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示儿 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27288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示儿 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示儿 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示儿 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示儿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示儿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几课时 1 教学内容 4古诗两首 示儿 第几课时 1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示儿 。 2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读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 教学资源 学生已有的学习古诗的经验。 PPT 预习设计 1.熟读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诗意。 2.借助身边的课外书查阅与诗歌相关的资料。 【陆游身世】 【古诗背景】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生:他是陆游,此刻的他正重病垂危,躺在病榻上,从他那微皱的眉间,满含期待的双眼中可以看出他似乎在期待着什么?又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诉说

2、。生:交流陆游的资料。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宋朝的军队收复失地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1)通假字 元,通原;无,通勿。 (2)古今字义不同 但,只是。 生:悲 生读资料: 【当时社会现实】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认识图上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吗?请你仔细观察,此刻他在哪儿?从他的神情中,你又能读懂些什么? 他究竟在期待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七百多年前的老人,走进他的绝笔诗示儿 。 (二)初识陆游 1.说说你了解的陆游。 2.出示相关资料 2.师过渡: 此刻的他已 85 岁高龄,即

3、将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他什么事都丢开了,惟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诗篇,与世长辞。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临死之前还要叮嘱儿子呢?请1126 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 95 年。 生有可能回答: 1. 为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体之下,不能收复而悲痛。 2.为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而悲伤。 3.为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而悲愤。 4. 为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苟且偷生而悲悯。 生以感动敬佩父亲,答应父亲遗愿

4、为主。 后续: 陆游死后 24 年,宋和蒙古会师灭金。 陆游死后 79 年,元兵败宋于厓(y)山,宋亡。 陆游孙子元廷闻厓山之变,忧愤而卒。 陆游曾孙传义闻厓山之变,不食而卒。 陆游玄孙天骐于厓山抗元战役中蹈海死。 大家读两遍诗后说说。 (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 1学生读诗后,全班交流。 2这首诗说了些什么?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边朗读古诗。 让学生充分说说诗意。 相机进行古诗知识点的教学 3.你觉得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诗的? 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悲 4诗人究竟为什么而悲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七百多年前的宋朝。 教师出示材料: 陆游诗选: (1)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

5、师又一年。 这一句写出了沦陷区人民对南宋军队一年又一年的期待。 (2) 遗民忍死望回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一句写出了对朝廷不思收复失地的深切哀痛。 5此时,你能明白陆游为什么而悲吗? 6.师小结: 陆游一直渴望南宋的军队统一祖国。他等啊,盼啊,这一盼就是 60 年。如今,他已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当他用最后一点气息来诉说毕生的心事时,心情是何等悲痛啊,此时的我们又怎能不潸然泪下? 7引导学生深情朗读全诗。 (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 1教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久病缠身,不久于人世,但心里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复,祖国不能统一,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时

6、候,告诉他中原收复的消息。 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学生练笔后全班交流,评价。 3老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 4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崇敬吧! (五)拓展延伸,情感内化 1教师设疑: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希望离开了人世,他的遗愿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2生讨论回答。 出示资料 3朗读材料,情感内化。 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示儿 。 搜集陆游的其余爱国诗,形成组诗,加以理解记忆,加深了解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想象陆游在病榻上的情景,尝试小练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