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党性修养与优良作风养成的辩证关系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417287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党性修养与优良作风养成的辩证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党性修养与优良作风养成的辩证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党性修养与优良作风养成的辩证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党性修养与优良作风养成的辩证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党性修养与优良作风养成的辩证关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党性修养与优良作风养成的辩证关 系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影响着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鲜明提出, “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加强党性修养对培育和弘扬优良作风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努力方向。笔者认为深入认识党性修养与优良作风养成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对于党员干部自觉养成良好作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性修养和党的作风的内涵 (一)党性修养的内涵 “党性”概念最早是列宁提出的,而“党性修

2、养”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发明创造。“党性”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范畴,修养则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内容,中国共产党把二者结合起来,创造了党性修养的理论和实践。 什么是党性修养?“修养”一词是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进修、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按照党性的要求逐步学习、培养、锻炼出来的。所谓党性修养,就是党员在党的各级组织及其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和个人的党性锻炼过程中,按照党性原则不断自觉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使自己具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坚持党的宗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的过程。党员党性修养的增

3、强,固然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但党组织的教育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党员自身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党性修养的主体是党员。因此,2党性修养重在党员自身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尽管每个党员进行修养的内容是有差别的,但政治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科学文化知识的修养是党员所必需的党性修养内容。 (二)党的作风的内涵 党的作风,亦称党风。党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党风仅指党员及党组织在组织生活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从广义上说,党风是指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思想、政治、组织、生活等各个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在体现,是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

4、要内容。 通常所说的党风,一般是从广义上讲的。建党 90 年来,我们党形成了许多优良作风,主要有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和纪律严明、清正廉洁、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 二、党性修养与优良作风养成的辩证关系 党性修养与优良作风养成的辩证关系,源于党性与党风的辩证关系。党性与党风是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辩证关系。因此,党性修养和优良作风养成是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辩证关系。党性修养是优良作风养成的内在根据,优良作风是党性修养的外在表现,一个是内在的品质的养成,一个是外在形象的展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党性修养是优良作风养成

5、的内在根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党性,就有什么样党风。党内绝没有党性强而党风不正,党风正而党性弱的组织和党员。党员只有按照党性原则进行长期的党性修养和锻炼,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才能成为具有坚强党性的人,才能不断养成优良的作风。具体说,一个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才能既仰望星空,3又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武装头脑,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才能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自觉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近年来,面对改革开放的种种艰难险阻和复杂情况,特别是 20

6、08 年以来,在抗击汶川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害斗争中,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率先垂范,哪里危险就冲向哪里,带领人民群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所表现出的良好作风,不仅彰显了党员应有的形象,而且大大提升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党员和领导干部表现出的这些良好作风不是偶然的,是他们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的结果。这表明,优良作风不是自发产生和自然发扬的,需要坚强的党性作支撑。只有不断增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党的优良作风才能得到发扬光大。 (二)优良作风是党性修养的外在表现。作风不能脱离党性孤立地存在。判断一个党的性质,不仅要看其政治纲领,还要看其作风。作风彰显形象,作风

7、反映能力。从党的整体上说,党的作风展示着党的形象,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优良的作风对人民群众具有极大的政治感召力和人心凝聚力,使人民群众能够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接受党的主张,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年来,在应对汶川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灾难的考验中,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临危不惧、挺身而出、顽强拼搏、抢险救人、无私奉献;全国各地党组织和党员视灾区群众为亲人,踊跃捐款捐物、自愿多缴纳党费支援灾区,与灾区人民和衷共济、共渡难关。这些不仅极大的展现了党员和干部鲜明的先进性,展现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而且极大的凝聚了人心,

8、凝聚了民族的力量,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赞誉。从党员4个体来说,作风展示着党员的党性修养,体现着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风优良,就使党员个人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使周围的人信任他拥护他,信任党拥护党。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的作风是人民群众认识党最直观、最形象的标志,是人民群众决定是否拥护党的领导、是否跟党走最显著的依据。但作风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党性具有反作用,优良的作风对党性具有保护、巩固的作用,不良的作风则对党性具有破坏、削弱的作用。当下,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宗旨意识淡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理论和实际脱节,理论学习不认真不扎

9、实;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对工作不负责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享乐主义严重;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利欲熏心、以权谋私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党内不正之风不仅严重削弱了党员、干部的党性,而且严重阻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削弱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因此,党员、干部的只有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树立和弘扬优良的作风。(三)党性修养是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动力。党性修养在优良作风养成中具有动力作用。党性修养能为作风养成提供信念上的支持。党员领导干部在应对复杂局面、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锻炼党性、增强党性,这既是

10、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也是牢固树立党的宗旨观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具体行动。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树立无私无畏、服务人民的优良作风。所以说,党性修养的过程,就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养成优良作风的过程。党性修养能为作风养成提供意志上的支持。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磨练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始终不渝地为人民谋利、为5人民排忧解难的坚强意志,就是要磨练在面对困难和复杂情况下创新思路、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就是要培育在纷繁复杂社会生活中自觉抵御权力、金钱和美色等诱惑的坚强意志。所以说,党性修养是优良作风养成的重要动力。党性修养的过程,就是磨练意志品质、养成优良作风的过程。加强作风建设,离不开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的党性教育,离不开党员干部自觉的党性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