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墨学研究述要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3429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世纪墨学研究述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十世纪墨学研究述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十世纪墨学研究述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十世纪墨学研究述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墨学研究述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世纪墨学研究述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二十世纪墨学研究述要墨学乃先秦显学,惜至秦汉,几近中绝。至清代乾嘉时期,由于校勘经书的需要,方有学者校勘墨子。清末,孙诒让著墨子间诂,集清代学者墨子校勘之大成,墨子书始可读。1904 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子墨子学说及墨子之论理学。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方法来阐释墨家思想学说,标志着二十世纪墨学研究的开始。二十世纪墨学研究主要包括墨子生平里籍考证、 墨子篇章辨伪及校注、墨家思想学说的阐释。墨子生平里籍考证。 梁启超据吕氏春秋慎大篇,认为“墨子鲁人说,当为近真”。至于墨子的生卒年代,他根据墨子交游之士可考者公输般、鲁阳文君、楚惠王、宋子罕、齐太王田和及告子等,推断“墨子之生,最晚不能幼于公

2、输般三十岁”, “墨子之卒,最早不能早于郑儒公被弑之后三年(前 390 年),最晚不能晚于吴起遇难之年(前 381 年)。墨子生卒年代当为公元前 463 年385 年,前后误差为五年。胡适的观点与梁启超有所不同。他认为墨子不曾见吴起之死,吴起死时,墨学已成为一种宗教,墨子已死多年。他认为汪中据墨子中耕柱、 鲁问、 贵义、 非攻中、下、 公输及礼记.檀弓下来考订墨子生平很可靠。他断定墨子大约生于公元前500 至 490 年,死于公元前 425 至 416 年。其后各家也有所考证。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中以墨子止楚攻宋之事为据,把墨子生卒年代较梁启超之说提前十年。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认为墨子生

3、卒年代为公元前 490 年至前 403 年。任继愈的墨子认为是公元前 480 年至前 420 年。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认为是公元前 475 年至前 390 年。诸家之说略有差异,但均认为墨子为战国时期人。2至于墨子里籍,多数学者持鲁人之说,但也有它说。三十年代,胡怀深在墨子为印度人辩中认为“墨翟”是“蛮狄”或“貊狄”转音,墨子“面目黧黑”,断定墨子为印度人。杨向奎在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中认为,墨子原籍宋国,后来长期居住在鲁国。张知寒经过一系列考证指出,墨子里籍当为今山东滕州,滕州原为宋国公子目夷封地,春秋晚期为鲁国占领,战国初期又成为齐国属地,鲁人说、宋人说、齐人说均有一定道理。此说已为

4、不少学者所接受。 墨子篇章辨伪与校注。 汉书。艺文志称墨子七十一篇,今本墨子实存五十三篇。不少学者认为,全书非墨子自著。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首先把这五十三篇分为五部分:“第一组,自亲士到三辩,凡七篇,皆后人假造的。前三篇全无墨家口气。后四篇乃根据墨家的余论所作的。“第二组, 尚贤三篇、 尚同三篇、 兼爱三篇、 非攻三篇、 节用两篇、 节葬一篇、天志三篇、 明鬼一篇、 非乐一篇、 非命三篇、 非儒一篇,凡二十四篇。大抵皆墨者演墨子的学说所作的。其中也有许多后人加入的材料。 非乐、 非儒两篇更可疑。“第三组, 经上下、 经说上下、 大取、 小取六篇,不是墨子的书,也不是墨者记墨子学说的书。我以为

5、这六篇就是庄子.天下篇所说的“别墨”做的。这六篇中的学问,决不是墨子时代所能发生的。“第四组, 耕柱、 贵义、 公孟、 鲁问、 公输,这五篇,乃是墨家后人把墨子一生3的言行辑聚来做的,就同儒家的论语一般。其中许多材料比地二组还更为重要。“第五组,自备城门以下到杂守,凡十一篇,所记都是墨家守城备敌的方法,于哲学没有什么关系。 ”概括起来, 墨子全书非墨子自著,许多篇章是墨者及其后学所作。值得注意的是,胡适把广义的墨经单独剔除出来,为后来的墨学研究者所重视。 继胡适之后,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中也把墨子全书分为五组:第一组七篇,其中亲士、 修身、 所染非墨家言,纯出伪托。 法仪、 七患、 辞过、 三辩是

6、墨家弟子记墨学概要。第二组二十四篇,其中尚贤上中下、 兼爱上中下、 非攻上中下、节用上中、 节葬、 天志上中下、 明鬼下、 非乐上中下等二十三篇是墨学大纲,篇中皆有“子墨子曰”字样,可以说明是门弟子所作。 非儒下无“子墨子”曰字样,不是皆墨子之言。第三组六篇,包括经上下、 经说上下、 大取、 小取,大半是讲论理学。 经上下是墨子自著, 经说上下是述墨子口说,但后学有增补。 大取、小取是后学所著。第四组五篇,包括耕柱、 贵义、 公孟、 鲁问、 公输,是记墨子言行。第五组, 备城门以下十一篇,专言兵法,梁启超没有说明作者。方授楚则另有看法,他在墨学源流中指出:墨子一书既非墨子自著,也非一时一人所著

7、,视为“墨学丛书”最为恰当。他把墨子一书看成三期完成,即墨子弟子、墨子后学、秦汉之际人士。并且指出, 亲士、 修身、 迎敌祠、 旗帜、 号令、 杂守与墨家宗旨相反,系伪作。八十年代,詹剑峰在墨子的哲学中认为墨经是墨子自著。二十世纪墨子校勘也成绩斐然。先后校注墨子全书的有王闿运的墨子注(1903 年)、曹耀湘的墨子笺(1906 年)、尹桐阳的墨子新释(1914 年)、张纯一4的墨子间诂笺(1922 年)、支伟成的墨子综释(1925 年)、吴毓江的墨子校注(1944 年)、王焕镳的墨子校释(1984 年)和墨子校释商兑(1986 年)等十几种。其中张纯一、吴毓江、王焕镳的成绩最大。张纯一的墨子间诂

8、笺是孙诒让墨子间诂的重要补充,吴毓江的墨子校释是墨子间诂后的又一重要校注本,王焕镳的校本则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唯一墨子全校本。墨经校释是二十世纪墨子校勘的一个重心。孙诒让由于不懂现代自然科学和逻辑学,于墨经校释不够精当。其未竟之任务,由后来学者完成。1921 年,梁启超出版墨经校释,采用牒经之说,条分缕析,使古奥深邃的墨经基本可读。其后,张之锐出版新考证墨经注(1921 年)、 墨子大取篇释义(1923 年)、伍非百出版墨辩解故(1921 年)、范耕研有墨辩疏证(1923 年)、胡韫玉有墨子经说浅释(1924 年)、张其鍠有墨经通解(1924 年)、邓高镜有墨经通释(1925 年)、鲁大东有墨辩

9、新注(1933 年)、谭介甫有墨经易解(1935 年)、杨宽有墨经义疏通说(1936 年)。1944 年,高亨出版墨经校诠。由于作者通晓古文字、音韵,取得不少成绩。二十世纪后半叶, 墨经校释相对薄弱,著作仅有谭介甫的墨辩发微(1956 年)、 墨经分类译注(1981 年)、姜宝昌的墨经训释、周云之的墨经校勘、注释、今译及研究墨经逻辑学(1992 年)等。墨家思想学说研究。 栾调甫说:“清儒治墨子者,不过校注而已,初无事乎其学也。”(二十年来之墨学)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把墨子校注推向高峰,为墨学研究新范式的诞生创造了基本条件。世纪之初,西方思想学说蜂拥而入,也为用新方法整理研究墨学提供可能。1904

10、 年,梁启超发表子墨子学说和墨子之论理学,标志着墨学研究新纪元的开始。其后,研究墨家思想学说的文章著作不断涌现,形5成了墨学研究的一个新高潮。胡适的先秦名学史和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用很大一部分讨论墨学,把近代西方的学术规范用于墨学研究,完成了墨学研究方法的近代化。值得一提的是,胡适首次夷平儒墨,把墨学看作一个发展演进并的过程,分墨子和别墨两章来考察。称墨子时代的墨学为“宗教的墨学”,而把“别墨”叫做“科学的墨学”。胡适重点研究的是墨家的哲学方法,并把墨家的哲学方法归结为“应用主义”。1921 年,梁启超出版墨子学案,明确提出, “墨学所标纲领,虽有十条,其实只从一个根本观念出来,就是兼爱。

11、”“兼相爱交相利”是紧密相连的。二十年代,研究墨家思想学说的著作还有陈顾远的墨子的政治哲学(1922 年)、王桐龄的儒墨的异同(1922 年)、张纯一的墨学分科(1923 年)、郎擎霄的墨子哲学(1924 年)陈柱的墨学十论(1926 年)、蒋维乔的杨墨哲学(1927 年)、钱穆的墨子(1929 年)等。1930 年,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出版,第一次把墨家分为前期墨家与后期墨家,这一分法一直为今天的学者所沿用。冯友兰认为, “兼爱”是墨子哲学的中心概念。1936 年,方授楚的墨学源流出版,提出“非攻”是墨子学说的出发点,把“兼爱”看作“非攻”理论上的根据。该书是墨学研究的又一本重要著作。上述学者

12、对墨子思想大多持肯定态度。与之不同的是,四十年代,郭沫若发表墨子的思想和孔墨的批判,指出墨子思想中最为特色而起核心作用的是“兼爱”与“非攻”一组文章,但他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一套学说并不重在爱人,而是重在利己”。墨子是奴隶制的拥护者,为王公大人服务。二十世纪下半叶,又有一批墨学研究论文和著作发表或出版。任继愈的墨子出版于 1956 年,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墨子的专著,它分析了6墨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墨学的阶级性,概括了墨子的历史地位。1957 年,栾调甫的墨子论文集研究出版,其中的墨子科学对墨子中蕴含的科学思想作了简明的论述。文革后,墨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1

13、年,詹剑峰的墨子的哲学与科学出版,该书在对墨子作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重点从哲学和科学两个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则在墨子新探本(见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指出, “非命”“节用”(重视生产), “交利”“兼爱”(乐园空想),和“天志”“尚同”(宗教专制)构成了墨子思想体系的三大支柱,而且它们相互渗透,很难分割。杨俊光的墨子新论(1992 年版)对墨子思想作了全面的阐述,指出“尚同”是墨子政治思想第一义,“兼爱”则是伦理思想的核心。孙中原是这一时期的墨学研究专家,九十年代,先后出版了墨子及其后学、 墨学通论、 墨者的智慧、 墨学与现代文化,对墨子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检讨,尤其是对前贤较少涉及的墨家军事学说、墨

14、学的现代价值作了详尽的探讨。又由于他是治中国逻辑史的专家,对墨家逻辑学说的论述更为详尽。九十年代出版的有关墨学著作还有邢兆良的墨子评传(1993 年)、秦彦士的墨子新论(1994 年)、张永义的墨:苦行与救世(1996 年)、崔清田的显学重光(1997 年)等。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墨子研究论丛三册以及齐鲁书社的墨子研究论从第四册,由张知寒主编,则是集体研究成果。二十世纪还出版了一批专门研究墨经思想的学术专著。杨宽的墨经哲学(1937 年)、沈有鼎的墨经的逻辑学(1981 年)、陈孟麟的墨辩逻辑学(1983 年)、方孝博的墨经中的数学和物理学(1983 年)、朱世凯的墨经中的逻辑学说(1988

15、年)、杨向奎的墨经数理研究(1993 年)等对墨经中蕴含的哲学、逻辑学以及自然科学思想作了不少探索。台湾地区的墨学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较有影响的有王寒生的墨学新论7(1953 年)、高葆光的墨学概论(1954 年)、陈拱的墨学研究(1964 年)、王冬珍的名墨异同考辩(1969 年)、史墨卿的墨学探微(1975 年)、蔡仁厚的墨经哲学(1978 年)、光晟的道墨新诠(1988 年)等。严灵峰还为整理墨子研究资料做了大量工作,1969 年, 墨子知见书目出版,收集秦汉至本世纪六十年代各种版本及专著 240 余种。1979 年,他编辑的墨子集成出版,影印汇集历代墨子的重要版本及注释、研究著作九十余种,是极其重要的墨学研究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