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7977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效应(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摘要】针对音乐课缺少音乐美感,缺乏情感魅力这一问题,提出笔者 3 个方面的建议:1、教师的情感投入方面;2、丰富学生的情感方面;3、选择优化的教学方法方面。使欣赏者在音乐欣赏课中达到理想的情感效应,产生情感共鸣。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效应 前两年,本人有幸聆听了市十几位优秀青年音乐教师的音乐欣赏课,发现这些课中存在许多闪光点,但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却没被突出,这也是现在绝大多数中学音乐课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缺少音乐美感,缺乏情感魅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会使欣赏者产生种种生理、心理的效应,即情感效应。情感是音乐欣赏过程中贯穿着整个欣赏过程的心理线

2、索,审美体验离不开情感体验,情感共鸣是审美升华的极限。音乐欣赏教学不能忽视音乐中的情感效应,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1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实现情感效应的先决条件 “要想打动别人,首选必须自己打动自己”这是表演家的座右铭,其实适用于任何人,它对人的内在的艺术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这个职业更需要这种从内在修养中升华的人格魅力,从而为人师表,陶冶学生。 11 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对学生强烈的爱心。每一次举手投足,每一次交流,都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倍受关注。 12 音乐老师必须对作品具备丰富的审美情感。这是音乐老师必要的业务素质和心理品质之一,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是音乐作品艺术精感的传递

3、者。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认真反复地研究作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根据自己的知识见解和阅历,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引起自己感情上2的共鸣,然后有重点的有层次地将自己的情感共鸣传递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音乐教师必须有好学精神,严谨和谦虚的治学态度来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 13 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情感寓于音乐教学之中,用真挚的情感去启发感染学生,做音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传递桥梁。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感染力为学生示范。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或环境中获得音乐情感上的共鸣。 2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实现情感效应的有效手段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对象

4、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是受教育者通过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音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 21 引导学生能过自身的阅历或情感体验了解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一些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相似,其音乐语言的表达也很相近,领导学生用类比法欣赏体会并加以归类,丰富积累音乐。 22 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音乐课在学生中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聆听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3 注意扩大音乐欣赏的面,丰富情感体验。我们音乐教师首先要能对各种体裁、风格、时期、流派的作品加以选择,由易到难,有层次有重点的组织学生欣赏,把握各位作

5、曲家作品中情感的脉搏,引导学生体验各位大师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丰富它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3选择优化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情感效应的根本保证 31 创设情景以激情。 “设境”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设境手段很多,可以讲故事、观看绘画、音像资料等,通过情境的创设,将学3生视听觉调动起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设境可以营造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气氛。 32 启发想象以入情。学习音乐首要任务是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力,那再没有比倾听更重要的了,当音乐之手轻轻拨动每个学生心灵之弦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用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或富有诗意的描述,或用其他艺术手段,让

6、学生结合自身的阅历和情感体验来感知音乐通过教师的诱导,将学生领入音乐情境中。33 鼓励参与以动情。教学中要尽量多地采用综合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用自己参与来熟悉作品。教师适当鼓励,激发其参与表现,帮助他们体会成功感,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 34 激发创新以达情。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于创新精神,教育身负民族发展的重任,音乐创作本身也需要创新精神,音乐的每次再现都是再度创造。音乐的创造包含多方面的内容:用其他艺术手段再现音乐的精神思想,如舞蹈,绘画,诗歌,表演等;为音乐编排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改编音乐节奏,比较分析以求理解节奏要素的重要性:简单的歌曲创作,合唱改编,艺术处理等等。再创造练习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为求每一次创造都有新感受,引导学生根据乐意,把感受到的情绪、速度、节奏、力度、音色等要素表现出来,通过音乐创造活动创造意味,培养创新精神,从而更好的表现音乐,表现自我,引导学生主动地学,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音乐是情感艺术,教育更应是情感的育人艺术,音乐欣赏教学应以情感为着眼点,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起来,由感而发地学习和创造,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以乐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