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三首意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20577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三首意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三首意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三首意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三首意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乡村四月诗意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作者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 称“永嘉四灵”。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著有西岩集1 卷, 【注释】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子规杜鹃鸟。 才刚刚。. 山原 -山坡原野 如好像 了料理完。 蚕桑种桑养蚕 【译文】 山坡和田野到处都是绿色,平地上到处都是倒映着空中白云的水田。杜鹃鸟欢快地叫着,春 雨绵绵如同烟雾一般。四月的乡村里很少有人空闲着,人们刚刚才忙完养蚕就又去忙插秧了。 【简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

2、,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 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 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 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 人对江南乡村初夏时节的风光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2、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耘田:去田地里给庄稼除草。绩麻:即缉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自承担一定的家务

3、劳动。童孙:小孩子。未解:不知道,不懂。供:从事,做。傍:靠近。 【译文】白天出去田地里锄草, 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农家男女各自都忙着相应的家务劳动。小孩子不 知道做耕田织布的活儿, 也忙着在靠近桑树的树阴的地方学习种瓜。【作者简介 】 范成大( 1126-1193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 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 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 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简析】这首诗以朴实的语

4、言,细微的描写,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表现 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流露出了作者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3、渔歌子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意】 西塞山前凌空飞翔的白鹭、鲜艳的桃花、清澈的河水及那肥美的鳜鱼春色令人 陶醉。戴着草帽,披着蓑衣在河边垂钓,即使刮起微风,下起细雨也不必回家。 【词义注释】1.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 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

5、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又称斗笠。箬是一种竹子。6. 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 7: 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十分可口。8. 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字面解释为回。 【作者简介】张志和( 743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烟波钓徒,生于唐天宝2 年,婺州金 华人。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张志和从幼受到其父道学 文化熏陶。后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 对他的思想和处世立身产生消极影响。 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

6、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 岁。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 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 (今江西南昌西南)为尉官。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 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 请求辞官返金华。 其兄鹤龄,担心弟弟浪迹湖海,遁世不还,写了一首渔父歌召其归来,张志和听从兄长 安排,回越居住。他生活简朴,不

7、修边幅。常去水滨河溪效法姜太公无饵垂鱼。如此逍遥隐居生 活 10 年。 唐大历 9 年秋冬, 颜真卿偕同门生、弟侄、 宾客前来平望驿游览,大家饮酒作词,畅酣淋漓, 张志和酒酣耳热,忘乎所以,飘然若仙,他乘兴要为众人表演水上游戏,不幸溺水而亡。颜真卿 为其撰写碑铭。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 诗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 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 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秀丽的 水乡风光,表现了作者崇尚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