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16755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车库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下车库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下车库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下车库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下车库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车库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车库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探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下车库自动赜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探讨【摘 要 结合实例介绍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在实际工程中的计算和应用。 关键词 自动喷水;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轻水泡沫;设计:应用0前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国外运用已经有1O0 多年的历史,该系统已经被罔际上公认为扑灭室内火灾最为有效的消防措施。A 20世纪30年代我 首次应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来,70 年H】,该系统在我同的 _r:业及民用建筑中被不断地推广应用,为 民经济稳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经济高速发展,建筑水平不断提高,兴建了大批内部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高层多用途建筑,使得消防系统的设

2、计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的挑战,因此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方法不断涌现。 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 灭火系统就是经过不断实践对比总结而逐步形成的一种较为新型的消防手段 。本文结合 1一程实例对地下车库采用的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设计与应用进行简单的描述1工程概况深圳市某城市广场系大型综合类建筑,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总建筑面积 15 X 10 m ,地下两层建筑面积 410 m 作为车库及设备间 (如水泵房、发电机房等等)车库有近 1000个车位= 2_肖防系统的比较选择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 2001)将地下车库定为中危险级,具有较多的机械设备及油类的消防特点:在实际运用中,

3、针对某些水溶性的液体火灾,尽管采用喷水或者喷泡沫均可以达到控灭火的目的,但是通过进一步实际对比发现,当 单纯采用喷水灭火 时,虽然控火效果好,可灭火时间较长 ,火灾及水渍 损失较大 ;而单纯喷泡沫 时,系统的 运行费用较高 :当采用泡沫灭除如地下车库等拥有大量金属构件及设备等场所发生的火灾时,为防止泡沫消泡后,因金属件的温度过高而引起复燃的情况发生,通常需要作进一步的冷却等防护处理,因而将喷水与泡沫相结合应用于该类型的消防系统中可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安徽建筑 20054 鉴于以上的优点及南方的气候条件,因而决定本地下车库的消防 r程采用湿式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的灭火系统该系统就是在湿式自动喷水系

4、统中配置供给泡沫混合液的设备,组成既可喷水又可喷泡沫的灭火系统,一,J 强化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灭火能力,另一而又大大减少 r 纯采Hj泡沫火火系统的运行费用。3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由淌防泵绀,式报臀阀、压力肝关、水流指示器、喷头、管网、泡沫比例混合器及泡沫储罐等组成、与普通自动喷水消防系统枉1比,水一泡沫联川系统实际上就是在湿式自动喷水系统中并联一个泡沫储罐,陔储罐内存有轻水泡沫浓缩液该系统的 f 作 删址:常态,管 内充满有压水,当火灾发生时,喷头动作,首,尢喷水来控制火情,管网压力变化通过湿式报警阀经力丌父启动消防水泵,当水流经储罐时,该储

5、罐内的浓缩液通过比例混合, 大的水按照设定的比例混合成轻水泡沫灭火剂进入管问自喷头喷 。4泡沫灭火剂的确定及其特性合理选择泡沫灭火剂及混合没备是泡沫喷水I 火火系统设计的又一关键步骤。泡沫灭火剂有高、【l 倍数泡沫灭火剂及低倍数泡沫灭火齐 IJ 等j 现今泡沫灭火系统较多采川的是水成膜泡沫灭火剂 AFFF(Aqueous Film Fomring Foa,n),义称轻水泡沫灭火剂。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属于低膨胀倍数的泡沫液容雨约为1O2kg L,是南氟碳表面活性剂、兀氟表晰活性制、助溶剂、抗冻剂及水等组成,具有兄臭味、毒一低、对储仔容器无腐蚀性等特点。水成膜泡沫灭火剂较为适合f 于扑灭炭氢燃料硬化

6、合物所造成的火灾。采用这种水成膜泡沫作为灭火剂时,一方而可以大大提高自动喷水系统的灭火能力一方而对设备装置、系统部件及作用面积无特殊要求、1 圳有史 _长的使用保质期,因而选用水成膜泡沫作为灭火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5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灭火原理泡沫的灭火原理是将泡沫覆盖于燃烧物的表,隔绝窄气,从而控制并扑灭火灾。水成膜泡沫灭火剂除了具有泡沫灭火剂的这些基本特性外,还能在泡沫的产过 中,少戢泡沫在町燃物的表面溶化,在泡沫层以下形成一层密封快速扩散的水膜,可迅速覆盖没有被泡沫覆盖的燃烧物,从而达到快速灭火、防止火灾复燃的目的。实践证明,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对油固建筑与规划设计类的灭火能力优于蛋广 1及氟蛋广

7、 1泡沫灭火剂,比传统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效果好 34倍。6水力计算泡沫浓缩液与水混合后的液体在流体力学特性上与自来水近乎相同,因此,自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的管道水力计算方法可以等同于水:笔者在此仅简单介绍计算的步骤及采用的相关计算公式:61计算泡沫罐容器= (FQt+V ) 其中: 泡沫灭火剂用量 L 卜使用面积, m ,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确定,取值 160m 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 Lminm ,啦按试验确定,在无试验资料时,取 65Lminm 。泡沫混合液连续供给时间,min,根据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连续供给泡沫混合液时间,不应小于l0min :K 泡沫混合液中泡沫浓缩液的混合百

8、分比,一般碳氢ANHUI ARCHnECTURE 化合物为 3,极性溶剂火灾为 6 观n 尢 汽flf1住汽年巾的大量使用, K值取6V 充满管道的泡沫混合液的需要,I 通过计算,得 m 泡沫罐容器的容 L一 J-V ,即I 】r选用泡沫液诣罐? 62喷头的选型及 j 置囚泡沫混合液的液体力学特性1 自来水儿乎卡 H川因此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灭火系统应采用洒水喷,喷头的选剐、喷头的柿置同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63泡沫比例混合器的选用选择泡沫比例混合装置6_4管路水力计算同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7结语通过本 T程的设计运用笔者认识到,住如地下午库类型场所的消防系统中,采用自动喷水一泡沫联川灭火系统使系统

9、同时兼具了水和泡沫两种系统的优点有效地实现_r两者优势的互补程费用虽有少量的增加,但使用效果明显改善,同时大大降低了系统使用的运行费用闪此,笔者相信 Fj 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灭火系统在今后会得到蜓多的运用和发展:(上接第 11页) 以上:因此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对城市生活节水影响很大。43收集和利用雨水。在雨水丰富的地区,可收集屋顶上的雨水经处理后可以洗衣、冲厕等。雨水利用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能发挥综合效益的节水途径5保护建筑的文化遗产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代表一种文化现象:“可持续发展”是人类 2l 世纪的主题,其中包括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文化是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0、,保护我同建筑的文化遗产,这有很高的价值意义:我国的建筑遗产是全民族的文化财富;它们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人们可以从中研究技术与艺术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性分析产生这些变迁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并作为今天的借鉴;传统建筑的地域特点,能满足当地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同时传统建筑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在促进社会稳定与人际关系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建筑遗产对其所处地理位置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气候、资源等所做的回应,其具体的建筑方式方法有许多值得当今建筑师去借鉴其许多思想符合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原则:6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建造房屋应该通过最大限度地开发建筑垃圾中隐藏的潜力回收利用潜在

11、的价值。作为一个总体原则,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应保持在最低限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鼓励建筑丁业采取回收利用的措施我国可以增加建筑垃圾填埋税,通过纳税的负担,推动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一 I 作,从而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的数量。建筑师应当多使用那些从减少垃圾的角度生产的材料。垃圾应被看作可以反复使用、回收或作为其他产品原料的潜在资回e 源。同时还要重视整个建筑的重新利H1 ,我 建筑的拆除也应该在法律控制之列,使建筑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进行拆除。7节约土地及被污染土地的重新利用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同人口的日益增长吖利用土地日益减少之间的矛盾已非常尖锐。节约现有上地,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在今天显得非常重要和紧

12、迫。节地从建筑角度讲,是建房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面积,并增加绿化面积。节约建筑用地不是说小用地不搞建设项目而是要将节约土地与高效利用土地相结合,大力开发地下空间,设法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开发节地建筑材料。对于被污染的土地要尽可能重新利用,国外已有很多救治被污染土地的措施主要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凝同修复、热处理修复、封闭保存等。我们町以根据实际情况学习外国的先进方法,使得被污染的土地被重新开发。总之,我国建筑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还要依靠整个社会生态意识的提高,依靠市场机制的驱动,要靠法律的引导、推动和保护,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参考文献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l M1 北京中国计划版社1999 2陈易生态危机的对策 ? 建筑学报 200I(5) 3于春普关于推动绿色设计的思考? 建筑学报 2003 (10) 4董卫关于生态城市与建筑的发展? 建筑学报 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