)理解“辩斗”的意思。 (争辩、辩论、辩驳)(2)学生反复诵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 (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3)小组合作展开“辩斗” 。(4)请两学生上台当两小儿进行“辩斗” ,老师友情出演孔子,师生一起上演一出两小儿辩日 。【设计意图:“辩斗”这一环节巧妙地再现故事的

7、情境,使平面的、静止的文本变得可感、可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仅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语言,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感悟。 】4、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两小儿的观点,孔子赞成谁?反对谁?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2)介绍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3)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四、评价人物,抒写感受1、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2、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设计意图:评价的目的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能够

8、提高学生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能力。因此,让学生谈谈两小儿和孔子,写一写自己感受,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表达欲望。当学生理解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后,就可以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学以致用,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请你查找资料,小组成员共同探究“两个小孩儿说得对吗,为什么?”【设计意图:】七、说板书设计附板书:两小儿辩日日初出 日中一儿 近 远(视觉:近大远小)一儿 远 近(触觉:近热远凉)孔子不能决这一板书,把课文中最精炼、最关键的语句精选了出来,不但把文章的结构显现出来,而且把桂林山水的特点也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指导背诵。把课文中心内容表达完整,使文章的内容一下印在学生的脑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