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近10年考点路线图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98452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近10年考点路线图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考研政治近10年考点路线图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考研政治近10年考点路线图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考研政治近10年考点路线图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考研政治近10年考点路线图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近10年考点路线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近10年考点路线图(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考研政治近考研政治近 1010 年考点路线图年考点路线图(1997-2006 年)在下列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范围内,给出近 10 年的具体考点出处, 可以使考生清晰地了解各章节命题的题型、各章节命题的频率及其重要程度,在全面复习 的过程中,也不失对重要知识点的明确和强化。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题数(总题数 6 6;总分数;总分数 1111;占本部分题数比重;占本部分题数比重 6%6%;占本部分数比重;占本部分数比重 4%4%)1 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和哲学基

2、本问题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1997 年理科第 1 题(单):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点范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1998 年文科第 23 题(辨析):唯心主义的产生根源。 1998 年理科第 2 题(单):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1997 年文科第 11 题(多):主观唯心主义及其本质特征。2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发展史中的伟大变革。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3 年第 1 题(单):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1998 年文(理)科第 1 题

3、(单):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根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 要 作用。3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第二章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2(总题数(总题数 1717;总分数;总分数 2424;占本部分题数比重;占本部分题数比重 17%17%;占本部分数比重;占本部分数比重 9%9%)1 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4、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6 年第 1 题(单):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2 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6 年第 17 题(多):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2003 年第 2 题(单):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2 年文科第 1 题(单):自在世界、人类世界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1997 年理科第 12 题(多

5、):实践在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中的作用。3 3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5 年第 1 题(单):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2001 年理科第 3 题(单):意识的能动作用。 2001 年文科第 2 题(单):意识的起源。 2000 年文科第 1 题(单):意识的能动性。 1999 年理科第 19 题(多):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 1999 年文科第 2 题(单) 、1999 年理科第 1 题(单):意识的本质。 1998 年理科第 11 题(多):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历年

6、考点:历年考点: 2002 年文科第 16 题(多) 、2002 年理科第 17 题(多):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2002 年理科第 1 题(单):人类世界及其构成。 1999 年文科第 17 题(多):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1999 年文科第 1 题(单):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三章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总题数(总题数 2222;总分数;总分数 6868;占本部分题数比重;占本部分题数比重 22%22%;占本部分数比重;占本部分数比重 26%26%)1.1.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世界的普

7、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3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5 年第 16 题(多):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2004 年第 31 题(辨析):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001 年文科第 17 题(多) 、2001 年理科第 17 题(多):社会存在的范畴;普遍联系中整 体与部分的关系 联系与系统。 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 规律及其客观性。 现象和本质。 必然性和偶然性。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1 年文科第 1 题(单) 、2001 年理科第 1 题(单):在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问题上决定

8、论与非决定论、辩证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的界限。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1997 年文科第 23 题(辨析):历史必然性与具体历史事件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 可能性和现实性。2.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1 年理科第 2 题(单):事物的度及其方法论意义。 1997 年理科第 2 题(单):度的方法论意义。 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1998 年理科第 10 题(多):量变质变规律。 1998 年理科第 3 题(单):否定之否定运动的表现形式

9、。 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1999 年理科第 17 题(多):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3.3.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1997 年理科第 11 题(多):唯物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本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1999 年文科第 35 题(材料):矛盾规律的有关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997 年文科第 27 题(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中国传统哲 学中的矛盾观。4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历年考点

10、:历年考点: 2001 年文科第 16 题(单) 、2001 年理科第 16 题(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999 年理科第 2 题(单):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998 年文科第 12 题(多):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0 年文科第 33 题(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 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3 年第 16 题(多):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1998 年文科第 11 题(多):

11、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第四章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认识的本质和过程(总题数(总题数 1919;总分数;总分数 8080;占本部分题数比重;占本部分题数比重 19%19%;占本部分数比重;占本部分数比重 30%30%)1.1.认识的发生和本质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6 年第 2 题(单):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003 年第 3 题(单):认识的本质是能动反映,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1998 年理科第 27 题(论):认识的主体及其形成与发展。 1997 年文科第 12

12、 题(多):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2 年理科第 31 题(辨析):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与信息、 选择、重构的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6 年第 3 题(单):实践和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2005 年第 3 题(单):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 2002 年理科第 2 题(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2002 年理科第 16 题(多):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2.2.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

13、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2 年文科第 31 题(辨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2000 年理科第 30 题(辨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52000 年理科第 17 题(多):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999 年文科第 3 题(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4 年第 34 题(分析):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3.3.

14、真理与价值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5 年第 2 题(单):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2001 年文科第 34 题(论) 、2001 年理科第 34 题(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真理的具体性。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1999 年理科第 33 题(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1999 年文科第 4 题(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 价值评价及其尺度。 价值选择及其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4.4.辩证思

15、维的基本方法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想方法。第五章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总题数(总题数 1919;总分数;总分数 4343;占本部分题数比重;占本部分题数比重 19%19%;占本部分数比重;占本部分数比重 16%16%)1.1.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6 年第 18 题(多)

16、: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2006 年第 4 题(单):社会生产实践(劳动)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2000 年理科第 19 题(多):社会的物质基础。61999 年理科第 4 题(单):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4 年第 2 题(单):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社会的实践本质。2.2.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 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4 年第 1 题(单):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2 年文科第 2 题(单) 、2002 年理科第 3 题(单):科学技术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 体现与主要标志。 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历年考点:历年考点: 2001 年文科第 31 题(辨析) 、2001 年理科第 31 题(辨析):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中的地 位。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