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复习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60265 上传时间:2018-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护理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护理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护理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护理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复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护理学复习题中医护理学复习题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营气分布在_、卫气_。 2、君药是_的药物。臣药是_物。 3、气化的基本形式是气的_运动。 4、人体精气就其来源而言,有_和_。先天之精禀受于_,是_。 5、人生、长、壮、老、已主要取决于_的盛衰。 6、人体精气就其来源而言,有_和_。先天之精禀受于_,是_。 7、脏腑是_总称,由_。 8、五脏的主要功能是_和_;腑的主要功能是_和_。 9、推拿的基本要求是:_。_、_、_。 10、足太阳膀胱经起于_,上行_,交会于_。 11、脾虚病人,面色青黄,多为_;心病面见黑色,多为_。 12、若失血过多,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称为_。 13

2、、若津液大量耗损,形成血脉空虚,称为_。 14、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_,又是_的部位。 15、“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_为主要标志。 16、手_肺经起于_,下络大肠,沿_下行。 17、急则治_缓则治_。 18、同病异治就是对_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_证候,采用_的治 法。 19、异病同治就是对_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_证候,采取_的方法 进行治疗。 20、治病求本就是寻找出疾病的_,并针对_进行_。 21、大椎印堂_寸。 22、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_,采取_。 23、阴虚型内伤发热,口干心烦,舌红,颧赤,宜选用_。 24、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_。 25、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是

3、 _、_、_、_、_、_。 26、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是_、_、_、_。 27、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_。 28、常用饮食调护方法有 _、_、_、_、_、_。 29、腧穴分为_、_、_。 30、如面色青、喜食酸、脉弦可以诊为_病;面赤、口苦、脉洪数,就可以诊断为 _。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中医古代四部经典著作一般多指 A.内经、难经,中藏经、神农本草经 B.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 C.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D脉经、难经、类经、中藏经 E.内经、难经、脉经、神农本草经2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A针经 B针灸资生经 C针灸聚英 D针灸甲乙经 E针灸大成 3以下哪种

4、情况最易说明阴消阳长的相互转化 A一种能量转变成另一种能量 B物质转化为精神 C内转变为外 D水变成冰 E云转为雨 4宋代针灸铜人的制作者是 A.王执忠 B王惟一 C毕岚 D闻人耆年 E窦杰 5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是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必然的 D量变的 E单方面的 6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火为阳,气为阳 B南为阳,北为阴 C表为阳,风为阴 D丙丁为阳,壬癸为阴 E水为阴,味为阴 7以下哪种说法不准确 A气为阳,味为阴 B暑为阳,湿为阴 C虚为阴,寒为阴 D乾为阳,坤为阴 E心肺为阳,胃肠为阳 8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肝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5、 9用“比类取象”的方法,按木、火、土、金、水的依次排列,对不同的事物进行五行归类,以哪种排 列是错误的 A生、长、化、收、藏: B酸、苦、甘、辛、咸 C东、南、西、北、中 D角、征、宫、商、羽 E目、舌、口、鼻、耳 10隶属于五行之金的,应剔除哪一项 A六腑之大肠 B形体之皮毛 C情志之恐 D五化之收 E五色之白 11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木火刑金 B肝木乘土 C心火过亢,可以反侮肺金 D心火不足,肾水可乘之 E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 12按五行生克规律,下述中有错误的是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E金为土之子 13根据五行生

6、克乘侮规律来制定治疗法则,以下哪一项方法不妥 A培土生金 B培土制水 C泻心火以降肝火 D补金以生水 E补火制土 14在中医基本理论中,整个人体的组织器官以何为中心 A经络 B六腑 C五脏 D气血津液 E以上都不是 15五脏之华盖指的是 A肝 B心 C肾 D脾 E肺 16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B冲脉为血海 C肺为气海 D肝为血海 E胃为水谷之海 17以下哪种说法欠妥 A.心生血 B.肝藏血 C.脾统血 D.肝调节血 E.肾裹血 18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关系着 A.气机调畅 B.血液循行 C.情志活动 D.水道疏通 E.水谷运化 19.具有分清别浊作用的内脏是 A.脾 B.小

7、肠 C.膀胱 D.大肠 E.肝 20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作用的内脏是 A三焦 B肺 C肾 D脾 E脑 21在下述脏腑中,与黄疸发病关系最密切者为A.膀胱 B.胃 C.胆 D.心 E.肝 22胃的特性之一是 A.喜燥 B.喜满 C.喜润 D.喜升 E.喜运 23对全身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的主要是 A.卫阳 B.胃气 C.心阳 D.肾阳 E.肺气 24症见胸胁灼痛、易怒、咳逆、咯血,其证当属 A.金不生水 B.心火灼肺 C.肺金本虚 D.土不生金 E.木火刑金 25主要表现为气血关系的两脏是 A.脾与肾 B.心与肺 C.肾与肝 D.肝与肺 E.肺与肾 26下述哪一项不属气的主要作用 A.温煦

8、B.固摄 C.滋润 D.推动 E.防御 27.奇恒之腑不包括 A.髓 B.女子胞 C.脉 D.筋 E.骨 28水谷之海是指 A.脾 B.大肠 C.六腑 D.小肠 E.胃 29络脉最细小的分支称为 A.孙络 B.细络 C.浮络 D.支络 E.别络 30有联缀百骸、维络全身、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主要是 A.十二经脉 B.十二皮部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筋 E.奇经八脉 31用补肾的方法治疗脱发,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发为血之余 B.脾统血 C.肝藏血 D.精血互生 E.气能生血 32十二经脉的流注形式是 A.直线贯注 B.上下贯注 C.循环贯注 D.头足贯注 E.手足贯注 33按十二经传注次序,小

9、肠经是传交给 A膀胱经 B胆经 C心经 D肾经 E三焦经 34“一源而三歧”,同起于胞中的奇经是 A冲、任、带 B任、督、带 C督、任、冲 D督、冲、带 E以上都不是 35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A感受了外邪 B先天禀赋不足 C正气虚衰 D阴阳失调 E生理功能衰减 36以下哪种说法最准确地反映“六淫”的概念 A六气 B风、寒、暑、湿、燥、火 C六元 D六种不正常的气候 E不正常之六气 37 寒邪的致病特点是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易于动血 D易伤津液 E以上均非 38“风善行而数变”的“善行”,主要是指风邪 A善于引致各脏腑同病 B善于迫血妄行 C善于行走而病无定处 D善于向上向外 E善于

10、运行气血 39.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A王焘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甄权 E滑伯仁 40.一个针灸铜人铸造于 A元朝 B金朝 C宋朝 D唐朝 E明朝 41.治疗痫证宜取 A背俞穴为主 B手厥阴经穴为主 C手少阴经穴为主 D督脉穴为主 E任脉、督脉穴为主 42手太阳经的循行路线是 A至目锐眦 B入耳中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43手少阳经的循行路线是A至目锐眦 B入耳中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44足少阴经的循行路线是 A络入心 B连舌本,散舌下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45足太阴经的循行路线是 A络入心 B连舌本,散舌下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46治疗滞产宜取 A合谷 B至阴 C两

11、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47纠正胎位不正宜取 A合谷 B至阴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48治疗肝胆火盛型目赤痛,除主穴外,应加用 A行间、光明 B太冲、丘墟 C侠溪、行间 D大敦、足临泣 E侠溪、太冲 49不易入睡,心悸多梦,善惊易恐,舌色淡,脉象弦细,在针刺神门、三阴交的基础 上,宜加用 A心俞、厥阴俞、脾俞 B肝俞,太冲、间使 C心俞、胆俞、大陵,丘墟 D胃俞、足三里 E心俞、肾俞、太溪 50因外感风邪,壅遏经络所致耳鸣耳聋证的治疗,除取主穴外,应加 A风池、风府 B大椎,合谷 C外关、合谷 D曲池、外关 E风池、曲池三、简答题三、简答题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护理在中医学中

12、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3、简述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4、什么是五行的生克乘侮? 5、何谓心主血脉? 6、何谓朝百脉? 7、中医学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8、何谓肾主纳气? 9、耳穴的含义是什么? 10、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1、简述气的功能有哪些? 12、简述血与津液的关系 13、与血有关的脏腑有那些 ?各是什么意思? 14、素问经脉别论是怎样阐述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的? 15什么是中药的四气、五味? 16、什么是药物的归经? 17、简述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用药有那些? 18、何谓正治法? 19、写出下列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三项以上)。 曲池、迎香、天枢、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神门、听宫、睛明、太溪、内关、外关、环跳、风池四、病例分析四、病例分析 1、王某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来诊。 请回答:诊断(包括辨证分型)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