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我给学生“金钥匙”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806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我给学生“金钥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教学中我给学生“金钥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教学中我给学生“金钥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我给学生“金钥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我给学生“金钥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教学中我给学生“金钥匙”如何给学生以“钥匙”,让他们自己开启知识宝库之门,是多年来教师们不懈思索的问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正说明传授方法的重要性吗?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才”的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仅靠死记硬背,照搬教条取得高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们在重视知识的同时,更重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即授以“钥匙”的过程。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载,取名家之长,结合自己体会,试图给学生以“钥匙”。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到“我爱学” 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浓缩在语文教材里。 “窥一斑可见全豹”,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既可以领略到

2、中华文化的魅力,又可以得到精神的享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教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有偏颇的认识。有的人认为语文好学,没有连贯性,十天半月不学也跟得上,于是上课吊儿郎当心不在焉,课下更是把课本练册束之高阁;有的人认为语文难学,理由是语文知识范围广面积大,不好把握,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更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不知道学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学?这些问题困扰着学生,也同样也困扰着老师。语文看似容易做起来难,认为容易不值得费功夫去做,那就大错特错了,你一懈怠它就变得难了,变得让人望而却步,并产生畏难情绪,渐渐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 语文课究竟该怎样上

3、才好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你越是为出成绩照本宣科的死讲,学生中规中矩的死学,适得其反,却没出成绩;反之,你只求耕耘莫问收获,跳出课本这个小圈子,把一节课上的有声有色,考试成绩还真错不了。这样的结果真值得我2们仔细回味:不要死水一潭的课堂,要有感动力的课堂!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语文课不是讲评书,更不是看电影。它没有悬念迭起,也没有惊险不断。在课堂上怎样做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呢?这需要教师的课前谋划,更需要教师现场发挥。谋划和发挥都不要离开“感动”这个前提,教师一定要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学生。 法国作家法郎士说过:“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醒年轻心灵天然

4、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心以后得到满足。 ”作家提到的“好奇心”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好”。有了这种爱好就不会把分析课文当成苦事,把写作文当成难事,把预习课文当成闲事。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不假。 我曾在一年级现代文教学中以朗读训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做法是:从所学课文中选择适于朗读的文章,作技巧上的指导后,让学生分组练习;再以组为单位选出代表,然后利用一节课时间让“选手”角逐“朗读能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利用举办朗读比赛这个机会,既把课内课外学习联为一体,又使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同时,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口才及能

5、力,真是一石三鸟。我平时比较注重对课文的范读,恰当注入自己的感情,让学生有欣赏艺术的感受,激发他人朗读的欲望,由朗读带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给生字注音,为生词释义,每学新课之前他们已主动查好,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 在我们的必修教材中,现代文好读易懂,大家比较喜欢学;可文言文不易读懂,课堂气氛不易活跃,学生就不太爱学了。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要想方设法把“这顿饭”做得有滋有味,调动学生参与的“胃口”。 为此我大胆的做了点点滴滴的尝试。在讲项脊轩志一课时,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口头作文难忘的爱和谈谈自己3的理想等环节。以上环节,如果老师把握时机参与其中,那课堂氛围究竟如何呢? 下面我谈谈教学中的几朵花

6、絮。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文章如行云流水,舒展自如;笔墨纡徐平淡,悱恻动人,读之如品佳茗,余香久在,回味无穷”。老师对文章的一番赞美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望,接下来老师顺势利导,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文言文不好读,断句把握不准,感情也难以表达。老师先是激发同学们对分角色朗读品头论足,掌握朗读技巧,然后顺水推舟给同学们做个范读,老师饱含深情的朗读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老师饱满激情的声音在静静的教室里回荡,像丝丝春雨滋润着学生饥渴的心田。老师读完了,稍稍迟疑,同学们的掌声激越的响起,课堂氛围立马活跃起来。接下来的环节,大家摩拳擦掌,踊跃参与。 在谈理想

7、的环节时,老师及时点评并现身说法,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年轻的时候,我也有许多梦想:想当军人,浴血沙场;想当医生,救死扶伤;想当乡长,造福一方太多的梦想让我迷茫,而一次劳动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一天,我站在猪圈里出粪,手上衣上沾满了粪水泥浆,劳动的艰辛让我有了新的理想:我要当一名教师,帮助成百上千的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我要努力学习,今天我拿着脏兮兮的锨把子在猪圈出粪,明天我要手握洁白的粉笔在三尺讲台耕耘!话音没落,掌声已骤然响起,那样热烈,那么持久 在讲李密的陈情表时,由古时的以孝治天下,谈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一个分析比较,让学生懂得现代的孝道观:二十四孝的糟粕我们坚决摒弃,其中的精华

8、我们还是必须要继承的。作为一名学生,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爸妈洗一次脚,捶几下背;在校认真学习,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事,不让父母为自4己担心,珍惜青春年华,不虚度光阴等等。做到这些就是在尽孝道。 老师的刻意投入,让一篇篇看似平淡的文字,有了生命,有了感情,有了色彩。语文课如此有趣,学生能不爱学吗? 二、老师指出方向,学生跋涉有路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形象的指出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我听过许多同行讲课,大都是“竹筒倒豆子”式问题答案和盘托出,激不起学生思考的涟漪。课堂上,教师讲得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昏昏欲睡或心不在焉,有的教师讲课突然停止问一位大睁眼睛的学生:“我讲

9、到哪个问题了?”学生不知所言,无语沉默。可见“包办式”学习太不合时宜了!针对此弊病,我引导学生总结出预习见疑五要素:结合注释查疑难字词;划分文章层次;归纳文章中心;分析写法技巧;精读重点文段。为学生发现问题标明思考的方位,洞开钻研之门径。 古人云:“学贵有疑”。还必须引导学生勇于质疑,鼓励学生消除顾虑,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同教师争鸣,让学生从唯师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教师应做灯塔,让学生如小船,乘风破浪去抵达既定的目标;学生做旅人,而教师则是路标,思考的路让学生自己走。指导学生在思考时要善于联想, “举一隅而以三反”,思考问题要以教师讲得“一”为基础,用“三”来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发散思维。 教师要鼓励学生勤想、敢想、善想。我想,如果把学生培养成敢想敢干、能言善辩的一代新人,那么我们国家走向富强之路还会远吗? “师傅领进门,修炼靠个人”。当教师们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精心设计训练项目,指导训练方法,不就是为了领他们进“门”,修炼成独立一方天空的栋梁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