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514827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6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逸夫小学、怀志小学语文集体备课研讨记录四年级第 一单元第一周(3 月 10 日)主备人: _汪美红 _ 审核人:参与人 : 王丽娟、樊丽萍、占喜霞、舒桂珍、方泉旺、汪海英、王兵华、郭东海研讨内容主备人设计参与人建议1、本单元 教学目标1. 认识 24 个生字, 会写 29 个生字;练习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32 个词,认识、记忆16个。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感悟和欣赏课文的美,领悟课文的情感和内涵。用读的方式展现出作者描述的情境,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抓特点写景的手法。3. 通过多种方法、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词语运用的巧妙和准确。还要仔细咀嚼文章中精

2、彩的语段, 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4. 通过诵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优美的画面,感受诗美妙的意境。5. 用“美丽的校园”为题,鼓励学生留心观察事物, 用细致优美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见闻和感受。6. 通过自我修改、同伴互改等方式修改习作。2、本单元 教学重难 点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词句、品读语言,逐步学会运用“抓住特点有序写景的手法”进行写作。3. 本单元 的主题是 什么欣赏祖国的自然景观5.本单元语 言训练点 是什么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抓特点写景的手法。6.哪篇课文 为精读教 学 (附教案 ) 古诗三首、桂林山水7、哪些课 文为略读 课文 (附学案)记金华的双

3、龙洞、七月的天山、引导学 生掌握哪 些学习方 法通过多种方法、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词语运用的巧妙和准确。还要仔细咀嚼文章中精彩的语段,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附:单元整体预习单第_一 _单元预习 单预习 者:课 文题 目1 古诗三首2 桂林山水3 记金华的双龙洞4 七月的天山初 见课 题所 想第 一遍 读课 文出 声 朗 读 , 边 读 边 划 出 不 认 识 的 字 , 不 理 解 的 词 , 读 不 通 的 句 子 。借 助 注 音 或 查 字 典 , 我 会 读 的 生 字 词 、 多 音 字 :我 认 为 难 写 和 易 错 的 生 字 有

4、:通 过 查 字 典 并 联 系 上 下 文 , 我 理 解 的 词 语 有 : 意 思 是 : 第 二遍 读把 刚 才 读 不 通 顺 的 地 方 多 读 几 遍 , 读 通 顺 。第 三遍 读默 读 , 边 读 边 思 考 , 每 篇 课 文 写 了 什 么 , 你 得 到 了 什 么 启 示 。初 步感 知课 文课 题主 要 景 物景 物 的 特 点 是 什 么描 写 方 法并 举 例 说 明 ( 找句 子 , 在 书 上 划下 来 )我 拟 定 的 单 元 主 题 及 理 由 :哪一个自然景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用几 句话 概括 :通 过 预 习 , 我 还 有 不 明 白 的 问 题

5、是 :第一单元欣赏祖国的自然景观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欣赏祖国的自然景观”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 桂林山水,略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七月的天山。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魅力童话”6篇,长篇童话(节选)四篇。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积累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搜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词语运用的巧妙和准确。还要仔细咀嚼文章中精彩的语段,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通过诵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优美的画面,感受诗

6、美妙的意境。鼓励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用细致优美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见闻和感受。通过自我修改、同伴互改等方式修改习作。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 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词句、品读语言,逐步学会运用“抓住特点有序写景的手法”进行写作。整体预习课(第1、2 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本单元认识 24 个生字,会写 29 个生字;练习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32 个词,认识、记忆16 个。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感悟和欣赏课文的美,领悟课文的情感和内涵。用读的方式展现出作者描述的情境,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抓特点写景的手法。3. 通过诵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优美的画面,感受诗美妙的意

7、境。教学流程:一、激趣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土地辽阔,山河壮丽,全国各地有许多景色迷人的风景名胜。今天我们要跟着几位作者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二、勇闯生字关:螺谙澜瑕翡稍额蜿蜒缎涧俯皑溅延鞍三、勇闯词语关:洞庭江南玩赏无瑕扩散攀登 泰山骆驼屏障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敬亭山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突兀森郁告示牌火辣辣绿树成阴翡翠 凉爽 高耸 山涧 透射寂静 增添 细碎 马蹄 柔嫩 锦缎 绵延 绚烂 白皑皑 重重叠叠斑斑点点四、闯课文朗读关1、小组内朗读过关2、课文重点句子和段落过关五、勇闯课文内容关概括这 3 篇文章的

8、主要内容。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六、请你给本单元拟定一个主题?七、试着背古诗词三首1+X课(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1、 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 个语言训练点)1、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的意思 . 教学难点 : 由诗句想象画面 . 一、预习汇报,疏理疑难。预习任务设计:1. 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李白、刘禹锡的生平及作品23 首。2. 组织学生交流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自然美景的图片。3. 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词。 1 小组交流李白、刘禹锡的诗词,并

9、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 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4. 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二、思维碰撞,突破难点(小组合作探究的关健问题)1. 朗读古诗。2. 交流理解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想画面、观插图、查资料等。)1. 引导学生利用以上方法理解诗的意思,同桌互助交流。2.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词,各组交流汇报。3. 图文对照,理解古诗,全班交流诗词的大意。4. 抓住“相看两不厌”,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三、感情朗读,增强语感。四、突出重点,归纳学法。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

10、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五、读写迁移,提升能力。一、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鹿砦 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 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六、阅读链接读 1 号主题丛书“追寻美的足迹”上的四首古诗登高 (杜甫) 江南春(杜牧)山居秋螟 (王维) 春题湖上

11、 (白居易 ) 以文带文课(第3、4 课时)教学内容: 2、 桂林山水、4、 七月的天山学习目标:(两个语言训练点)1、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2、了解作者的语言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重点 : 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 教学难点 : 课文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一、预习汇报,疏理疑难。(一) .整体感知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二) .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 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12、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4)学生质疑问难。二、思维碰撞,突破难点(小组合作探究的关健问题)学习桂林山水1. 画出描写水美的句子,反复朗读;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水的?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2. 画出漓江水、桂林山与众不同的地方。3. 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你对那个特点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谈谈体会。三、感情朗读,

13、增强语感。四、突出重点,归纳学法。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总结全文。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写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3围绕重点学会表达。(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的?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

14、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4)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五、读写迁移,提升能力。(1)桂林的山水,只

15、是祖国美丽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排比句及分号的用法。(4)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指图具体介绍桂林的山水。六、依法学习四月的天山(一) 、浏览课文,整体感知。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 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二、品读,抓重点。出示自学指导1.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2. 默读课文,看文中都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3. 全班汇报交流。(二) 、默读,悟感情。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 、朗读,巧积累。文章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有哪些?把它画

16、下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试着背一背,比比看谁的收获大。读写联动课 (第 5、6 课时 ) 教学内容: 3、 记金华的双龙洞、习作学习目标:(1 个语言训练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 2、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积累语言。教学重点 : 指导写作 . 教学难点 : 练习写作 . 教学过程: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 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二、品读,抓重点。出示自学指导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1. 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 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3. 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是按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