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学设计--甘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45571 上传时间:2017-08-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学设计--甘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教学设计--甘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教学设计--甘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教学设计--甘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教学设计--甘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教学设计--甘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教学设计--甘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 中国西部的人口大省四川一、教学目标:1、知 识 与 技 能 目 标:学生能掌握四川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势、气候)以及经济差异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2、过 程 与 方 法 目 标:通过观察地图、完成活动,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四川的位置和范围、地形与地势及经济和文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操。二、教学重点: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经济发展特点三、教学难点:气候特征、区域经济差异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板书法、读书指导法、笔记法等五、教学准备:PPT 课件、教材、教学设计、地图(中

2、国政区图、四川地形图)六、教学课时:2 课时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导入:“天府之国”在哪里?(四川)我们生活在四川,那同学们了解四川吗?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四川。【板 书】第三节 中国西部的人口大省四川【讲 解】学习一个地区,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中国政区图,找一找四川所在的位置。【板 书】一、地理位置:【指导读图】四川介于东经 97 108和北纬 26 34之间,位于中国的西南、长江的上游,面积约 48.41 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的第五大省。仔细读图找出:与四川相邻的省或直辖市有:陕西省(陕或秦) 、甘肃省(甘或陇) 、青海省(青) 、西藏自治区(藏) 、云南省(云

3、或滇) 、贵州省(贵或黔) 、重庆市(渝) 。【板 书】1、经纬位置:介于东经 97 108和北纬 26 34之间; 2、相对位置:位于中国的西南、长江的上游;3、相邻省区:陕或秦、甘或陇、青、藏、云或滇、贵或黔、渝。【思 考】学习了地理位置,现在我们回到课本,学习四川的自然地理环境,请同学们观察书上 108 页探索中的 A 图,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四川仅仅是一个盆地吗?如果不是,那么它由几个部分组成呢?【板 书】二、自然地理环境:【指导读图】我们一起来看图 A,图 A 是四川的地形图,图中有一条白色的虚线,将四川分为两个大的部分,请同学们对照黑板上的四川地形图说出名称(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4、 。【板 书】1、地形:两大地形区(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指导读图】 (分析 E 图)川西高原山地包括四川西北部平均海拔在 3500 米左右的高原和四川西南部山高谷深、森林广布的山地。川西北高原是四川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四川境内的最高峰贡嘎山就位于川西,海拔是 7556 米。(分析 C 图)对照黑板上的四川地图,指出都江堰所在的位置,都江堰位于川西高原山地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带。2000 多年前,李冰父子在这里主持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地形的自然坡度,引水灌溉,造就了今日的“天府之国” 。(分析 D 图)对照 A 图分析:四川盆地的西部有一个小地形区成都平原,面

5、积约 8000 平方千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四川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四川的省会城市成都就位于该平原上。【引导分析】我们再来看一看图 B,图 B 是四川沿北纬 30的地形剖面图,图中也有一条白色的虚线将剖面图分为两个部分。左边一部分海拔高、右边一部分海拔低,但是图上并没有表明方位,根据图 A 我们知道:四川的西部是高原山地、东部是盆地,那么同学们根据以前我们学中国的地势的知识分析一下四川的地势哪边高哪边低?(西高东低)对,这与我国的地势特征是相一致的。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地形的知识: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区)对照四川的地形图,横断山区恰好就位于

6、四川。因此,我们得出:四川地跨第一、二级阶梯。【板 书】2、地势特征:地跨第一、二阶梯,西高东低【活 动】学习一个地区,对气候特征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请同学们动手完成 110 页活动中的第 1、2、3 小问,思考其他小问。1、3 小问:在四川 1 月和 7 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分别画出0C 等温线和 22C 等温线;在年降水量分布图上画出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2 小问:读气温分布图并结合生活感受填表(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冬、夏两季分别的气温特征) ,对照四川东西部的地形、地势简单分析: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得出:寒冷;温暖;凉爽;炎热; 4 小问:结合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四川年降水量

7、的地区分布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5 小问: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四川位于哪两个干湿区?(800mm等降水量线是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因此,四川的干湿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6 小问:水能资源丰富原因:(西高东低、跨一二阶梯)地势落差大;(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最后结合地形、地势及读图分析的结果,指导学生分析四川的气候特征:受地形影响,全省东西部气候差异明显,得出:川西高原山地:寒冷干燥;东部四川盆地:温暖湿润。【板 书】3、气候特征:川西高原山地:寒冷干燥东部四川盆地:温暖湿润【指导阅读】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四川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地区,且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这就

8、导致四川成为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省份,请同学们阅读图 H 的内容,回答川西高原山地、四川盆地分别有哪些自然灾害?根据气候特征简单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板 书】4、自然灾害频繁【趣味活动】随机抽一名同学上台,完成贴图(指导贴图:如果时间是在“十一”期间,请分别将两个装束不同孩子即:穿冬装的男孩和穿秋装的女孩的图片贴在四川地形图上的适当位置) 。【小 结】地理位置(经纬位置、相对位置、相邻省区) 、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自然灾害)【过 渡】东、西部在地形、地势、气候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这些差异会不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呢?【小节作业】综合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描述四川的气候状况?(

9、见课本 116 页)【板 书】三、区域经济差异:【讲 解】四川是我国西部地区工业总量最大、门类最齐全、优势产品最多的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肉、禽类生产基地。2009 年底,四川人口已达 8900 多万,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第一人口大省。【指导阅读】四川有全中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长虹集团,也有全国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讨 论】读图 K 并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四川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引导读图】省内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广人稀的传西高原山地和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在工业、农业、科技、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2003 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成都市为 18052

10、 元,而甘孜州仅为 3051 元。这些都是造成省内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的原因。【板 书】1、特点: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西部经济差异明显2、原因:根本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地形、地势、气候)地广人稀的川西高原山地和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在工业、农业、交通、科技、教育和资源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指导读图】四川的资源分布情况,阅读图 L 了解四川的各种资源分布?1、旅游资源:山水名胜、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兼备(峨眉山、青城山、九寨沟、黄龙、兴文石林、都江堰、乐山大佛、卧龙自然保护区等)2、动植物资源:多种多样(珙桐、攀枝花苏铁、红杉、独叶草、岷江柏、香樟、金丝猴、藏羚羊、大熊猫、小熊猫、梅花鹿

11、、黑颈鹤等) 3、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煤、铁、钛、天然气、盐岩及卤水等)【过 渡】四川的资源是如此的丰富,四川的地域文化是否也同样丰富呢?【板 书】四、独特的地域文化:地方文艺、饮食文化等【讲 解】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山川秀美的四川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探讨活动】地方文艺:康定跑马山的转山会、黄龙庙会、川剧、自贡灯会、凉山彝族火把节等;饮食文化:川菜、特色小吃、茶文化、酒文化等【总结讲解】麻辣的川菜、物美价廉的成都小吃、唱腔优美的川剧及变脸绝技、历史悠久的民居古镇、经济实惠的农家休闲苑、诙谐幽默的四川话、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都是四川独特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布置作业】总结归纳四川东西部的自然地理

12、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讨论“生活在川西好还是川东好” 。附:【板书设计】第三节 中国西部的人口大省四川 一、地理位置: 1、经纬位置:介于东经 97 108和北纬 26 34之间2、相对位置:位于中国的西南、长江的上游3、相邻省区:陕、甘、青、藏、云或滇、贵或黔、渝二、地理环境:1、地形:两大地形区(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2、地势特征:地跨第一、二阶梯,西高东低3、气候特征:川西高原山地:寒冷干燥东部四川盆地:温暖湿润4、自然灾害频繁三、区域经济差异:1、特点: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西部经济差异明显2、原因:根本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地形、地势、气候等) ;地广人稀的川西高原山地和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在工业、农业、交通、科技、教育和资源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四、独特的地域文化:地方文艺、饮食文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