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33303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职业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试论职业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职业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职业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职业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 教育【摘要】:我们要充分利用自然美在语文教材中的运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彩的自然美,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并借助于课文中的自然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创造美的才能。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自然美,先必须了解自然美的内涵及课文这个特定环境中自然美的本质,然后针对它的内涵和本质进行教育。 【关键词】:职业中学语文课文自然美审美教育 职业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绵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如“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的天山景物

2、(天山景物记),色彩素淡朦胧、旋律和谐悦目的荷塘月色(荷塘月色),雄奇峻拔、文物荟萃的泰山奇观(雨中登泰山)。可以说自然美在语文教材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彩的自然美,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并借助于课文中的自然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创造美的才能。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自然美,先必须了解自然美的内涵及课文这个特定环境中自然美的本质,然后针对它的内涵和本质进行教育。一、自然美的内涵及本质 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的美。 “所谓自然事物,也是指自然发生而不 依存于人或

3、社会关系的纯自然的事物。 ”自然美的内涵的丰富性,决定自然美的本质的多元性。关于自然美的本质,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笔者根据自然美在语文课文2中的表现,认为至少有如下特点。 第一,自然美具有物理属性。自然美与社会美不同,它是侧重于形式美的,由一定的自然物质属性构成的自然美的形式,它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而存在。也可以说,课文中美的自然景物是对社会现实中具体的自然景物的描绘,离开了社会现实中自然物的物质特性本身,就无法描绘出自然美。 第二,自然美还具有社会属性。自然美虽以自然物的物质属性为基础,但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作者对现实中自然美的描写,不是纯客观的描摹,而是对自然物的物理属性进

4、行选择、想象、加工过的,这些自然物的物理属性必然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课文中的自然美不仅仅反映了现实自然景观的形态,而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自然景观的认识和评价,更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因而带有作者鲜明的情感性和创作性。同一自然景观,由于作者选择描写的角度不同,作者的经历、身份和当时的情感不同,描绘出来的美也会不同。 第三,课文中的自然美是由语言艺术符号描绘的。它不像绘画、雕塑等那样直接展示出自然景物的形状、色彩、变化形态,需要读者利用自己以往的生活经历,见到自然景观,联系起来在脑海中浮现,才能达到理解,常常因读者的生活经历不同,见过相似的景观不同,重新组合的表象也不同。 二、自然美的审美教育 1.

5、入景。自然美的审美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入景”。 由于课文中自然美具有间接性、模糊性的特点,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够欣赏到它的美,有的学生领会语言文学能力差,有的学生在以往的现实生活体验中没有这样的经历,那么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并适当带学生到风景区去实地参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直观体验,真切地感受课文中的自然美。入景的具体方法有很多。 3(1)朗读法。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音乐美,写景状物也出神入化,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朗读。有声有色的朗读,能渲染气氛,激发情感,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 (2)直观法。利用图片、科教片、风光片等直观教学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

6、验和感情认识,增强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3)描绘法。学生不可能直观地看到教材中涉及的所有的美好自然风景,教学时,就靠我们教师利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去描绘课文中的美景,让美景再现学生的眼前。令人心醉,似乎让学生闻到了庄稼的芬香,看到了农民丰收后喜悦的笑脸。此外还有很多人景法。如类比法、带入法等,不一一赘述。 2.出景。除了把学生带进教材的美景中去,让此情此景变为学生的我情我景,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跳出教材,领会作者描绘自然美的目的和课文的内涵,培养自己描绘自然美的能力。如果说只有引导学生“入景”,才能让学生领略课文中的自然美,那么,也只有引导学生跳出教材“出景”,才能让

7、学生高屋建瓴地理解自然美的本质。 根据自然美的社会属性,作者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人们总是把自然美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带上人类的主观色彩,作者写景的真正目的是写人,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写作目的。那么,我们在教学课文中的自然美时,要引导学生跳出自然景物,去发掘作者描绘自然的深层内涵。 (1)由景理情。情是景的基础,景是情的表现。在课文中,以美景抒乐情,以坏景抒哀情是极常见的,也有些课文用乐景写哀情,或用哀景写乐情。那么在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美时,必须联系人物的心情,即由景理情。 (2)由景想人。课文中的景物和人物密切相关,因为人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4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作

8、为反映生活的作家,写景常常是为了写人,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性格。 (3)由景想义。 “义”是指文章的意义、主旨、中心思想。文章的意义常常体现在作者的描绘的生动的画面之中。 “画中有诗”。生动的画面又常常由美丽的、多姿多彩的自然景物组成。 (4)由景写景。语学教学,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理解作者描绘自然美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培养和训练他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表现美,即由欣赏课文中的美景到自己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美景。课文中很多自然美可供学生借鉴模仿,教师可指导学生走由模仿到创造、由观察积累到练习创作的道路,培养学生描景状物、表现自然美的能力。 总之,教材中的自然美,因经作者的审美处理,比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人心,更给人以美感。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自然美,根据自然美的本质属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欣赏自然美,表现自然美,以期陶冶情操、启迪睿智,造就一代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