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9315157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键词: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属于共同性斜视的内斜视之一,调节性内斜视又称屈光性内斜视,原因是由于远视性屈光不正的过度调节激起辐辏过强所形成的内斜视。多见于远视眼的幼儿,完全调节性者多在 23 岁时发生,80%伴有中度远视(+3.00+7.00D),因为中度远视经加强调节即能看清,而高度远视由于程度太深,即使加强调节,也很难达到看清的目的,故多不发生内斜。但远视并不是引起调节性内斜视的唯一因素,因为远视患者中 92%没有内斜而 4%的内斜又为近视患者。因幼儿时的融合机制发育尚未完善和巩固,有视物过近的习惯或有散光、眼屈光间质混浊或照明不足,双眼视力不等(屈光参差)都能

2、发生内斜,AC/A 比率正常。完全调节性内斜视如能及时和坚持戴镜,采取综合性训练,不仅内斜可获得控制,而且弱视也可治疗,发病早期矫正屈光重视训练者可以治愈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同性内斜视患儿有屈光异常者记录较完整的有 22 例 44 眼。年龄为 216 岁。 1.2 检查与治疗方法(1)先教视力,争取合作,反复查 3 遍取平均数。 (2)遮盖试验,检查辐辏功能及眼球运动。 (3)查眼底,观察固视类型中心固视、偏心固视和稳定性。 (4)测量远近斜视度,计算 AC/A。 (5)电脑验光:初步了解患者的屈光状态,小瞳检影与验光,戴镜试验,并做好记录。 (6)1%阿托品眼膏散瞳 3

3、天,再检影确定屈光度后戴小孔镜查视力。 (7)23 周后确定镜片:视力较差眼充分矫正,达最好视力,视力较好眼给过矫+1.0+1.5D 根据眼位改善情况,定期用阿托品眼膏2散瞳、充分使差眼放松调节及辐辏,如戴镜不能配合者,给予健眼阿托品眼膏散瞳每月 23 次。 (8)根据弱视情况:视力较好的(4.84.9 者)应坚持戴镜、适当遮盖,精细目力作业3。视力差的(4.7 以下者)采用综合性训练,对旁中心注视、重度弱视患儿给予后像+红光闪烁训练。(9)定期复查:根据视力决定调整镜片度数及药物的应用(健眼散瞳)。 (10)对不能坚持戴镜,眼位纠正不良者最后给予手术治疗调正眼位,并继续治疗。 2 结果 随访

4、复查 0.58 年之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见表 1。表 1 调节性内斜视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治疗前视力多分布在 0.20.6 之间,治疗后多在 0.41.0 之间,平均提高 23 行,经统计学分析 t=4.26,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随着戴镜矫正、散瞳药的应用及年龄的增长两眼视的发育 68 岁趋于完善,屈光度逐渐降低,见表 2。表 2 调节性内斜视治疗前后屈光度变化治疗后屈光度平均降低 0.47D,统计学分析 t=1.47,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有的学生远注视时可以脱掉眼镜仍能保持两眼正位。远注视 0平时不用戴镜,检查遮盖微动,近注视有时戴镜维持两眼正位,视力良好。调节性内斜视治疗前

5、后斜视度纠正极为明显,见表 3。表 3 调节性内斜视治疗前后斜视度变化治疗前后远注视平均差 18.63,t=10.43,P0.001,差异有极显著性。近注视平均差 21.36,t=10.07,P0.001,疗效极为明显,戴镜前+30,戴镜后远、近注视均为正位。 3 讨论 良好的视力是正常视网膜对应和两眼共同固视的基础,不同视也可引起斜视或弱视,所以屈光异常、斜视和弱视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远视是内斜视的常见原因,根据近反射原理,调节与辐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度的调节必产生过度的辐辏。 3矫正屈光异常的目的是:(1)提高视力,强化固视反射和融像能力,建立并巩固双眼单视。 (2)纠正眼位异常,矫正远

6、视,消除调节性内斜视,须知彻底麻痹睫状肌,选择完全矫正的镜片,才能调整眼位平衡。不能遵循单纯远视眼的最好矫正视力,最高度数镜片的原则,待效果巩固后再减低矫正镜片的度数,随访其自觉症状的改善和客观的检查,才能获得科学的规律性4,矫正斜视和弱视更是主要的目的。(3)防止和治疗弱视,在视觉发育的早期,弱视如未能得到合理的治疗,患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参军、就业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治疗弱视是一个漫长又艰苦的过程,医患之间都要有耐心和信心,应在学龄前得到治愈,这是医生与家长的共同期盼。(4)关于眼镜的选择:合适的镜架,应坚固而轻。选优质的镜片尽量选用树脂片,其优点是安全不易破碎,可防止眼外伤,重量轻,镀膜防

7、辐射、防紫外线,性能好。部分病例疗效差的原因:(1)有些人受习惯的影响,而未坚持戴镜及弱视的各种治疗。 (2)未能做到按时复查,错过了治疗时机。 (3)可能有部分性调节内斜视成分。4 小结 (1)调节性内斜视 22 例 44 眼,经治疗视力平均提高 23 行;经戴镜、训练及手术眼位基本纠正;屈光度下降但不显著。 (2)镜片原则:不能遵循一般远视眼的镜片矫正原则,屈光、斜视、弱视三者应兼顾。 (3)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定期复查很重要。 (4)屈光异常与斜视、弱视的关系密切。 (5)疗效差的因素应避免。 【参考文献】 1 孟祥成.儿童视力不良与斜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196-197. 2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56-657. 3PrattJohnson,GeraldineJillson(著).王林农(译).斜视和弱视处理指南(加拿大).4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112-119. 4 褚仁远,瞿小妹.医学验光的含义和实施.眼视光学杂志,2002,4(4):228-2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