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迁移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8016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迁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迁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迁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迁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迁移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是一个人同外界交流的重要手段。阅读,是一个人提高个人修养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更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认识我们祖国古代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那么,对于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让学生达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这一要求,是我们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是我们的责任。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的语文阅读呢? 一、注重学生的课内现代文的阅读,并进行课外迁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标中对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对“课文”的阅读,要求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文学作品”的阅

2、读要求是“欣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领悟内涵,品味语言,二是体验情景,并能说出体验,三是评价作品的思想倾向。 根据以上课标要求,我在教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朱自清的春一文时,进行如下的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行文的?二作者描绘春天景物时,描写了哪五幅画面?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答出了“盼春”、 “绘春”、 “赞春”;“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这篇文章是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课时,体味推

3、敲重要词句,领悟内涵,提炼主旨,阅读春草图时,体味重点词“偷偷地”、 “钻”、 “嫩嫩的”、 “绿绿的”,并学习了正面侧面描写;阅读“春花图”时,抓住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句子,从修辞角度欣赏了语言,并抓住“闹”字, “飞来飞去”,用“蜂闹”、 “蝴蝶”的飞来飞去,从侧面描写了花多、花香甜2等,这部分也涉及了实写虚写问题,讲解“春风图”时,重点讲解了描写角度的五个方面“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而分析“春雨图”时,重点交代描写顺序。 作了以上的分析后,很容易的引导学生理解了本文的主旨: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课内教学完成后,从课外找类似的文本享受春雨进行知识点迁移,在

4、训练这篇阅读时,设计的问题包括对语句的理解,描写角度,写作顺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等,这样做既是对课内知识点的巩固,同时也是为中考课外阅读的考查奠定基础。 二、文言文阅读教学指导 课程标准在阅读里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在教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一文时,我做了如下教学处理:学生自行朗读,指名朗读,对照书下注解译文,老师做重点字句的强调,并写在黑板上如:期、去、辄古今异义,通假字“不”的含义,还有特殊的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的讲解。在重点字词的处理中“是”“乃”的字义,除了本课意义外,进行了初中阶段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梳理,是,本文表判断,它还有“这”

5、的字义,那么当“这”讲的古代汉语中还有“斯”,例:孔子曰:“逝者如斯夫”,它的另外一个字义“对”,当“对”讲的还有“然”这个汉字, “然”在文言文中大多翻译成“样子”例如伤仲永一文中“泯然众人矣”;在讲“乃”这个汉字时,本课是“去后乃至”译为“才”,它的字义还有几种:(1)“是”“我乃河东人氏”, (2)“于是,就”如卖油翁中的“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3)“竟然”如桃花源记中的“乃不知有汉”,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全面。对文章的主旨的提炼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来完成,结合文章主旨而进行了课外文段的训练。我找来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背诺之人、吴起为信,这两篇短文除了主

6、旨相关外,还有许多初中阶段重点文言实虚词的3积累如:昔、期、其、亡、予、诸、向、若、盖、遂等。 在教授这篇课外文言时,应该注意设计一些问题以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文章开篇写商人于济水遇险,他有一句诺言是:(用文中的词语回答)2。商人获救后,他兑现了他的承诺吗?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4。同样是与人期, “友人”和“吴起”做法有什么不同?这种教学应该是很好实现了文本的迁移,初一就这样做,坚持下去,学生一定收获颇丰。事实证明,学生虽然初学文言文,但使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课外名著阅读教学 课程标准中对课外名著阅读的要求是

7、:重视课外阅读的过程,强调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对课外阅读对象做出了规定涉及了名著,我们初中阶段重点是十部,每学年要阅读两三部。 针对这一要求,我指导学生根据语文教材附录部分名著进行阅读,阅读方法课采用多种多样,如默读、朗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积累优秀词句,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通过这种课外名著阅读,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总之,指导学生合理有趣的阅读,体现了重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心胸和眼界也因阅读而更加开阔,通过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应变中考能力也会提高,是我的追求和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