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摇篮电力二处园谢慧读后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16429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佛摇篮电力二处园谢慧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哈佛摇篮电力二处园谢慧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哈佛摇篮电力二处园谢慧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哈佛摇篮电力二处园谢慧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佛摇篮电力二处园谢慧读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儿童本位读潘岳勇先生 “以儿童为本位” 教育思想有感每读完一本好书总有一种大彻大悟,感触颇丰的感觉。“以儿童为本位”思想,不是第一次接触。大学专业课中时常见到这个观念,三年的工作实践也一度以为,已经将这一理念内化,应用。可今日,当静心阅读此篇文章后, 忽然间觉得自己参加工作三年来的工作方式及教育观念还差的太远。 潘跃勇先生对“以儿童为本位”的诠释,带给我了极大震撼,甚至是颠覆。翻开此篇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的反问:我们整天高呼着以儿童为中心,解放孩子, 让孩子回到大自然里的口号和所谓的理念,又真正落实的怎么样呢? .我们的孩子会爬树么?住过帐篷么?一系列的反问,直击着心灵。却也把我拉回到自己

2、的童年时代:玩泥巴,雨过天晴的时候叫上三五好友去家不远的方向捉山水牛;春暖花开的季节与一群小伙伴去到草地放风筝;不大的校园里依旧有一方宝地,摘野果,山泉水;还有,不曾爬树的童年又怎会完整。潘跃勇先生在文中多次反问,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呢?很多时候, 我们太过于追求教育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给幼儿带来的多元化智能发展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利用好区域和环境带给幼儿的学习兴趣, 错失了让幼儿探索发现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引导者、支持者,机械式的灌输让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卢梭说:对儿童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薛勇先生说:所谓童年本位, 是通过给孩子最低限

3、度的自由来调动其身的潜力,把他们从课堂上解放出来,追求着内心的渴求,大胆地任意地探求世界。潘跃勇先生说:教育不应为儿童未来而牺牲儿童现在,不能从未来的角度提早设计儿童的当下生活,把世界还给孩子, 把孩子还给世界。我忍不住羞愧,当我们自诩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时,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怎么忘了孩子的一百种可能性呢?教育不应该是,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以世界为教材吗?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吧, 陪着他们一起快乐地、 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吧! 我们知道孩子对于自然有着一种天生的探索欲望:看到花草,他们总试图触摸;看到小动物,他们又会满怀好奇地观察;下雨了,他们会穿着雨具, 在雨中嬉戏,找寻雨水的奥秘从今以

4、后,我们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好奇心,我们应该让幼儿在好奇中触摸自然,亲近自然。而不再是任何成人方式的阻止与打断。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孩子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吧,如同陈鹤琴老先生所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让孩子用更广阔的课堂,最基本的各类生活活动都要在户外,包括游戏、劳作、与大自然接触活动、自我表达课程、 使用工具锻炼等,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都在室内进行。幼儿教育家张宗麟的课程思想也曾强调“教育应该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孩子,应该学习活的课程”“教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 童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与生活相关的。教师只有做了孩子的朋友,才能想儿童所想,思儿童所思,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如果,我们能用心实践“儿童本位”的理念, 将所想付诸于行动,真正放手,若干年后,不奢望把教育生涯中这些散落的珍珠穿成一串串美丽的项链, 但求曾经温暖过孩子们难以忘怀的童年,那是否也是一种成长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