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忆秦娥 娄山关》赏析教案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35287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忆秦娥 娄山关》赏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上《忆秦娥 娄山关》赏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上《忆秦娥 娄山关》赏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忆秦娥 娄山关》赏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忆秦娥 娄山关》赏析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忆秦娥忆秦娥 娄山关娄山关赏析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935 年 2 月 【译诗】 西风正壮烈地吹送,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啊, 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 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啊, 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阳光华赤如血。 【赏析】 据笔者所见,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诗作中绝对第一流的作品, 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自己对这首诗的解释(毛主席在 1962 年 5

2、月 9日读了 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将郭沫若的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口气在清样的四边 空白处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 以为是写一天的,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 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 ,而否定前者(写一天) ,可是 我错了。这是作者告诉我的。1935 年 1 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 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 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 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

3、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 ,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 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 当年 2 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 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 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 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 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

4、胜利和 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由此看来,我在广州座 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解诗之难,由此可见。 ” 这首诗慷慨悲烈、雄沉壮阔,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铁 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这一节情景。 1934 年 10 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党中央和红军被迫 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了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此诗所写的就是当年 2 月 26 日红军先锐 重占娄山关后,毛主席及中央领导机关跟进途中经过娄山关时的情景。按前面所引毛主 席所解释的情况:“词是后来追写的,”毛主席追忆了当时的风物及心情。 此诗上半阕,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

5、,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 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 耸然动容,凭添悲壮。 接着第二句,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 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霜晨月”虽读上去 是三字一顿,但这个画面可以剖成三个字组成的意境,一幅晓月寒霜图,而在图中美丽的 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就在这霜、晨、月(有意分开,让我们细细品 一品这三个字本身的美)中,在肃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色、音的交融中, 人物出场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

6、间回环向 前。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 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诗人仅用“马蹄” “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 “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炼、准确、优美,情景相得益彰。整个上半阕一气读到此处不 由得立马想到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倩何人, 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稼轩这几行千古绝唱在毛泽东的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 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 而且毛主席自己的话也说明当时这种一代英雄苍凉之心境:“万里长征,千回 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 柳暗花

7、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指本篇以下十六令三首 、七律长征 、 念奴娇昆 仑 、 清平乐六盘山等七首诗) ,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 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 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因当时确 立毛主席为最高军事统帅的遵义会议已经于 1 月召开,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结束了 王明的错误路线,选举了毛主席为政治局常委,并确立了他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 人军事指挥小组,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是在这样的当口, 诗人毛泽东在上半阕正视了红军的现实处境,但在下半阕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 获胜

8、的信心。所以这二句虽表面写实,却的确有象征意义,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 失败,但可以“从头越” 。 “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真如 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 最后二行让人有一种仿佛亲眼见到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望万里祖国壮丽 江山之英姿。他看见了如海的青山,如血的夕阳,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 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李白忆秦娥有“西风残照,汉 家陵阙。 ”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毛 主席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毛主席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 雄之气与壮丽之气。 另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 广泛。当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情不自禁或下意识地说出这两句 诗,以此来表达我们心中强烈的感受,以及我们将暗自下定决心,树立必胜之决心,克 服万重困难,以致于最后获得成功。它对于升华我们的精神起到了某种神奇般的效应, 有某种神秘的符语般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