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33432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雨巷再别康桥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雨巷再别康桥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雨巷再别康桥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雨巷再别康桥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雨巷再别康桥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雨巷再别康桥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雨巷再别康桥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巷雨巷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2、理解诗歌意象,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朗读品味,理解诗歌意象。教学难点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一、导入课文 沁园春 长沙里,我们一起领略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豪迈大气,今天让我们撑一把油纸伞,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聆听潇潇春雨,感受 20 世纪30 年代知识分子的心声。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1、播放雨巷背景音乐,老师以低沉、伤感的语调朗读诗歌。学生倾听,体会本诗的感情基调明确: 凄美、伤感、哀怨、惆怅整体上给人一种朦胧的意境美。2、学生反复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和诗歌的意境美。3、指定一学生和着背景音乐有感情朗读诗歌。诵读指导:感情基调把握准确

2、,要知道忧伤并不等于无力,不能让人觉得软绵绵的,要从内心体会。语调节奏轻重处理:如第一节最后的“姑娘” ,第二节“哀怨又彷徨” ,第三节“彳亍” ,第四节的“飘过”等等地方要重读,声音要舒缓,不要急。 4、思考: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明确: “我”彷徨在雨巷,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但是,最终还是与她擦肩而过。三、研读诗歌,探究意象 诗人在诗歌里往往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艺术境界,叫意境。1、本诗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明确:油纸伞 雨巷 丁香 篱墙 我 丁香一样的姑娘2、具体赏析,这些意象具有哪些象征性内涵?油纸伞

3、: 复古、怀旧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着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于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独特的意象。雨巷: 悠长、寂寥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 如何理解“巷”这个意象?诗中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巷”呢? 分析: 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 “巷”可以说是他很熟悉的景。作者用“悠长、寂寥”来形容“巷”:“悠长”写出了小巷的幽深;“寂寥”表明了这是一条空巷。这时候的“雨”应该是怎样的雨?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4、雨是细雨 分析: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秦观浣溪沙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贺铸青玉案 )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产生伤感(诗歌用“哀曲”来形容“雨”这一意象)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篱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 “颓圮”写出了小巷的残破,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小巷里有“颓圮的篱墙” , “颓圮”写出了小巷的残破;还有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 丁香一样的姑娘 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

5、的巷道, “我”的心情同样也是湿漉漉的,然后“我”却“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为什么是“丁香一样”呢? 分析: 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摊破浣溪沙 李 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碧波三楚暮, 接天流.代 赠 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所以说,丁香总是和“愁”联系在一起,而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6、诗中如何描绘“姑娘”和“丁香”之间“一样”的地方? 明确: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哪些地方体现姑娘的忧愁呢? 明确: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 “静默地走近” 、 “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充满忧郁、哀伤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美丽高洁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哀怨彷徨哀怨又彷徨;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走近、飘过、像梦一般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雨巷消了颜色、散了芬芳、消散了太息般的眼光、消散了丁香般的惆怅缥缈、空虚、美好转瞬即逝我“一切景语

7、皆情语”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联系全诗,找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 明确: 独自、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分析:“我”是个怎样的形象?“我”是个怀着“希望”的,有美好理想追求的青年形象,但又是孤独、迷茫的。四、知人论诗,把握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有句话叫“知人论诗“,只有了解了诗人及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作。 1、作者简介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代表作雨巷 、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集望舒诗稿 、 望舒草 、 我的记忆 。戴望舒曾在

8、1925 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期间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从中汲取了朦胧的意象和阴郁的情调,以及表现潜意识的隐喻、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 雨巷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诗中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2、背景材料 此诗写于 1927 年的夏天,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戴望舒也是些革命青年中的一个,他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热

9、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 年 3 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因此,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3、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把握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及主题雨巷是一首运用象征手法的抒情小诗。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象征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学生思考探讨,各抒己见)。雨巷: 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姑娘: 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

10、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表现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表面上是说姑娘,实际上是在说诗人自己。他因为理想难以实现,心情是冷漠,凄清又惆怅的。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虽然理想渺茫难以实现,但诗人仍然怀着对

11、理想的追求和憧憬,继续追寻着丁香一样的姑娘。小结: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又带着淡淡忧愁的姑娘,这个姑娘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又希望自已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散了她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一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表现了理想幻灭后空虚和伤感的心境。主题: 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本诗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破灭,反映了现实的压抑和失望,是迷惘与痛苦

12、的知识分子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可能认为是一首爱情诗,反映了失恋的苦闷;也可理解为哲理诗,表现对理想的追求;也可能理解为政治诗,对革命未来的彷徨等等。学生的各种观点看法,言之有理,皆可给予肯定。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五、朗读诗歌,再次体会诗歌意境美1、播放雨巷视频,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意境美和作者情感。2、学生齐读本诗。六、总结全诗用象征的手法,表现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全诗节奏舒缓悠扬,意境

13、朦胧凄清,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巷诗人特有的风格。六、作业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教学目标1、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2、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重点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难点感知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 法以诵读为主,教师从旁点拨指导,学生反复朗诵鉴赏诗歌之美。 教 具 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

14、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二、作者及背景介绍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1922 年先后在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 。他一生留下四部诗集: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 云游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 年兼任中华书局编

15、辑。1930 年,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康桥,英国的学术、文化中心,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也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1920 年 10 月1922 年 8 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 24 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这首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旅游欧洲的归途中,时值 1928 年 11 月 6 日。这次重游康桥是在一个夏天的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对往事美好回忆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但遗憾的是,由于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迎接他,于是,他就一个人漫步在七八年前曾生活过的地方,感受那美好的回味。在他乘船离开马赛归国途中,在汹涌澎湃的海涛声中记下了重返康桥时的感受。 三、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1、欣赏配乐诗朗诵视频或老师亲自示范朗读。2、学生根据个人体会,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老师指导。语气:舒缓、轻柔、低沉(悄悄、轻轻、沉默) 3、指名学生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