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特概论第八章习题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97695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特概论第八章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毛特概论第八章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毛特概论第八章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毛特概论第八章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毛特概论第八章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特概论第八章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特概论第八章习题(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习题第一节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选择这样 的经济体制,当时的主观条件是( )A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 B经济结构简单 C科技水平不高 D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2、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党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陈云 3、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党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陈云 4、邓小平最早提出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专利品的思

2、想是在( )A1978 年 B1979 年 C1982 年 D1992 年5、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决定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是( )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B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7、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运行机制是( )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B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

3、引导企业8、从根本上解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范畴 是在(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0、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概念的领导人是( )A邓小平 B陈云 C江泽民 D胡锦涛11、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它是建立(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C.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12、我国改革开放时,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

4、重大突破是认 识到(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我国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 革的重要思想有( )A.“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B.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C.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D.建立“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2、陈云在党的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就是要求在所有制 结构、经济运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 ) A一部分个体经营 B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C一部分报

5、酬自主分配 D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两次重大突破有(A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B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C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D.提出“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B.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要自身的缺陷和不 足C.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哪些

6、方面( )A.经济关系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D.经济运行法制化 E.保障制度社会化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指( )A.现代企业制度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D.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7、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经济体制 B.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体C.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是它的内在要求D.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共同点8、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A.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C.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与归宿。D.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到支配作用。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有( )A.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B.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C.保障公平竞争D.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E.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三、判断题1、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政府充当的角色是“裁判员”和“运动员”的统一。 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3、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

8、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 分。四 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 1978 年到 2007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 3645 亿元增长到 24.95 万 亿元,年均实际增长 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 3 倍多,我国经济总 量上升为世界第四。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 13 亿人口吃饭问题。我国主 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这 30 年是我 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

9、 1978 年到 2007 年,全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343 元增加到 13786 元,实际增长 6.5 倍;农民人 均纯收入由 134 元增加到 4140 元,实际增长 6.3 倍;农村贫困人口从 2.5 亿减 少到 1400 多万。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 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2002 年我国财产的分布情况: 人均财产最多的 20%的人口拥有 59.3%的 财产,而人均财产最少的 20%的人口则仅有 2.80%的

10、财产,两者的比例为 21.181。如果以拥有财产多的 10%的人口同拥有财产最少的 10%的人口相比, 那么,两者拥有的财产比例为 60.891。 摘自景天魁: 收入差距与利 益协调 (1) 谈谈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哪些正面和负面影响与变 化。 (2) 如何正确认识其中的负面影响与负面变化? (3) 怎样做才能缓 解或消除这些负面的变化?参考答案: (1) 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的正面的变化有: 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幅度增加了社会财富,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的综合国力得以迅速提高。负面的变化有: 居民在收入和财产占有上出现了

11、差距过大的情况。(2) 对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给我国带来的居民在收入和财产占有上差距过大 的负面影响与负面变化,应历史地、辩证地加以认识。首先,改革所带来的成 绩是主要的、巨大的,不足与成绩相比是次要的,是细小的,且在一定意义上 讲是难以避免的。 其次,贫富差距扩大既有打破平均主义所带来的合理成分, 也有“市场失灵”、权钱交易所带来的不合理的成分;既有有利于调动劳动者 积极性、创造性的正面效用,也有不利于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的负面作用。最 后,政府应加大对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将贫富差距控制 在合理、正常的范围之内。 (3) 通过建立财产税、遗产税、继承税等对富人的财产进行调节;

12、建 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最低工资制度; 加强法治建设,加大对腐 败的打击力度。第二节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阶段所有制机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 )A.在所有制中占主体地位 B.在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C.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的是指( )A.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关系C.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13、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4、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 )A.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B.努力寻求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C.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 D.正确把握公有制的范畴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决定于( )A.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B.所有制结构 C.分配制度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 )A.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B.兼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C.兼有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任务 D.兼有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双重使命7、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建立怎样的所

14、有制结构,确定什么样的基本 经济制度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 )A.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B.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C.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D.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8、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 )A.非公有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决定9、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赁、承包制 D.国家独资经济10、现阶段,以

15、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11、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所有制经济形式是( ) A.个体经济 B.合资经济 C.私营经济 D.集体经济12、之所以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B.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C.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 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1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的确立主要依靠( )A.行政力量的支持 B.产业结构调整C.限制其他经济的发展D.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二、多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A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 2、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有( )A.个体经济 B.三资经济 C.私营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 E.股份制经济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在于( )A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极不平衡,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形式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标准取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