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98例临床分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960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98例临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98例临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98例临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9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98例临床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 98 例临床 分析【摘要】 目的 健脾理肠片治疗 98 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 98 例慢性腹泻患者,经肠镜检查,排除其他特异性肠道疾病,辨证标准为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者以健脾理肠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显效率比对照组高 25.4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腹痛、黏液血便、纳差、乏力、腹部压痛消失率分别比对照组高 20.02%、27.57%、28.13%、46.61%、20.49%,复发率比对照组低 15.83%,说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脾理肠片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显。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

2、炎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也是常见难治疾病之一,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特点。我们采用中药对本病 98 例进行对比分析,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由门诊或住院的慢性腹泻患者,经肠镜检查,排除其他特异性肠道疾病,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1992 年 9 月在山西临汾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上,制订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UC)的诊断、辨证标准为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者,作为临床研究

3、对象。21.2 一般资料 治疗组 64 例,男 35 例,女 29 例;平均年龄 54.1 岁;职业:工人 21例,农民 11 例,干部 16 例,军人 9 例,无职业 7 例;肠镜检查:病变部位在直乙结肠交界 52 例,左半结肠 7 例,右半结肠 5 例;中医辨证为脾气虚证 43 例,脾阳虚证 18 例,脾肾阳虚证 3 例;临床类型:慢性复发型 47 例,慢性持续型 17 例;病变程度:轻度 22 例,中度 27 例,重度 15 例。对照组 34 例,男 14 例,女 20 例;平均年龄 52.3 岁;职业:工人 11 例,农民 4 例,干部 9 例,军人 4 例,无职业 6 例;肠镜检查:

4、病变部位在直乙结肠交界 23 例,左半结肠 5 例,右半结肠 6 例;中医辨证为脾气虚证 30 例,脾阳虚证 4 例;临床类型:慢性复发型 33 例,慢性持续型 1 例;病变程度:轻度 19 例,中度 13 例,重度 2 例。1.3 发病诱因 治疗组:劳倦过度 32 例,情志不调 11 例,外感寒冷 9 例,饮食不节 12 例。对照组:劳倦过度 17 例,情志不调 9 例,外感寒冷 4 例,饮食不节 4 例。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健脾理肠片(0.4 g/片),3 次/d,46 片/次,重症酌增,症状控制后减量至 24 片,口服,7 天观察记录 1 次,重症随时观察,20 天 1 个疗程,服

5、药 23 个疗程复查肠镜,忌食辛辣油腻,注意调畅情态,感冒发热停服。对照组用广州陈李季药厂生产的补脾益肠丸,3 次/d,每次 69 g,重症 12 g,疗程禁忌同治疗组。两组重症均配合对症支持疗法。2 结果2.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消失,6 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纤维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较治疗前康复愈合 6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纤维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较治疗前康复愈合 30%以3上;无效: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 2.2 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显效率比对照组高 25.49%,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6、说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 1。2.3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观察 治疗组腹痛、黏液血便、纳差、乏力、腹部压痛消失率分别比对照组高 20.02%、27.57%、28.13%、46.61%、20.49%,说明健脾理肠片有显著的益气健脾、镇痛止泻、标本兼治功效。见表 2。表 1 两组疗效观察表 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观察表 3 两组治疗前后肠镜观察 注:肠镜钳除2.4 治疗前后两组肠镜观察情况 溃疡收口,便血改善,循环中免疫复合物下降,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说明健脾理肠片对肠黏膜病理改善和溃疡修复有显著疗效。见表 3。2.5 治疗前后大便常规观察 治疗组治疗前大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和脓细胞各 62例

7、,治疗后消失各 61 例,消失率 98.39%;对照组治疗前大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和脓细胞各 32 例,治疗后消失 20 例,消失率 62.50%,治疗组消失率比对照组高35.89%,明显优于对照组。2.6 复发观察 我们对治疗组患者 24 例,对照组 5 例 6 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复发 1 例(4.17%),对照组复发 1 例(20%)。两组相比,治疗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 15.83%。究其复发之因,均由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所致,但复发症状较轻,再予健脾理肠片和补脾益肠丸治疗后,症状很快控制或消失。说明健脾理肠片和补脾益肠丸均有抗复发治疗作用。3 讨论4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历史悠久,本

8、病与中医学的“大瘕泄”、 “肠癖”、 “痢疾”、“滞下”或“泄泻”诸证相类似。中医理论认为, “大瘕泄”、 “痢疾”之证其病因,不外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种。早在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泄泻叙论曰:“湿热之气,久客肠胃,滑利而下,皆外所因;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本散,必致溏泄,皆内所因;其如饮食生冷,劳逸所伤,皆不内外因。 ”本病之病机核心是肝脾失调,气滞内壅,肺肾失生,水津代谢受阻,引发大肠传导功能障碍,经络受阻,浊毒久伏,正气受伤,不能束邪,毒邪必逆于大肠肉理,外损脂膜,内伤大络、小络、结络、毛脉。其主要症状有:腹泻,里急后重,黏液便及痉挛性腹痛,可持续数月,亦可间断发作,病程往往迁延不愈。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日益深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医药治疗本病亦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