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思考题0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96791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8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内经思考题0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黄帝内经思考题0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黄帝内经思考题0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黄帝内经思考题0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黄帝内经思考题0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思考题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思考题0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煎厥:阳气亢盛,煎熬阴精,阴虚阳亢、逢夏季之盛阳,亢阳无制所致阳气上逆晕厥的病症。2. 薄厥: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病症。薄:通“暴”,突然。3. 汗出偏沮:意为应汗出而半身无汗。沮:阻止。4. 间者并行:病症轻浅者,标本兼治。间:病轻。5. 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故称之。罢,音义同疲。 6.封藏之本:比喻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7. 魄门:指肛门,肛门排出糟粕,故名曰魄门。魄通粕。8. 去菀陈莝:除去郁久的恶血。陈莝,即莝陈。此句去、莝同义,即除去。菀通郁。此句菀、陈同义,指恶血。 9.开鬼门:鬼

2、门,即汗孔。指发汗的治疗方法。10. 洁净府:净府,即膀胱。指利小便的治疗方法。11. 侠脊之脉:指脊柱两旁深部的经脉。12. 着痹:是以痛处重滞固定,或顽麻不仁为特点的痹证,亦称湿痹。13. 痿躄:指四肢痿废不用。躄,两腿行动不便。14. 掉眩:肢体搐动震摇,头止旋晕。掉,摇也,此指肢体动摇,如肌肉痉挛、震颤之类症状。15 肠覃:病名,生于肠部,形如地菌。 16经溲不利:指二便不利。经,大便。溲,小便。17. 尻以代踵:尻:尾底部。踵,足后跟。谓足不能站立和行走,以尻(尾骶部)代之。18. 宗筋:狭义指男子的前阴。广义指众筋,泛指全身之筋膜。19. 甚者独行:病症急重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

3、,或治标,以求治之精专,增强疗效。20. 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的多症状。转,转侧;反,角弓反张;戾,身体屈曲。21. 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运用补益固涩的方药治疗正虚所致的胀满不畅病症,运用通利泻下的方药治疗结实下利病证。22. 阳道实,阴道虚:指属于阳的六腑,多病外感而为实证;属于阴的五脏,多病内伤而为虚证。23. 行痹:是以肢节疼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证,亦称风痹。24. 痛痹:是以疼痛剧烈为特点的痹证,亦称寒痹25. 肺热叶焦:形容肺叶受热、灼伤津液的病理状态。 26.暓瘛:暓,昏糊也。瘛,抽搐也。27. 石瘕:病名,系寒邪内侵,瘀血内留,生于子宫,坚硬如石,状如怀子的病证。28. 合阴

4、: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29. 济泌别汁:指大肠接受胃、小肠排下的水谷过滤分别清浊. 济泌,过滤别汁,分别清浊。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遵循。 2、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4. 恬淡虚无:思想闲静,没有杂念。恬淡,安静淡泊。虚无,心无杂念和忘想。5、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 6、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

5、的场所。7. 地道不通:月经停止来潮。8. 天癸:是肾气充盛所产生的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 天:先天。癸:癸水。9. 天癸至: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 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至,充盛、发挥作用。 7、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8、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 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 即过亢的阳气。指药物饮食气味纯阳的作用。9、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 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 即平和的阳气。指药物饮食气味温和的作用。1. 火:水泉:此喻小便。 10、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

6、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1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12、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13、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14、三部之气:即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伤于五脏的喜怒等邪气。15、伏冲之脉:即冲脉,此指冲脉之循行靠近脊柱里面者。16、煎厥:病名。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17、薄厥:病名。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的病证。18、洞泄:指水谷不化,下利无度的重度泄泻。19、无失气宜:指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

7、出发,不要违背六气主时的规律。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即六气主时的规律。20、暴注下迫:指急剧的腹泻,伴有里急后重。暴注,急剧的腹泻。下迫,欲便不能便,肛中窘迫疼痛,即里急后重。21、真藏脉:是脉无胃气而真藏之气独见的脉象,如但弦无胃等之类。 22、伤寒:病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伤寒泛指感受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病;狭义伤寒指感 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病。此处伤寒为广义伤寒,是外感病的总称。 23、两感: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如太阳与少阴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 24、去菀陈莝:除去体内郁积陈久的水邪。菀,通郁。去、莝同义,即除去。 25、缪刺:病在左刺其右、病在右刺其左的刺络法。 2

8、6、开鬼门,洁净府:即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鬼门,即汗孔。净府,指膀胱。 27、微者逆之:病势轻浅,病情单纯,疾病表象与病机一致,逆其病象而治。 28、甚者从之:病势急,病情深重、复杂,疾病表象与病机不完全一致,用药当顺从与病机不一 致的表象而治。 29、热因热用:即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如用通脉四逆汤治脉微欲绝,其人面色赤之假热证。30、寒因寒用:用寒药治疗真热假寒证。用白虎汤治脉滑而厥之里热证。一、填空题(每空1 分 共 1 0 分) 1 、 素问 ? 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 ,食饮有节,( )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 ,度百岁乃去。 2 素问

9、 ?热论篇第三十一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 ,后夏至日者为()暑当与 汗皆出,勿止。( 3 、 灵枢 ?营卫生会曰:营卫者,( ) ;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 ( ) ,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4 、 素问 ? 厥论篇第四十五阳气衰于下,则为() ;阴气衰于下,则为() 二、单选题(每题1 分 共 20 分) 1、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 A、班固的汉书 ? 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 D、 后汉书E、 吕氏春秋 2、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马莳 B、李中梓C、吴昆 D、滑寿 E、高士宗 3、 素问 ? 上古天真

10、论曰: “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此处“ 主水” 是指( ) A、主水液代谢B、主藏精的功能C、主骨 D、主天癸 E、生殖之精 4、据素问 ? 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固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净 D、阳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 5、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中 “ 浊阴出下窍 ” ,“ 浊阴 ” 是指() 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 E、营血 6、 素问 ? 阴阳离合论曰: “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这句经文说 明了( ) A、阴阳的统一性B、阴阳的对立性C、阴阳的

11、运动性 D、阴阳的可分性E、阴阳的物质性 7、 素问 ? 灵兰秘典论中 “ 气化则能出矣 ” 的“ 气化 ” 主要由何脏腑施行() A、三焦 B、脾 C、肝 D、肾 E、命门 8、据素问 ? 五藏别论六腑的功能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B、泻而不藏C、传化物而不藏 D、满而不能实E、以上均不是 9、 素问 ? 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 A、脾主长夏B、脾主四时C、脾不主时 D、脾主四时末十八日E、以上均不是 10、 灵枢 ? 营卫生会篇认为,老年人表现为() A、昼不精,夜不瞑B、不昼瞑C、夜瞑 D、昼精 E、夜昼不瞑 11、 灵枢 ? 百病始生篇认为 “ 两虚相得 ” 的“ 两虚”

12、 是指() A、自然界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 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 、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12、据素问 ? 生气通天论,“ 清静则肉腠闭拒 ” 的“ 清静 ” 是指() A、四时气候清静正常B、人体阳气清静正常C、人体阴阳平衡协调 D、人体精神清静不乱E、天气清静正常 13、 素问 ? 至真要大论中 “ 皆属于下 ” 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 E、诸痛痒疮14、据素问 ? 热论 ,热病产生遗热是由于() A、热甚而强食B、热甚而再感C、热甚而忧思D、热甚而热食 E、复感热邪 15、 素问 ? 痹论 “

13、 心痹” 的症状是() 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C、烦满喘而呕 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16、腰脊不举见于素问 ?痿论中痿证的() A、骨痿 B、痿躄 C、脉痿 D、筋痿E、肉痿 17、 素问 ? 脉要精微论认为 “ 水泉不止 ” 是由于() A、肾不化气B、肝失疏泄C、肺失宣降D、膀胱不藏E、气化失常 18、 素问 ? 至真要大论对 “ 诸热之而寒者 ” 宜采用的治法为() A、取之热B、取之寒C、取之阳D、取之阴E、取之营 19、 灵枢 ? 营卫生会中 “ 太阴主内,太阳主外 ” 之“ 内外 ” 是指( ) A、营气与卫气B、体内与体表C、白天与

14、晚上D、气与血 E、阴经与阳经 20、据素问 ? 举痛论 ,疼痛日久而成积者,是由于寒气客于() A、小肠膜原之间B、侠脊之脉C、背俞之脉D、肠胃之间,膜原之下E、小肠 三、多选题(每题1 分 共 10 分) 1、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 类经 黄帝内经太素 素问直解 内经知要 素问绍识 2、 素问 ? 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女子七七可有() 阳明脉衰任脉虚天癸竭太冲脉衰少肾气衰 3、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中,阴胜则出现() 汗出 数慄而寒齿干 腠理闭身常清 4、 素问 ? 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有() 输精于皮毛散精于肝行气于府浊

15、气归心留于四脏 5、 灵枢 ? 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必做到() 和喜怒顺四时 节阴阳安居处调刚柔 6、 灵枢 ? 决气篇指出,液的生成和作用是()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若雾露之溉 7、据素问 ? 举痛论 ,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怒则气上 恐则气乱 思则气结 惊则气下 悲则气消 8、据素问 ? 至真要大论,“ 皆属于火 ” 的病机是() 诸厥固泄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 诸躁狂越 诸逆冲上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 9、据素问 ? 咳论 ,脾咳的兼症为() 咳则遗尿咳则失气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呕吐 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10、据素问 ? 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 真寒假热,治以四逆汤真热假寒,治以白虎汤气虚便秘,治以补中益气汤热结旁流, 治以大承气汤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丸 四、名词解释(每题1 分 共 10 分) 1、 齿更 2、封藏之本3、宝命全形4、肠澼 5、容平 6、中气喘争7、 俞气化薄8、肠覃9 去菀陈莝10、 无失气宜五、默写原文: 1 、 凡阴阳之要,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2 、 必因虚邪之风 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 灵枢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3 、善诊者,察色按脉, 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六、简答题(每题4 分,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