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县实中汝城县一中2016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26330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县实中汝城县一中2016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长沙县实中汝城县一中2016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长沙县实中汝城县一中2016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长沙县实中汝城县一中2016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长沙县实中汝城县一中2016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县实中汝城县一中2016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县实中汝城县一中2016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湖南省长沙县实验中学、汝城县第一中学 2016 届高三 11 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1、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办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这里“适当的办法”是指: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察举制2、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而发达。 ”这种制度是:A

2、.宗法制 B.郡县制 C.均田制 D.科举制3、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明、清 C.宋、元 D.隋、唐4、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材料体现出:重视农业生产 关注农民利益 抑制商业发展 力求社会稳定A. B. C. D.5、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 ”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

3、“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6、日野开三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Com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D.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7、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4、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C.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D.资治通鉴史学研究价值不高8、1875 年,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9、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

5、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0、1935 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堡出现,通过剪伯赞、吕振羽与中共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表达国民党要求;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

6、确的是,当时: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 D.中共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11、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 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 13 家,1940 年为 159 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一现象表明: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C.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D.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而大量内迁12、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这里描述的是:

7、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C.抗日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13、下图是漫画重庆谈判 ,对其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A.人民厌恶战争期盼和平B.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C.谈判实现了武力均势下的和平D.军事力量的处置是谈判的焦点14、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 20 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C.

8、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15、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 。与这一“错误”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个人决策 B.直接参政 C.公民意识D.法律至上16、罗马法中的“最高裁判官法”运用皇帝特许他们颁布告示和命令的权力,在处理民事案件时便可以针对旧法不能满足新的实际需要的情况,对新出现的法律关系给予司法保护和有效调整。这体现了罗马法的:A.严谨与苛刻 B.专制与独断 C.形式与随意 D.务实与灵活17、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9、 。这体现了马丁路德: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18、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为此,法国思想家: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19、在英国历史上有所谓的小“三角贸易(如图所示) ” ,其整个过程基本控制在英属东印度公司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

10、于出超地位 B.印度财政收入增加,经济发展迅速C.财富流向英国,促进英国的近代化 D.三国贸易互惠,促进了各自的发展20、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C.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21、钱秉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 1870 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这说明作者: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

11、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22、19 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23、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 (1759 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 ”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24、有数据表明,1851 年至

12、1871 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用的人数从95000 人增加到 138400 人,增长率达 449%。1851 年至 1911 年女性职员从 2000 人增加到 166000 人,占职员的比例从 2%增加到 20%。这种变化最能说明:A.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二、非选择题(52 分)25、 (22 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 70 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

13、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材料二 20 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

14、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 (4 分)结合所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根本目的。 (2 分)根据材料二,指出 20 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挑战。 (2 分)结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挑战的原因。 (6 分)根据材料三,归纳改变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主要因素, (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家庭观念在近代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4 分)综合上述材料,扼要说明家庭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 分)26、 (18 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