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摘要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418269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诊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诊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诊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诊摘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诊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诊摘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志者事竟成,祝各位:学业有成,身体健康!中诊见习简要材料中诊见习简要材料问诊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人员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主诉: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围绕主诉问深、问透、问深、问透、 问清、问全问清、问全。 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 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 现病史:是指病人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治的经过。 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主要包括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患病情况。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 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

2、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 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问寒热: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是辨别病邪形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 要依据。 恶风: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者。 恶寒:自觉怕冷,加衣、取暖不能缓解者。 畏寒:自觉怕冷,加衣、取暖能够缓解者。 恶寒重发热轻:主风寒表证。 发热轻而恶风:主伤风表证。 发热重而恶寒轻:主风热表证。 新病恶寒:主见于里实寒证。 久病畏寒:主见于里虚寒证。(低热:37.5 度-38 度。中等度热:38.1 度-39 度。高热:39.1 度-41 度。超高热:41 度以上。 ) 壮热:39 度以上,持续不退,主里实热证。 潮热:日晡潮热,下午

3、3-5 时,热势较盛,主阳明腑实证。午后或夜间潮热,多属阴虚火旺。 微热:38 度以下,或仅自觉发热,可有气虚发热、阴虚发热、郁热。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主少阳病、疟疾。 问汗: 无汗:表证无汗多为寒,里证无汗多阴亏。 有汗:多为热,或是虚。 自汗:主气虚或阳虚。 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主阴虚。 问疼痛:不通则痛。 胀痛:气滞作痛。 刺痛:瘀血致痛。 冷痛:寒凝、阳虚。 灼痛:火窜、阴亏。 重痛:湿邪困阻气机。 酸痛:湿邪侵袭或亏虚失养。 绞痛:有形实邪闭阻气机。 空痛:气血亏虚失养。 隐痛:阳气精血亏虚失养。第 2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志者事竟成,祝各位:学业有

4、成,身体健康!走窜痛:游走不定,主气滞、痹病。 固定痛:主瘀血等实证。 掣痛:抽掣牵引作痛,主筋脉失养或阻滞。 头痛:前额连眉棱骨痛阳明 后头连项痛太阳两侧痛少阳 巅顶痛厥阴 胸痛:心脉痹阻证、邪热壅肺证 胁痛:肝胆病变。 胃脘痛:进食加剧实证 进食缓解虚证 剧痛暴作穿孔痛无休止,体重减轻,考虑胃癌。 腰痛:酸软而痛多肾虚;冷痛沉重多寒湿;痛连下肢腰椎病,剧痛放射或结石。问头身胸腹: 头晕:头晕胀痛多肝火,头晕面白气血虚,头晕如裹多痰浊,头晕耳鸣肾精虚。胸闷:心气不足、心阳不足或痰饮停肺、痰热壅肺、肺气虚、肺肾气虚。 胁胀:肝气郁结或肝胆湿热。 脘痞:自觉胃脘胀闷不舒,食积胃脘、脾胃气虚、湿邪

5、困脾等。 腹胀:胀而喜按脾胃虚,胀而拒按多为实。 问耳目: 耳鸣、耳聋:暴起多实多肝火,久病多虚肾精虚。 目疾:风热、肝火、血虚。 问睡眠: 失眠:阴虚火旺、营血亏虚、心神失养、痰热火邪食积内扰心神。 问饮食口味: 口淡:口中乏味,主脾胃虚弱、寒湿中阻。 口甜:湿热蕴脾或脾气亏虚。 口黏腻:痰热内盛、湿热中阻或寒湿困脾。 口酸:伤食或肝胃郁热。 口苦: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 问二便: 泄泻:泄气、腹泻,脾不伤不泻,肾不伤不久泻。 完谷不化:脾肾阳虚,食滞胃肠。 溏结不调:肝脾不调。 脓血便:痢疾或肠癌。 便血:柏油便为远血;鲜血为近血。 肛门灼热:大肠湿热。 里急后重:湿热内阻、肠道气滞。 排便

6、不爽:湿热蕴结。 大便失禁:督脉损伤或脾虚气陷。 成人正常小便:日尿 35 次,夜尿 01 次,一昼夜尿量 1000ml2000ml。 小便频数:湿热蕴结膀胱或肾亏不固。 癃闭:点滴而出为癃,点滴不出为闭。瘀血、结石、湿热、肾亏等。 问经带: 正常月经:每月一次,周期 28 天左右,行经 35 天,经量 50100ml,经色第 3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志者事竟成,祝各位:学业有成,身体健康!红无瘀块。一般 14 岁左右初潮,49 岁左右绝经。 月经先期:连续 2 个月月经提前 7 天。 月经后期:连续 2 个月月经延后 7 天。 问男子: 遗精:清醒时精液流出为滑精,梦中遗精为

7、梦遗。 望诊:望诊: 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 望色:常色:明润、含蓄明润、含蓄。 赤色:主热证,亦可见戴阳证。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 黄色:主脾虚、湿证。 青色(面部脉络血行瘀阻):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黑色(血行不畅):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阴脏人: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多后仰。 阳脏人: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多前屈。 望形: 解颅:囟门迟闭,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瘿瘤:颈部喉结处有肿块突起。 瘰疬: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 舌诊:舌诊: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燥适中。 “淡淡 红舌,薄白苔红舌,薄白苔”

8、 。 望舌质: 舌色: 淡红舌:常人或轻证。 淡白舌:气血两虚、阳虚。 红舌:实热、阴虚。 绛舌: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青紫舌:血气瘀滞。 舌形:老舌多实证,嫩舌多虚证,胖舌多水湿内停、痰湿热毒,瘦舌多气血两 虚、阴虚火旺,点刺舌多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裂纹舌多邪热炽盛、阴 液亏损、血虚不润,齿痕舌多脾虚或水湿内停。 舌态:萎软舌多伤阴或气血俱虚,强硬舌或热入心包、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歪斜舌多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颤动舌多肝风内动,吐弄舌多热毒闭神 动风或痴呆,短缩舌病情危重。 苔质: 见底分厚薄,反应正气的盛衰和邪气的深浅。 润燥反应津液的盈亏和输布。 滑腻皆主痰湿食积,脓腐苔主内痈。剥脱苔反

9、应胃气不足。偏苔分候脏 腑,全苔邪气散漫。真假辨轻重预后。 苔色: 常色,主表证、寒证、湿证或热证。 黄苔:主热证、里证。灰黑苔: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脉诊:脉诊: 三部九侯:上部:天太阳; 人耳门; 地巨髎第 4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志者事竟成,祝各位:学业有成,身体健康!中部:天太渊、经渠; 人神门; 地合谷下部:天五里、太冲; 人箕门、冲阳; 地太溪 三部为寸、关、尺,九候为浮、中、沉。 寸口反应内脏情况,人迎反应体表情况。 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趺阳候胃气,太溪候肾气。 左手主血左手主血-心、肝、肾;右手主气心、肝、肾;右手主气-肺、脾、命肺、脾、命。 有胃:从容、徐和、

10、软滑。 有神:脉率整齐、柔和有力。 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春肝弦 夏心洪 脾缓 秋肺浮 冬肾沉 浮脉:一般见于表证。 沉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亦可见于常人。 迟脉:60 次/分以下,多见于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亦可见于实热 结聚之实热。 (缓脉):脉来和缓,6070 次/分,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亦可见于常人。数脉:90120 次/分,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虚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实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洪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证。 细脉: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濡脉):浮细无力而软,多见于虚证或湿困。 (弱脉):沉细无力而软,多见于阳气

11、虚衰、气血俱虚。 滑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亦见于青壮年和孕妇。 涩脉:多见于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弦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或胃气衰败,亦可见于老年人。 结脉:脉来缓慢,止无定数,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小儿脉:浮、沉分表、里;迟、数辨寒、热;无力、有力定虚、实。 褥疮: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因躯体的压迫及摩擦引起的疮疡,亦称为席疮。 臁疮:指发生在小腿下部的慢性疾病,俗称“老烂脚” 。 筋瘤:体表静脉曲张交错而形成的团块状病变,相当于西医下肢静脉曲张。 精癃:由于肾元亏虚精室肿大,膀胱气化失司,以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前列腺增生症

12、。 烧伤:由于热力、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因素作用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 性损伤性疾病。 烧伤面积计算:头颈(9%):发部 3%;面部 3%;颈部 3%双上肢(9%x2):双上臂 7%;双前臂 6%;双手 5%躯干(9%x3):躯干前 13%;躯干后 13%;会阴 1%双下肢(9%x5+1%):双臀 5%;双大腿 21%;双小腿 13%;双足 7% 烧伤深度:度达表皮浅层,出现红斑,红肿疼痛,感觉过敏,表面干燥。2- 天脱屑痊愈,无瘢痕。 度达真皮浅层,出现水疱,水疱饱满,剧痛,基底均匀红色,潮第 5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志者事竟成,祝各位:学业有成,身体健康!湿,局部肿胀。10-14 天愈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度达真皮深层,有真皮附件残留,感觉迟钝,微痛,水疱不饱满, 基底红白相间。3-4 周痊愈,可有瘢痕。 度达真皮全层,甚至达皮下,有焦痂,痛觉消失,无弹性,干燥。 2-4 周焦痂液化脱落,需植皮,有瘢痕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