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的文学裂变——浅谈网络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40794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空间的文学裂变——浅谈网络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网络空间的文学裂变——浅谈网络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网络空间的文学裂变——浅谈网络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网络空间的文学裂变——浅谈网络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网络空间的文学裂变——浅谈网络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空间的文学裂变——浅谈网络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空间的文学裂变——浅谈网络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空间的文学裂变网络空间的文学裂变浅谈网络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浅谈网络文学的定义及其特点摘要:摘要:对于文学而言,网络既是物质的网络也是精神的网络。网络使文学发生了裂变,网络使文学在作者与读者的沟通,写作思维,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审美意识,以及作品风格上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可现行的网络文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其前景不容乐观。关键词:关键词:网络文学定义特点一、网络文学的定义一、网络文学的定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用这句作于千年之前的诗句来形容现代网络上的人际沟通,虽显不伦不类,却也是恰当不过。Internet 把众多具有共同兴趣,共同利益的人维系在一起。而每个人可以说都是结点,他们将各自的

2、思想,情感,和观念相互交流,织而成网。所以从某种角度说网络是一个思想情感的世界,一个观念的世界,于物质利益则显遥远。既如此,我们就不能忽视网络中文学的存在,因为文学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文学无疑是以求“天涯共此时”的绝好方式。由此, “网络文学”这个概念产生了,至于其产生于何人之手亦或是何人之口,已无源可考,也无需考证。我们首先关心的是对这一概念的界定问题。对这一问题,评论界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略举几例:“我认为它的准确定义应该是:网人在网络上发表的供网人阅读的文学。 ”1“对我来说,网络文学就是意味着更少功利气息,更少等级观念,更少陈词滥调的新鲜的,活跃的,年青的,民间的

3、文学。 ”2“网络文学乃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实时性,交互性和包容性三大特点的新文体,兼有文字,声音和图像。 ”3凡此种种,这里不一一引述。实际上,更多的评论者都认为现在“还不能用一个绝对的概念来定义网络文学 。 ”4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无本质区别,无需定义。二是网络文学还未成熟,现在定义还为时过早。他们说的不无道理,但我觉得,虽然网络文学还只是个婴儿,还不具备完全脱离母体而生存的能力,但它毕竟是一个已经存在的个体,而且在网上甚至在一些文学杂志上它已成为一个谈论焦点,所以我给他用语言来界定一下,以标示它个体的存在,也不算为过。对网络文学进行界定,首先当然要承认它是文学,他必须

4、具备文学的的基本要素,但它不仅以传统文学为母,也以网络为父。它从传统文学那里继承了很多东西,如写作手法。而我们更要关注“文学”前的那个定语“网络” ,是网络使其具有了可以标榜自身价值的特质。那网络对于文学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妨从两个层面来考虑。在物质层面上,网络是一种媒体,在这个层面,网络可以与其它传播媒体如纸张,布帛相并列,只不过,它要比其他文学传播媒体要便捷许多。另外,网络不仅仅是一个物质载体,它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存空间”5,它集结了众多的灵魂,孤独的,苦闷的,欣喜的,踌躇满志的,在这个空间里网人有着自己的交往方式,甚至有着自己的语言特征。虽然它带有几分虚拟的性质,然而它却是自由的,

5、参与的自由,诉说的自由;它是平等的,地位的平等,享受资源的平等;它是非功利的,既然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那么想在网上追名逐利岂不是可笑之举;它是全民的,它希冀能吸纳各阶层的人士来活跃这个空间,使它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我们可以把由网络的空间意义而导致的这种自由,平等,非功利,全民性等特征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网络精神。由于网络精神的影响,作者的创作时的一些固有模式,读者阅读时原有习惯发生了改变,从而使联系二者的作品本身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所以网络文学就是在网络这种媒体上首发,而又受网络精神影响的文学。网络文学是对网络物质,精神双重层面的体现。如李寻欢的论金名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6、http:/ (http:/ , “书路”(http:/ , “书吧书库”(http:/ , “亦凡书库”(http:/ 。6由此,人们的想象与幻想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大有培育功能的温床,而想象与幻想恰是文学创作所需要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网络这样一个楼台中,作家便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自身想象的灵性。如你在写作的时候,在键盘上敲入一个词,字词链上可能会出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类似的词供你选择,无形中已拓展了你的想象空间,这样更易于抒发自己的情感,说出自己想说的,从而使创作节奏加快。另外,网上写作可以说是一种码字的行为,码字动作在成为机械性操作之后,作者会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内容上,而

7、不是字上,思维会更加活跃。此外,由于网上创作是非功利的,于名于利均无所瓜葛,作者便少了一层顾虑,提高了创作效率。对读者而言,由于网络的平等性,每个读者均可以对网文进行评论,再加上网络的可匿名性,他们不必考虑自己评论一出会招至什么祸患,不必随这个那个潮流,也不必逼迫自己扭曲自己的思想以求接近“大人物”的凤毛麟角,所以他们的评论少了一份矫揉而多了一份诚肯。如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http:/:8033/viewart.rs?aid=5959)自1999 年发表于榕树下网站() ,访问量已达数十万,而或长或短的评论也达数百。我们可以从中举出两例:嗦吟评:“感化自己也感化别人。离别的痛,并不是因为失去了

8、什么而感到伤感,这只是情感和记忆上的负担” 。由汪亦萌评:“于颓废中透视出现代人的茫然以及无措,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讨论了几千年,最终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当然,爱情到底是什么,其实恋爱过的你最有发言权!你觉得呢?”简练几语既说出这篇小说对读者所造成的影响,也表明了自己对这篇小说的感受。虽然他们的评论有些感性化,而且很零散,其中也不乏一些表述杂乱,观点肤浅,理解偏颇之言,可由于他们与作者的群体特征的相似,在感情上与作者会有更多的沟通之处,所以其中或多或少还是有他的可取之处的。而顾虑的减少,感情的共鸣,自然加快了其反馈的速度。另外,由于网络是一种便捷的媒体,再加上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作品

9、从出炉到其面世的时间间隔已大大缩短了。中间没有了作者为申请出版书号而进行的劳苦奔波,没有了因缺少印刷费而导致的延迟。只需找一个文学站点粘贴,提交即可,或者干脆自己建一个“出版社”来出版自己的作品。这样作品在网上传播几分钟内便可能收到读者的简评。读者在得到审美的愉悦之后,作者也可以认识到自身创作的不足,增加创作经验,而且可能找到创作的自信心。网络使作者与读者间建立了前所未有最便捷的互动关系。2.2.写作思维网状化写作思维网状化传统写作依附于传统载体。诸如稿纸等载体对写作有着严格的时空限制,人们写作只能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及时间顺序来进行。作者创作时采用的是线形思维去构思,去布局。行文由采用线形顺序

10、。而电脑技术的发展却打破了这一思维模式。电脑技术通过超级文本,及超级媒体给文学创作思维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超级文本的观念是 20 世纪 40 年代由电子计算机的先驱万尼瓦尔。布什(Vennevarbush)首先提出来的。他说,人类的思维主要是联想。他曾建议创造一种叫“默麦克斯”的装置,抛弃线性顺序,改用块状文本联想的联系方式,来模仿人的思维。虽然这种装置没有制造出来,但他的设想在电脑的超级文本中得到了体现。 “超级文本(hypertext)原指在计算机视窗体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互连接的数据系统。 ”7而应用到文学中,超级文本可以说就是一个网络,人们可以自由地应用网络的各个部分,网络向读者不断提供

11、着文学给养。在应用超级文本系统的电子文本中,一个作品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文本, (如有关于它的评论性文章)通过链接建立一种更亲密的关系。同样,一个文本还可以和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电影,图片,FLASH 等建立链接(超级媒体文学) ,从不同艺术门类的直接关联中取得审美感受。而在一个文本内部,要想在文本单位间进行切换,也只需敲击相应的键输入关键词语即可。这样,电脑技术使文本只作为网络中的一个点而存在,再加上手写的方便,修改的便捷,文章可塑性的提高,人们的思维就可能摆脱那种单向的线形逻辑顺序以及时空顺序的束缚,灵活跳跃于各个结点之间以及一个文本的内部,从而在网络这样一个空间中自由穿梭。可以说网络文学

12、的创作思维是呈网状的,它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这种更加自由灵活开阔的思维形式导致作品结构形式的一些变化,打破线形叙事的固有模式。应该说真正利用电脑技术创作的文学作品还不是很多,大多作品呈现的仍是那种线形结构。但网络文学的作者既利用网络这种媒体,而又处于这个空间中,网状的思维形式却对他们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便于增加作品的灵性,以及作品的生命力。3.3.内容形式边缘化内容形式边缘化“边缘”是相对于“中心”而言,在传统媒体中,由于时空及经济条件的限制,能够见诸纸面的作品毕竟有限,而且,由于从成文到发表的重重关卡之限,要想在纸面上使自己的文字有一席之地,文章内容难免屈从于一定的“中心” ,也就是所谓

13、主流,而这个“中心”是数十年甚至近百年来,靠诸多名家名宿的名著积淀下来的,且不谈打破它的难度如何,最主要的问题是人们缺少打破它的意识。反应在文学上,农村,历史,市民,言情,武侠,议政,议事等题材似乎已成规矩。而即使有些人有打破它的意识,也会因其才情不足,悟性不高,或者编辑的“另类”观念等原因所束缚住。在形式上,也是继承的多,而创新的少,应该说他们的继承可能是无意识的,因为, “中心”观念已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而在网络上则不然,网络精神没有那种要人服从什么的因素,网络就是一个“网” ,每台电脑都是一个终端,一个结点,人们的意识通过这个结点传播出去,既未受“中心”的压制,也不是要把他的意识传到

14、哪个“中心” ,在网上没有中心。这样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使文学中一些固定性的因素“边缘”化了,各个结点都是边缘上的点。网络的精神的特质决定了它们不会把这些边缘性的因素聚合而再产生某种“中心” 。所以,在网上,文学的内容形式显得更加自由灵动,因为边缘上的点毫无顾忌地把他们脑中所想传到了网上,当然也把诸多新颖的内容与形式传到了网上。他们不用考虑“中心”如何如何?他们写他们想写的。在内容上,不管你多大号的人物,只要你的性格和我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不符,那就给你变“性” ,如果你的言谈太正经,我不喜欢,而且我觉得大家都不会喜欢,那我就给加上现在的语言。你大作家认为这样对,我就偏认为那样才有理。有的小说,把历史,言情,武侠,以及一些现实在的焦点问题联系到一起,其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如疏景居士作的以球类再说金庸男子(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