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骨干教师创造力的培养──从活的教具谈起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9379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骨干教师创造力的培养──从活的教具谈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美术骨干教师创造力的培养──从活的教具谈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美术骨干教师创造力的培养──从活的教具谈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美术骨干教师创造力的培养──从活的教具谈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骨干教师创造力的培养──从活的教具谈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骨干教师创造力的培养──从活的教具谈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美术骨干教师创造力的培养从活的 教具谈起摘 要:美术骨干教师的培养是当前美术教改的重要举措,而创造力的培养又是美术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和核心问题。本文通过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具创新和使用的若干案例分析,揭示美术骨干教师创造力的培养必须努力做到: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多向思维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突破传统教学规矩;教学方法求异,激发创造灵感;塑造高尚人格,提升创造内驱力。创造力水平是美术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当前的美术教育改革,为美术教师创造力的培养和创造成果的展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要充分运用和珍惜。关键词:美术骨干教师 教改 教具创新 创造力一堂小学低

2、年级美术课正在进行,只见一位青年女教师捧出一个小玻璃水缸放在投影仪上。投影仪一开,大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一群游动着的小蝌蚪。小蝌蚪的身体通过投影,反射到屏幕上的影子或清晰,或模糊。它们扭动着小尾巴,或聚或散,犹如一幅变动着的水墨画。孩子们先是一愣,接着完全被屏幕上活生生的画面吸引了。有的小朋友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此时老师在黑板上用工整的楷体字写上了本课的课题成群结队的小动物。这种使孩子们眼前一亮的、活的、生动的教具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以后课程的进行就始终洋溢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气氛,屏幕上不断变换着的“活”的画面,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成群结队的小动物们聚散疏密的自然美。很直观、很容易地理解了点的疏密、对比

3、所体现的节奏和形式美感。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堂美术课是在浦东一所农村中学进行的。课题为中国画梅雀图,执教的2也是青年教师。中国画是传统艺术,但对于地处偏远的农村孩子来说,虽然见过,但到底如何画,还是非常陌生的。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如何画,还要使学生了解梅花的枝干组织,疏密穿插关系,即“出枝”方法等深一层次的形式美法则。在此之前,不少青年教师也上过这堂课,但难免会使学生陷入机械临摹,一知半解的境地,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与操作积极性。只见这位青年教师从容地拿出一把枯枝,挑出一根较粗的在投影仪上一放,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梅”的主干,再加上几根较细的,于是“梅”的枝条也形成了

4、青年教师边讲边拨弄着那些小枝条,把梅的出枝规律分析得清清楚楚。接着,她又让学生上讲台摆弄树枝,并引发各组学生讨论:怎样“摆”枝干,梅树才是最美的?中国画梅花出枝的疏密、长短、穿插、曲直等形式美法则的学习就在这种愉快而热烈的树枝游戏中进行着。当学生在画梅时,那种大胆和自信,俨然已成了熟练的中国花鸟画家了。这两堂美术课无疑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气氛活跃的例子,而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源于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的教具。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一堂生动的美术课就是美术教师的艺术作品。一个活的教具,一种生动的教学手段的发明使用,往往是一位教师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结晶。我以为骨干教师的培养,其核心和本质也是

5、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以下几条是应当努力做到的。一、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模式即多向思维模式。长期以来,抑制青年教师思维活跃的重要原因之一,往往在于我们提供了太多的“榜样”,通过各种教学观摩和教学评比引导他们用单一的思维方法向“榜样”靠拢,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对“榜样”的进一步模仿3无益于创造力的发展,结果往往造成“近亲繁殖”,使青年教师的成长成为单一的样式,导致青出于蓝而难胜于蓝。 “榜样”的提供是必需的,然而我们应当引导青年教师研究和讨论“榜样”形成的过程,从中得到启发,悟出规律,从而运用规律,走自己的路,通过努力也成为另一种新的“榜样

6、”。使用活教具的那位青年教师,是受到别人使用片剂重叠在投影仪上并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启示。但是,她并没有也去使用片剂,而是借助片剂重叠投影的原理,用发散思维,联想到生活中活生生的形象也许在投影仪上能产生极为生动的动画一样的效果。于是将设想变为现实,在教学实践中被证实效果更好,与画面更贴近,从而更受学生的欢迎。如果她用同向思维,虽拼命努力,仍为片剂所困,那就很难有所创新了。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但却引发了我们对青年教师创造力培养的思考。示范课、研讨课在某一方面都是一种“榜样”的提供,是一种学术交往。应当善于利用“榜样”去研究“榜样”,但绝不为“榜样”所困。以“榜样”激发创造灵感,提倡多向思维方式

7、,是符合青年教师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的,也是其创造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二、提高信息素养,改变教学观念我国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由于长期以来对美术学科的不重视而导致严重滞后的状态。一种认为美术教师“画得好就教得好”的习惯偏见,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美术教学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有人认为对美术骨干教师的培养,就是让他们多画,多学技术,美术技能水平高了,教学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于是对专业技能再学习的呼声远高于对美术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美术教育信息获得的呼声。近年来这种状况已有所改变,因为大部分人已经发现,绘画是一门艺术,但美术教育教学更是一门内容和形式更为广泛的艺术。只提高自身的美术专业技能,对于在素质教育大政

8、方针的指引下,作一名称职的美术教师还是远远不够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4展,为美术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信息获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迅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理论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为青年美术骨干教师提供了大量国内外美术教育信息,推荐了一大批美术教育理论书籍,并结合美术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就一些教育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对于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对美术教育深层次的思考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信息的广泛收集和积累有利于激活创造灵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接受信息量最多、最善于思考者,其创造思维也最活跃。提供国内外的教育教学理论信息和模式的目的并非让他们去仿效,而是引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教

9、学实践综合所获得的理论及教学信息进行梳理,提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如西方现代美术教育,以罗恩菲尔德为代表的“工具主义”主张的“儿童中心论”和以艾斯纳为代表的“本质主义”主张的“学科中心论”,骨干教师在学习讨论中一致认为,两种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其道理,如果绝对偏执一种而排斥另一种教育主张,将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限于片面。只有借助两种学派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实情,取长弃短,才能明确我国美术教育的定位问题,才能在坚实的理论支撑下,对美术教育的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骨干教师的创新教学行为不是直觉和经验的结果,而是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广泛的信息收集加上反反复复的实践酝酿

10、的结晶。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打破传统的教学规矩美术骨干教师的定位是高一层次的。新教师从走上讲台到熟悉讲台掌握教学规律是一个从无法到有法的过程。一旦掌握了规律,能学会运用规律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且在美术教师这一群体中成为佼佼者,就是骨干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基本要求就是具备创新能力,然而要有创新就必须首先否定自我,否定原来的规矩。这是一种大的飞跃,但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必须有极大的勇气和献身精神。5例如: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规矩和模式,无非就是讲授一操作一交流三段式。所谓公开课和“榜样”也就离不开这三段模式。这种“三段式”其实是传统美术教学过于注重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所致,

11、如果教学过程设计为此“三段式”所困,即使在某一段中有所改革,也是“换汤不换药”,没有大的创新作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理论上对“三段式”提出了质疑。通过对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其他学科常用的发现法、情境法、问题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学习研究,在骨干教师中首先向“三段式”挑战,打破陈规旧律,进行大胆的教学过程创新设计,形成了三段交融式、多段式、多段结合式的新格局,营造了美术课堂教学活泼愉快、新鲜热烈的氛围,搞活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前面提到的那位农村中学青年美术教师的“梅树出枝”教学方法的探索就是一例。她认为:平铺直叙地先讲授梅树出枝的要领,太枯燥乏味

12、,学生肯定不感兴趣。于是,一开始就让学生在投影仪上摆弄枝条,在游戏中体验“出枝”的趣味,在讨论中发现枝条组合的美的规律,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技能的积极性。美术课堂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进行角色对换,才能产生创新的设想。四、教学方法求异,激发创造灵感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使美术教材面貌焕然一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了教学目标,但是都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方法,这就为美术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以教材为蓝本进行再创造。在美术骨干教师培训中,采取“一课多法”的教法求异研讨活动,能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灵感,拓展教法设计思路。例

13、如,小学二年级奇妙的面具一课,我们曾要求四位青年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6同时执教此内容,并向其他学员展示。结果,同一课题呈现了四种不同的教法样式。有一开始老师就和学生一起玩面具的游戏式;有老师和学生一同戴着面具演戏的体验式;有用动画和录像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戏剧中的人物面具的讲授式;还有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戏剧小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情境式。同一课题用多种不同的教法,既体现了不同教师的性格个性、教学追求和教学素养,又对其他学员是一种创造灵感的启发和激活。教学方法求异营造了一种带有竞争性的学术交流氛围,而这种氛围正是创造力提升的有利因素。五、塑造高尚人格,增强创造内驱力美术作品的创作体现了画家的人格魅力,同样

14、美术教学也是美术教师人格力量的表露。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法,同样的学生,甚至上课时说同样一句话,不同的美术教师,教学效果就不一样,有时相差甚远,其原因就是人格力量的不同。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理想、兴趣以及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等,甚至教师的仪表、风度、语言、手势、生活习惯等等都会成为一种权威形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通过教学环境去间接地作用于学生。笔者曾作为一名青年美术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评委,听了几十堂美术课。大凡课上得生动、有创意的青年教师,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肯定十分融洽,而且深受学生的欢迎。例如:某中学的一堂题为透视知识的美术课,美术老师为了把这堂枯燥乏味的课上活,利用了许

15、多业余时间制作了教学互动性课件。设计了一个对浦东陆家嘴地区东方明珠、经贸大厦等现代建筑的平视、仰视、俯视的虚拟环境。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一个旅游观光的情境,由学生担任导游和游客。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把平视、仰视、俯视三种透视知识分析得淋漓尽致,演绎得生动活泼,学生围着老师欢呼雀跃,下课铃响后还在讲台周围意犹未尽。笔者情不自禁地问学生:7“为什么这样喜欢美术课?”学生回答:“每次上美术课,老师都有新鲜的课件给我们看。老师和我们就像朋友一样”美术教师具备了高尚的人格,则视自己的事业为生命,必然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全身心地扑在美术教育事业上,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也必然会不满足于自己的教学现状,不断地否定自己、努力探索、积极创新。事实证明,一个人的人格越是完美,其创造欲望就越强烈,创造灵感的显现越是频繁,创造能力就越强,创造成果就越丰富。对于美术骨干教师来说塑造自身高尚的人格应当成为终身的努力目标。美术骨干教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美术骨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把塑造健全人格作为主线贯穿到各项培训内容中去,把培养创造能力作为重点。作为培训者更应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以甘为人梯的精神培养青年教师成才。以自身对美术教育事业的忠诚和不懈追求、积极的探索精神,去激发青年教师的事业心,点燃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