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床头上的标签 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27798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床头上的标签 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床头上的标签 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床头上的标签 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床头上的标签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床头上的标签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床头上的标签床头上的标签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能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构想:教学构想: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利用自主合作、问答法、讨论法学习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

2、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一、导入课题 1.年轻的化学家为什么要把氯化碘的标签贴在自己的床头上?请阅读故事,看看科学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过失,严谨认真地从事科学研究的。 2.揭示课题:床头上的标签 齐读课题 二、新授课文二、新授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小声地把课文读一遍。 要求:1.边读边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把它圈出来,做上标记。 2.床头上的标签主要讲了关于李比希的哪两件事情?请你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用一、两句话概括。 3.学生交流:课文讲述的是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故事。他之所以著名,除了在化学领

3、域的突出贡献和成就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曾在一项实验 中“浅尝辄止”而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后来李比希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后,非常懊悔,他把自己的错误判断制成标签,“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 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警示自己,告诫大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他接受了失败的教训后,“要认真”“要严 谨”地从事研究工作。终于成为了“化学史上的巨人”。 三、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三、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2.(板 书 ) 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

4、音上的错误。 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5.疑难生字 授、博、摩、擦、廋、渣、溶、屑、扭、愤、断、淀、凭、谨、搅、拌、遗、憾、戒、懊、率、盲 6.疑难词语 教授、博士、学位、摩擦、化合、瘦弱、残渣、溶液、铁屑、神往、扭、发愤、主观、武断、沉淀、凭空、严谨、搅拌、遗憾、吹灰之力、引以为戒、懊悔莫及、断定、类似、轻率、盲目、公布 7.句型学习 1.大家扭头一看,是坐在后排,长得很瘦弱的李比希。 前一句动词前用“一”提示,后一句是前一句的结果。如: (1) 我一问,报名早就结束了。 (2) 经他这么一提,我才记起来这件事。 2.他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泡,再往里面通氧气,以便提取出碘。 后一

5、小句通过连词“以便”表示前一句的目的,使它更容易实现。如: (1)老师反复讲解这段短文,以便同学们理解掌握。 (2)我先把提纲写好,以便照着它复述课文。 3.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前句用“除非”来表示唯一条件,后句用“再不”表示前句的结果。如: (1)除非有家长陪伴,我再不去河边玩了。 (2)除非所有条件都具备,我们再不随意开工。 4.这么做无非是增加铁屑与溶液的化合。 “无非是”强调唯一的理由、结果等。 (1)你无非是想让我陪你去。 (2)爸爸这样努力工作,无非是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四、检查步骤四、检查步骤 1.听写词语或指定一两个学生朗读,其他人听写。 2.做练习一至四题。 3.造句练习:分小组用学习提示二三四中出现的词语造句。 4.在小组中讨论不懂、不会运用的词语,由小组成员集体考虑如何运用,如有困难,由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5.各组挑出几个自己认为较难的词语让其他组造句,看哪个组用疑难词语造句又多又好。 五、小结本课的学习,布置作业。五、小结本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以的词语,要能流利地读、写、运用。 2.生字词每个抄写三遍, 用学习提示三、四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