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助)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301272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助)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政治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助)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政治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助)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政治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助)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政治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助)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助)(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章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知识要求知识要求】一、劳动关系的含义一、劳动关系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特定的,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就业或雇用产生的关系。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一)劳动法律关系所谓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

2、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一次调整,雇员与雇主按照法律规范分别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2. 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3. 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劳动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三)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21.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

3、主与雇员。2.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和承担的义务。3.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四)劳动法律事实1劳动法律行为。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2. 劳动法律事件。劳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三、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三、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劳动关系处于历史的转换时期,从与计

4、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关系转换为与市场经济体制匹配的劳动关系。我国劳动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 劳动关系体系明确化。2. 劳动关系多元化。3. 劳动关系利益复杂化。34. 劳动关系动态多变化。5. 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物质利益原则含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内容为:1. 物质利益激励机制。2. 物质利益平衡机制。3. 物质利益调节机制。4. 物质利益的约束机制。在劳动方面,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作为国家基本劳动机制已经得到确立,基本劳动条件的决定贯彻政府、企业、工会三方性原则,企业具体劳动条件可以通过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确定。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与其

5、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存在的劳动关系,在劳动条件的决定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定和形式,但也存在若干区别,主要是体现中国特色。1. 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仍然占重要地位。2. 劳动关系的转型具有过渡性。3. 集体主义的观念、 “和谐”的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的文化传统有巨大的差别。【能力要求能力要求】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依据调节手段的不同,主要分为七种,即通过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劳动合同规范的调整;集体合同规范的调整;民主管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的调整;企业内部劳动规则(规章制度)4的调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调整;劳动监督检查制

6、度的调整。这七种调整方式各具特点(一)劳动法律法规(二)劳动合同(三)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1. 由于企业内的分工、协作和资本使用的统一性和社会性,使得企业中很多事务属于“公共事务” ,也就是说,这些事务对每一个雇员都有影响。2. 工作于企业组织内的雇员个人。(四)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1. 雇员参与是雇员以与雇主相对的一方当事人的身份。2. 参与的对象是企业内部管理事务,而不是其他社会事务。3. 参与形式多种多样。(五)企业内部劳动规则企业内

7、部劳动规则是企业规章制度的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是企业以规范化、制度化的方法协调劳动关系,对劳动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行为。(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一种劳动关系处于非正常状态,经劳动关系当事人的请求,由依法建立的处理机构、调解机构、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的责任依法进行调查、协调和处理的程序性规范。5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调解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的一种自我管理形式,其基本特点是:1. 群众性。 2、自治性。3、非强制性。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申请,依法就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做出判断和裁决的活动。(七)劳动监督检

8、查制度第二节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知识要求知识要求】一、集体合同概述一、集体合同概述(一)集体合同的概念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二)集体合同的特征集体合同除具有一般协议的主体平等性、意思表示一致性、合法性和法律约束性以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1. 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2. 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3. 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三)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1. 主体不同。2. 内容不同。3. 功能不同。4. 法律效力不同。

9、(四)集体合同的作用和意义集体合同制度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其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61. 订立集体合同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2. 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4. 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五)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1. 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2. 相互尊重,平等协商。3. 诚实守信,公平合作。4. 兼顾双方合法权益。5. 不得采取过激行为。【能力要求能力要求】一、集体合同的形式与内容一、集体合同的形式与内容(一)集体合同的形式集体合同的形式可以分为主件和附件。主件是综合性集体合同,其内容涵盖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二)集体合同的期限集体合同均为定期合同,我国劳

10、动立法规定集体合同的期限为 13 年。(三)集体合同的内容(劳动保证部令第 22 号)则将集体合同可以具备的事项列举规定了 15 项。通常情况下,集体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劳动条件标准部分。2. 一般性规定。73. 过渡性规定。4. 其他规定。二、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二、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一)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劳动者一方的签约人,法定为基层工会委员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由企业职工民主推荐,并须得到半数职工同意的代表为集体合同签约人。(二)协商集体合同其主要步骤为:1. 协商准备。2. 协商会议。3. 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

11、代表签字。(三)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四)审核期限和生效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后的 15 天内将审核意见书送达,集体合同的生效日期以审查意见书确认的日期为生效日期。若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的 15 天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五)集体合同的公布三、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和责任三、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和责任(一)集体合同的履行(二)履行的监督检查(三)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企业违反集体合同的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个别劳动者不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则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承担相应责任。第三节第三节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8【知识要求知识要求】一、用人单位内部劳动

12、规则的含义一、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含义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在本单位实施的,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劳动,进行劳动管理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二、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二、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规章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劳动关系调节的重要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 制定主体的特定性。2. 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行为规范。3. 企业经营权与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三、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三、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1. 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为:(1)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

13、2)员工招收录用条件、招工简章、劳动合同草案、有关专项协议草案审批权限的确定;(3)员工招收录用计划的审批、执行权限的划分;(4)劳动合同续订、变更、解除事项的审批办法;(5)试用期考察办法;(6)员工档案的管理办法;(7)应聘人员相关材料保存办法;(8)集体合同草案的拟定、协商程序;(9)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人员的档案移交办法、程序;9(10)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修改、废止的程序等。2. 劳动纪律。劳动纪律是企业依法制定的,全体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以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其主要内容为:(1)时间规则。作息时间、考勤办法、请假程序和办法等。(2)组织规则。企业各直线部门、职能部门

14、、或各组织部分及各类层级权责结构之间的指挥、服从、接受监督、保守商业秘密等的规定。(3)岗位规则。劳动任务、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职业道德等。(4)协作规则。工种、工序、岗位之间的关系,上下层次之间的连接、配合等。(5)品行规则。言语、着装、用餐、礼节等规则。(6)其他规则。制定劳动纪律,应当符合一下要求:(1)劳动纪律的内容必须合法。(2)劳动纪律的内容应当全面约束管理行为和劳动行为,工作纪律、组织纪律、技术纪律全面规定,使各种岗位的行为与职责都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可究。(3)标准一致。(4)劳动纪律应当机构完整。3. 劳动定员定额规则。主要包括:(1)编制定员规则。(2)劳动定额规则。劳动定

15、员定额与劳动者的利益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工资、工时10和职业稳定性。制定劳动定员定额应注意以下事项:(1)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确定定员水平,应执行适合本企业的技术组织条件的定员标准,对于强制性定员标准应严格执行,并严格履行定员制度程序。(2)制定劳动定额的技术组织条件必须是企业现有的或是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企业可以提供的条件,不能超过这种约定条件的劳动定额标准。(3)劳动定额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标准应当以法定工作时间为限,并符合劳动安全卫生的要求。(4)制定、修订劳动定员定额的程序必须合法。4. 劳动岗位规范制定规则。包括:(1)岗位名称;(2)岗位职责;(3)生产技术

16、规定;(4)上岗标准等。5.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6. 其他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等。【能力要求能力要求】有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1. 职工参与。2. 正式公布。第四节第四节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知识要求知识要求】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职工代表大会(中小型企业为职工大会)是由企业职工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11(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定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有多种形式。(三)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1. 审议建议权。2. 审议通过权。3. 审议决定权。4. 评议监督权。5. 推荐选举权。二、平等协商制度二、平等协商制度平等协商是劳动关系双方就企业生产经营与职工利益的事务平等商讨、沟通,以实现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达成一定协商的活动。平等协商作为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与作为订立集体合同程序的集体协商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其主要区别是以下几方面:1. 主体不同。2. 目的不同。3. 程序不同。4. 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