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 学前教育课程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9396561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答 学前教育课程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简答 学前教育课程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简答 学前教育课程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简答 学前教育课程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简答 学前教育课程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答 学前教育课程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答 学前教育课程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7 章 学前教育组织的基本原则1.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三大基本原理?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三大基本原理? 151一、相互作用原理 二、整体教育原理 三、环境陶冶原理2.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1721、目标定向原则 二、生活化原则 三、活动化原则 四、游戏化原则 5、综合化原则 六、家园同步原则 七、师生同构原则 3.相互作用原理的内涵及其具体化(活动化、游戏化、师生同构)相互作用原理的内涵及其具体化(活动化、游戏化、师生同构)152、157 内涵内涵:只有经过教育者、学习者与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课程 组织才是真正的教育。 理论基础理论基

2、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发展观、系统科学、心理科学和人类 发展生态学。4.整体教育原理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化(综合化、家园整体教育原理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化(综合化、家园同步教育)同步教育)159、163内涵内涵:学前儿童是身心有机统一发展的整体;要保证这一整体和谐健全的发展,必须以整 体观看待他,并整合各影响因素,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人的全面发展说、系统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 (我国的教育目 的和学前儿童发展观) 关于什么样的课程才算是好课程的评价标准变为关于什么样的课程才算是好课程的评价标准变为:能顾及学前儿童心理、身体、情谊、人 格

3、等和谐发展的“完整性” ;能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经验的“广博性” ; 能顾及不同儿童的天赋、生长背景、学习意愿、发展倾向等个别差异的“可弹性” ;能综合 利用各种教育因素与手段,发挥整体效力,具有“整合性”等等。这些观念及其实践化, 演化出课程组织的综合化原则。5.环境陶冶原理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环境陶冶原理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创造优美的自然(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环境,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164、171内涵内涵: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充分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学前儿童在其中 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学前儿童的

4、完整人格主要是人文环境陶冶 的结果;儿童年龄越小,环境的陶冶功能越大;特征不同的环境,对学前儿童的感染力不 同。 理论基础:儿童生理学与儿童心理学、儿童生态学、儿童人类学和文化生态学。 在实践中的运用运用: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发挥其美育功能,陶冶幼儿美的心灵,在优美1的自然环境中,如绿树成荫、花草芬芳,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 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温暖的交际环境,选择和利用良好的2社会环境,以此熏陶感染幼儿;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使它们协调优化,融知识性、思想性、 娱乐性于一体,创设适应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要的教育环境,是课程组织的重 要任务。6

5、. 系统论对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启示(注重影响儿童发展的所有因系统论对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启示(注重影响儿童发展的所有因素的整体价值)素的整体价值)162系统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给我们的启示是:外界环境系统地整体地影响着儿童发展,课程 组织必须从儿童发展的整体出发,重视社会生态环境的变迁对儿童的影响,重视儿童直接 接触的环境的优化;特别要注意儿童从家庭到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到小学课程目标、 内容及组织方式的调整,注意课程在时间、空间上的延续性;把各种环境因素组织为有机 系统,发挥系统的整体育人功能,使儿童在逐渐扩展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发展。7. 生态学视野下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生态学视野下教育环境的

6、基本特点。166(1)安全性,。为幼儿安排的物质环境、行为环境首先必须安全、可靠,不能使其身心受 到威胁和伤害。 (2)刺激性。环境能引发幼儿兴趣,促使其活动。 (3)陶冶性。环境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积极的行为、良好的心情和主动向上的精神,避免消 极因素。 (4)适宜性。适合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自然社会环境,不应干扰幼儿的活动。 (5)审美性。为幼儿准备的环境,能使幼儿产生美感和艺术熏陶。 8.目标定向原则的基本内涵与要求。目标定向原则的基本内涵与要求。173内涵内涵:课程组织的所有过程都必须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来进行,选择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 课程组织方式。这是课程组织的第一原则,即目标定向原则。

7、要求要求:明确各级各类教育目标的内涵特点;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目标随时把握课程 内容。9.不要把实现教学目标作为课程组织或教育追寻的唯一目的。不要把实现教学目标作为课程组织或教育追寻的唯一目的。10.贯彻生活化原则的必要性?贯彻生活化原则的必要性?174幼儿阶段的特殊性教育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生活幼儿学习特点幼儿学习内容的特 1234殊性。 11.生活化并不是与日常生活混为一谈。生活化并不是与日常生活混为一谈。12.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是如何践行生活化这一原则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是如何践行生活化这一原则的?176课程安排依照幼儿园生活的自然顺序展开; 1课程内容依据节日顺序组织;2依据时令、节气

8、变化规律组织课程313.课程组织生活化是幼儿园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显著特点。课程组织生活化是幼儿园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显著特点。17714.活动化并不等于是具体的活动(不光包括可见的外部特征,更主活动化并不等于是具体的活动(不光包括可见的外部特征,更主要的是要引起学习者内部心理活动状态。要的是要引起学习者内部心理活动状态。 )15.为实现语言教育的活动性,教师应该怎么做?为实现语言教育的活动性,教师应该怎么做?182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言语发展的一般水平、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心中有数地因时因 1势利导。 充分利用材料和资源,丰富儿童的各种经验。2了解儿童言语的兴奋中心课题。3进行语言教育时,要

9、情绪饱满,积极热情,声音悦耳,给儿童留下愉快的言语记忆。416. 课程组织活动化原则的实施要求。课程组织活动化原则的实施要求。要求要求:创设新颖刺激的外界情境;了解儿童的活动状态;充分调动儿童的主体性;123增加师幼、幼幼以及幼儿与活动材料的充分活动。 417.幼儿园课程组织中为什么要贯彻游戏化这一原则?幼儿园课程组织中为什么要贯彻游戏化这一原则?1、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 2、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3、游戏不是单纯的学习或教学 4、游戏本身具有动力性,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性” 5、游戏化的核心是兴趣化和乐趣化18.教学游戏化是将教学等同于游戏(教学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教学游戏化是将教

10、学等同于游戏(教学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情意过程;教学在幼儿园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游戏化是针对传一个情意过程;教学在幼儿园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游戏化是针对传统的统的“讲授式教学讲授式教学”的)的)19.贯彻游戏化原则的基本要求。贯彻游戏化原则的基本要求。充分尊重幼儿游戏的自愿;不可把所有教育都归之于游戏注重游戏的发展价值 123不能夸大游戏的作用 420.综合化原则的内涵及具体要求。综合化原则的内涵及具体要求。191内涵内涵:综合化是课程组织的一种指导思想,而非某种单一组织形式。它是指以有机整合的 教育方式,统整教育内容,发挥课程的综合功能,实现学习者整体和谐发展的目标。动态 的整体教育原理的

11、具体化。 要求要求:目标综合化、内容综合化、教育方式综合化21. 家园同步原则的含义家园同步原则的含义22. 家园同步并不等于家园共育家园同步并不等于家园共育.195因为家园共育是客观事实,即不论我们承认不承认,意识到还是未意识到,它都存在着; 也不管我们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我们都在进行着共育幼儿的活动。而家园同步,则 是为了使家园共育指向共同目标,是优化教育影响,减少教育浪费的课程组织原则。 23. 师生同构的基本含义与注意事项。师生同构的基本含义与注意事项。198师生同构原则表明,作为学习者的学前儿童与教育者同是课程组织的主体,这具有相对性 的双主体共同进行着课程组织过程,在各自发挥着

12、独特作用的同时,通过动态的交互联系, 形成着一致性课程效应。 24.什么是潜在课程,其不同于正规课程的特征是什么?什么是潜在课程,其不同于正规课程的特征是什么?214潜在课程是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教育政策,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对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 特征:潜在性、非预期性、不易觉察性、多样性 25.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潜在课程包括哪几个层面?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潜在课程包括哪几个层面?215物质空间类:园林建筑风格、方位、规模、新旧、装饰等;绿化美化内容、1形式、特点;活动室设置大小、照明、色彩、装饰、器具、图书等;声光色、温度、 适度。 组织制度类:教育内容与活动安排

13、,教育评价,教育管理思想方式。 2文化心理类:正规课程,教育语言,教师的期望与态度,行为心理,师生关系。326.潜在课程在学前教育阶段的特殊价值?潜在课程在学前教育阶段的特殊价值?218 潜在课程的引入,拓宽了人们对学前教育课程的认识。1纠正学前教育中的许多片面理解和做法。 2潜在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道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潜在课程还具有文化传3递和社会控制功能) 27.怎样创设一个适宜于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怎样创设一个适宜于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2201、最大可能地依据教育目标 2、有利于良好的全面的学习经验的获得 3、应十分重视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问题情境 4、学习环境应充满人情味,具

14、有人文性 5、学习环境应具有审美特性 28.如何理解教师这种特殊的如何理解教师这种特殊的“潜在课程潜在课程” 。2282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第一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特点是什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第一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特点是什么237 1、第一次制定并颁发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 2、幼儿园课程中国化与科学化是课程改革的主题 3、课程的指导思想深受杜威实用主义影响 4、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已比较广泛,而且具体实用 5、课程研究成果甚丰,产生了一些重要著作30.解放战争时期,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经验。解放战争时期,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经验。24131.建国初期,我国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建国初期,

15、我国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2241、课程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具有了统一性 2、课程“苏化” ,实行分科教学和分科课程模式 3、初步确立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32.进入进入 90 年代,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哪些特点?年代,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哪些特点?2501、改革范围扩大,课程研究百花齐放的局面初步形成 2、改革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不断加强 3、改革力度增大,不断深入教育实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教育思想 和教育目标 4、课程以“教育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并把游戏确定为 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5、更新和优化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6、潜

16、在课程被引入幼儿园教育领域,其作用受到广泛重视33.简述我国三次大规模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对当代幼儿园课简述我国三次大规模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对当代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启示。程发展的启示。255特点:改革和发展始终是一条主线,课程改革一直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三次 改革是从自由探索到国家统一再到相对自由探索,使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呈现出明显不同的 阶段特点。 启示:坚持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中国化 坚持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独立性与连续性的有机12统一34.简述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思想。简述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思想。26735.简述张雪门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简述张雪门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27136.简述张宗麟的社会化幼儿园课程体系。简述张宗麟的社会化幼儿园课程体系。27737.简述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简述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29238.简述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简述蒙台梭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