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山东博山区学习考察有机农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93210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赴山东博山区学习考察有机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赴山东博山区学习考察有机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赴山东博山区学习考察有机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赴山东博山区学习考察有机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赴山东博山区学习考察有机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赴山东博山区学习考察有机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赴山东博山区学习考察有机农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赴山东博山区学习考察有机农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为学习借鉴山东省发展有机农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完善我县发展有机农业的思路和推进方式,由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牵头,7 月 14 日至 15 日,副县长王文和带领农牧局、扶贫办负责人,与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罗朝立处长和中国农业大学李明阳教授共同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就该区有机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考察背景经多方积极争取,2009 年 6 月 27 日,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与我县签订了“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合作协议”。协议中明确:外资中心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规划、项目、技术和市场支

2、持,尤其是要在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认证等方面提供相关的服务,同时协调有关企业对我县发展有机农业给予支持。我县要成立有机农业发展领导组织,建立和逐步完善有机农业发展的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对有机农业的发展严格管理,制定与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地方法规,保证生态环境适合有机农业的发展。协议签订以后,我县促成了冀北有机羊产业链发展项目,但有机农业规划工作一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6 月 15 日副县长王文和带队赴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就我县有机农业发展问题与有关专家、领导进行了深入洽谈。全面介绍了我县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表明了发展有机农业的信心和决心。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围场发展有机农业优势

3、明显,大有可为,统筹考虑围场现阶段农业发展现状,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应是围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别无它路,应尽快提上工作日程。同时,建议我县到发展比较好的区域进行学习取经,开阔视野,完善思路,研究推进方式。通过外资中心罗朝立处长的推荐,副县长王文和带队赴博山区进行了此次学习考察活动。二、博山区有机农业发展概况博山区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是山东省24 个纯山区县之一,有农业人口22.7 万人。自 2005 年开始发展有机农业,到目前已形成了 “整建制” 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区的新模式。所谓整建制,就是指在本区域内成立专门机构和人员,按照统一规划,在行政区域内整体进行实施。博山区将区农业开发办作为有机农业

4、的主管部门,增加了编制,配备了专门人员负责有机农业的组织实施。区财政投资3000 余万元建设了有机农业发展管理中心。目前,博山区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已达 10 万亩(有机干鲜果4.8 万亩,有机蔬菜2 万亩,有机杂品 2.7 万亩 , 有机中药材1 万亩),野生采集面积20 万亩,有 2 个镇 10 个村“整建制”建设成为有机示范镇、村。仅此一项,全区农民平均年增收750 元。考察组一行在参观了该区有机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并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后,又到该区的有机猕猴桃生产基地和万亩有机茶叶加工厂“鲁山茶园”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感觉到在有机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博山区主要把握了四方面的关键环

5、节。一是领导重视。 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上下形成共识。博山区原是以工业为主的县区,工业产值一度占GDP 的比重达 97% ,博山陶瓷全国闻名。但随之而来的是因矿山开采给环境造成的极大破坏,区委区政府意识到单纯依靠工业发展很可能会走向死胡同,转而进行有机农业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战略”来抓。其次,为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区里成立了专门机构,专项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加快推进。再者就是注重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采用各类形式,全方位推介博山有机形象。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举行推介会,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国家报刊上宣传,网络宣传更是遍布了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

6、等知名网站。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使博山的有机农业形象在多个空间拓展。二是与中国农业大学紧密协作,获得技术支持。 博山区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制定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双方共同建立了有机猕猴桃、有机茶、有机金银花等5 处农业科技示范园。经中国农业大学引荐,依托中国民族经济对外合作促进会,在两个镇设立了有机农产品安全监测站,并在此基础上筹备建立了安全食品创新示范园区,为当地农民提供可以随时借鉴学习的样板。三是对有机农业生产严格进行标准化管理。在规划生产区建立了严格的农业生产投入管理制度,严禁化肥、农药等进入,防止原料性污染;实行严格的有机耕地保护制度和企业准

7、入制度,严禁污染企业进入有机农业规划生产区;要求生产区内农产品种类80% 以上达到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农产品种植面积 80% 以上达到有机农产品标准。目前博山区已有33种有机农产品打入北京市场,还进入了世博会。有10 个系列 100 多种产品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产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四是努力促进有机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扩大有机农业发展规模,拉长有机农业产业链,博山区不断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努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非农企业向有机农业种植、加工业转移,形成了“公司+基地 +农户”、“公司+合作社 +农户”和“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有机农业发展模式。政府在土地流转、成立合作

8、社等方面提供服务,在项目摆布上,基本上是围绕有机农产品生产区摆布项目,有机农产品生产区基本上都是国家项目区,为有机农产品生产解决了水利配套、基础设施等实际问题。目前,博山区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达 69 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0 亿元,拥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152 个,带动 5000 余农户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形成了生产布局区域化、产业基地规模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从今年开始,博山区规划利用四年的时间,逐步建成 10 万亩有机干鲜果基地、5 万亩有机蔬菜基地和5 万亩有机特色杂品基地。同时,建设6 个以上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镇、 120 个以上示范村,培育扶持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

9、25 家以上。三、几点启示目前,我国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已初具规模,博山区发展的比较早,创出了自己的模式,比较有代表性,全国很多地区也都将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上了日程,有机农业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据预测, 在未来 10 年,我国有机农产品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将达到30 50,我国将成为第二大有机农产品生产国和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国。对于现阶段来说,发展有机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一是发展有机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了各级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任务。 我市已

10、将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三个倍增计划”之一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对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理应走在前列,有所作为。而有机农业是以遵照一定的生产标准,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为特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这也正是现代农业的特征之一。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必然先发展有机农业,换句话说,发展有机农业也就是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发展有机农业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猕猴桃、金银花、黑五类是博山

11、区的传统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撑,但几十年来,增收效果一直不明显。但自05 年发展有机产品以来,情况大为改观,产品价格成倍增加,销售渠道稳定畅通,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750 余元。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随之蓬勃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虽然农业资源丰富,基础扎实,但按传统模式发展,农民增收空间狭小,产业发展难以拓展。只有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才能提升产业,促农增收。我县的45 万亩马铃薯, 23 万亩蔬菜, 28 万头肉牛, 400 万只肉鸡,以及大量的山野产品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我们拥有无可比拟的生态和区位优势,发展有机农业

12、空间广阔。只要我们按照有机农业的方向发展下去,我县的农业必定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是规划先行是发展有机农业的前提。在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时期,规划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有机农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必须依靠科学合理、注重实效的规划作为保障。博山区在发展有机农业之初就先制定了规划,基地摆布、产业培育、龙头企业的扶植、品牌产品的打造都依照规划进行。随着有机农业的深入发展,博山区又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协助下对规划进行了修定,为多方打造优势产业品牌提供保障。四是多方形成合力是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保障。发展有机农业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要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形成合力,乡镇积极运作,百

13、姓积极配合,企业积极参与才能够发展起来,也才能发展的好。博山区将有机农业上升到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战略的高度来抓,充实编制和人员,资金上给予保障,明确乡镇、部门职责,建立发展服务中心,为企业搭建平台,搞好服务。同时农业项目全部向示范区倾斜,全力推进。在建立营销体系过程中,不是单单依靠企业,而是以政府为主体建设营销中心,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召开推介会,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有机产品,提高知名度,打开市场,使博山的有机农产品不仅进入了京、沪,而且走向了国际。在有机农业的发展上创出了博山模式。今年9 月份世界有机农产品大会将在博山召开。五是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发展有机农业的必备条件。在有机农业

14、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规划、整合资源、优化环境、搞好服务,而其它大量工作都要依靠企业去完成,这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基地培育、品牌打造、有机认证、市场营销等等,都需要以企业为主角去实施,政府只是以配角的身份搞好服务。但企业进入的前提是良好的环境和持续的经济效益,这又要求政府搭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培植本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企业从事有机农业的生产。博山区通过引进外地企业家张敏,承包100 亩闲臵土地试种茶叶,不仅获得了成功,而且建立了集茶叶加工、茶艺表演、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鲁中茶叶研究所”,建设了一处万亩茶叶加工厂“鲁山茶园”,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有机茶生产基

15、地。四、几点建议我县的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具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产品品质明显提高、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物质装备大幅提高、基础设施显著增强、龙头企业后劲十足等特点,为发展有机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35 家,马铃薯、胡萝卜已获得地理标识认证,同时还有两家企业的9 种产品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为发展有机农业创造了条件。可以说发展有机农业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前景广阔,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将有机农业发展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农业重点工作列入十二五规划。二是成立机构,明确负责人。县委、县政府成立有机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

16、长,发改、财政及农口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机构,专职负责此项工作。县政府在办公场所及经费上予以保障。三是抓紧制定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办公室成立后要尽快落实县政府与国务院外资中心合作协作,着手制定发展规划。在外资中心投入不到位的情况下,县财政应先予拨付一定资金制定规划,同时依托外资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的良好合作关系,促成我县与中国农业大学的技术合作,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取得技术支持。四是成立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截止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7 万余亩,但目前土地流转不规范,基本上都是企业和农户的个人行为,没有统一的参照标准,政府的调控和监管缺失,隐藏的一些问题必需引起关注,急需成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制定政策、加强管理、提供服务。通过对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基地保障。五是进一步加大农业项目整合力度。从今年开始, 我县已将涉水项目进行了整合,水利项目集中向种养小区及规模大户倾斜,效果明显。下一步应将全部涉农项目有意识的向规模小区、土地流转大户集中,形成合力壮强基地,突出重点打造精品,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