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6669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21 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必然引起教育革新,革新的焦点将是如何培养能够应付未来社会挑战的高质量的人才,以及如何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以保证本国本民族在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可见,教育关系到人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而以学生为本正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充分的发展和体现。语文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语文作为中学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 一、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语文

2、是最不受拘束、最生动活泼又最丰富多彩的一门学科,是看似人人能教却又难见成效的学科。语文教学,效益欠佳,学生厌学,教师难教,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共识。注重基础知识,加强抄写训练,是应试教育强加给学生的作业,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语文的人文性,尽可能地解放孩子的空间,不能把语文教学变成单纯为一部分人升学服务,去搞题海战术,去押题、猜题,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全体学生每个人都爱读书、多读书、多看文学作品、多看古典名著,从优秀作品中汲取养料,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好为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学目标,是学习语文的前提。语

3、文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安排注重单元之间的衔接性,教学目标的制定反映了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递进,要求认知层次水平也由低水平到高水平。这是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细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是使语文教学成为以确定教学2目标为起点、以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期语文目标为重点的教学管理过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针对作文教学在阅读中重点加强文中词句、修辞手法作用的赏析,以及描写性、抒情性句子的把握,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语文能不能学好,完全取决于

4、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又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无论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有两点必须强化:一是“引趣”。中学语文书上的课文,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佳作,重点在于多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二是让学生“会学”。要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通过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感染学生,使其明辨是非善恶、分辨对错美丑,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搭桥铺路,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让阅读的枝头缀满个性的花朵。语文教学就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

5、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于人们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文化修养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其面对文本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只有课堂上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特长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养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二、强化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实施素质教育,

6、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是3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教学活动是学校中用的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是所有学科课程。语文课的人文性,奠定了它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学注重德育教育,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给语文提出的重要要求。 1.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视野和艺术品格,创作中都对自然与生活的中美进行过一番独到的选择和刻意的加工,创造出超现实和自然的艺术美,学生常能从中发现和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的或忽略了美的事物,并为之感动和兴奋

7、,受之震憾和启迪,有的甚至出现了创造艺术美的冲动,这无疑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天然结合,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 2.通过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它贯穿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在如今的生活中,很多人想过先追求物质再建筑精神家园的生活,这种想法使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少了最起码的是非标准和自知,可以看见他们那颗稚嫩的心灵正在变得贫瘠而慢慢萎缩。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除了对学生要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对他们个性情感的培养和指导,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真善美,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当我们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而骄傲时,更应该让他们明白中华文明是我们祖先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立志报效祖国的热情。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人格上更是有其特殊的功能。为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素质教育上的优越性,在教学方法与学科素质教学乃至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联系上作广4泛的、立体的探讨,以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哲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