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城市建设“豪可敌国”现象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9467403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四川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城市建设“豪可敌国”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年四川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城市建设“豪可敌国”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年四川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城市建设“豪可敌国”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四川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城市建设“豪可敌国”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四川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城市建设“豪可敌国”现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川中公教育四川中公教育:http:/ 四川中公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 1 号保利中心东区 1 栋 12 楼(美领馆旁)20142014 年四川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城市建设年四川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城市建设“豪可敌国豪可敌国”现现象象【背景链接】2014 年 2 月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表示,2014 年是定位调整之年、改革破冰之年、发展谋划之年。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尽快批准实施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同时研究部署开展省级和区域性国土规划编制。接下来,市县层面应该考虑综合性规划,由政府牵头组织,各部门共同承担落实,形成“一个县市一张蓝图”。2014 年 2 月份,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在接受英国媒体

2、采访时称,武汉 5 年内的建设计划将花费 2000 亿英镑(约合人民币 2 万亿元)。上万个工地同时开工令学生找不到回校的路。另据统计,中国约有 10 个城市每年城建投资都在千亿规模,个个堪称“豪可敌国”。【标准表述】原因一是政府盲目追求 GDP 和追求政绩的结果。城市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的管理理念,这不仅体现官员政绩,还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带动 GDP 增长。二是城市发展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建筑设计短命的结果。一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者没有长远的城市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豆腐渣工程和建筑设计短命使城市建筑成为短命建筑。三是缺少严格的问责机制。一届领导一套

3、规划”、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及某些建筑的质量不过关等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相关决策者往往没有为此付出相应代价,不仅如此,他们还因此获得了经济数字及形象工程上的“好看”,政绩颇丰。20142014 年四川政法干年四川政法干警警笔试备笔试备考考指导指导四川中公教育四川中公教育:http:/ 四川中公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 1 号保利中心东区 1 栋 12 楼(美领馆旁)总的来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频繁出现,是决策失败的结果。一方面,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挫伤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决策失误现象和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业已经影响到社会民生正常发展。城市的发展考验着城市政府

4、的决策、组织能力、应急管理水平。后果及影响“豪可敌国”表面风光背后辛酸的城建规划,不值得过度阐释。举债搞城市建设,这对于大多数还只是“吃饭财政”的地方政府来说,意味着巨额隐性财政赤字和地方债务,很可能将形成极大的地方财政风险。伴随着城市债务迅速增加,债务风险急剧上升,愈来愈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隐患。如果经济增长一旦放缓,城市债务危机就有可能出现,后果令人堪虞。与“豪可敌国”相对的是,不少地方靠卖地还债,这样的城建显然已经步入了误区。一者,城市规模盲目求大,不顾自身条件,造成盲目攀比和投资上的极大浪费二者,城市风貌破坏严重。据说部门武汉出租车司机不敢在上下班高峰期出车,因为武汉已然变作

5、一个大工地。而大拆大建之下的武汉,令一名曾在武汉大学求学的外地学子找不到回校的路诸如此类的城建误区,无需赘言,足见背后潜藏种种隐忧。对策措施对此,中公教育政法干警考试专家建议:一是必须使城市规划更科学,明确责任。目前,部分城市的规划体制、城市规划队伍、城市规划理念等仍然是重收益、轻环境,重短期、轻长期。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对于综合发展战略的研究能力。二是必须要转变城市建设理念。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城市政府必须改变重地上轻地下的建设和规划模式。在城市“运营”过程中,领导干部应自觉端正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益民生的事情,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在城市规划、建设、管

6、理中,坚持以人为本,问计于民。四川中公教育四川中公教育:http:/ 四川中公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 1 号保利中心东区 1 栋 12 楼(美领馆旁)三是严格监督,加强问责。将行政置于阳光下,导入有效的公共监督,让公众充分发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严控相关权力的腐败和资本暗箱操作。四是要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方式,通过“阳光”融资、市场化融资,广开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设举债 “正道”。当前,我国正迎来新一轮城镇化加速期,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的需求增长十分迅猛,这就迫切要求尽快健全、创新地方政府举债机制。在一些领域,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完善价格形成和调整机制,激活市场信号,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试行 PPP(公共私营合作制)等新模式,改变全靠政府举债建设的模式;要在学习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做法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推进地方政府市政债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