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市场经济探索与理论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97273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主市场经济探索与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民主市场经济探索与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民主市场经济探索与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民主市场经济探索与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民主市场经济探索与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主市场经济探索与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主市场经济探索与理论(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9民主市场经济探索与理论民主市场经济探索与理论 百姓或人民资本主义论百姓或人民资本主义论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21 世纪为危险世纪,21 世纪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 盾将空前激化。为此,他也曾呼唤一位新“孔子”的出现,用“天人合一,和为贵”等和 谐哲学去调节各种矛盾” 。1988 年,75 位诺贝尔奖获者在巴黎开会,宣言称;“如果人类 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 2500 年前去汲取中国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等等。无数 贤者都在警告人类社会,如此发展下去,人类将会自己毁灭自己。 “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 、 财富分配不合理,是几千年以来的痼疾,它是社会所有丑恶现象的罪

2、魁祸首,已成社会共 识。这并不是人类的贪婪和欲望所致,其根本原因是人类缺乏像自然界那样和谐的本能。 那么,人类界发展和谐的本能又是什么呢? 第一节破解人类同自然界一样和谐的本能现象 人类社会从生产力角度分类,经历了原始经济社会,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 未来还有产品经济社会;从生产关系角度分类,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公有制社会,奴隶制 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未来还有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生产力指人类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能力。生产资料中的生 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生产关系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各种社会形 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随

3、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资料也有最初的石器、棍棒、 鱼(天然的)等向矿藏、森林、空气、布、油、铁、设备、土地、品牌等资源多元化、丰 富化,几乎包罗万象。在生产力的作用下,这些资源被用于满足人类日益复杂的生活需求。 不管这此资源有多丰富、多复杂,但总有一种资源是最普遍的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经 济资源!所谓基本经济资源指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资源。它存在两种状态,当社会生产 力十分低下、非常落后或非常发达的时候,它指生活资料;当社会生产力有一定发展的时 候,它指生产资料。基本经济资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它在不断的发生转移,由天然 型生活资料到土地经济资源到市场经济资源到生产型生活资料。

4、而土地经济资源和市场经 济资源属于生产资料。下面,就要详细的分析这一原理。我们从基本经济资源这种复杂的发展变化,探索人类界和谐的本能。大自然界发展是 平衡的、和谐的,是因为自然界有着这种本能:各生物链之间都有一种自身的获取食物的 生存本领并共同遵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单赢竞争法则,这种本能包含两部分:生存 本领,自然竞争规则。正因这样,才能使自然界各成员“经济(来源)权利物物平等” 。 倘若某个生物链失去这种“经济权利” ,那么,整个自然界就变的不在和谐。要探索人类界 这种和谐发展的本能,还需追溯到原古时代的人类社会,它更接近大自然界,其和谐发展 也有上万年。从中剖析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外因素

5、。(一) ,原始社会初期,猿人类还没有脱离完全动物概念时,是一种“私有制”社会现 象。后来因生存发展需要,才逐渐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形式。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水平十分低下,几乎谈不上去改造自然,只能利用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现成的,也就是天 然的生活资料。由于生产工具很原始、落后,只有以群居生活形式,采取集体劳动作业, 才能更容易获取自然界现成食物经济来源,那么它的生存能力就强。类似狼簇,群狼集体 生活、捕食,则环境适应能力强,独狼是很难生存下去的。所以,原始人类只能利用自然 界现成的生活资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当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 经济资源是野生的天然的食物经济资源。这

6、种资源属于生活资料,而不是生产资料。这由 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决定的。用生活资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本经济资源,这 是实施“公有制”经济社会的根本原因,这种类型的基本经济资源也有利于实施平均分配 制,这种社会生产模式更适合当时人类生存、发展需要,如果采取“私有制” ,就像独狼一 样,难以在那残酷的自然环境生存下去,更别说发展了。而原始公社组织在社会和谐发展2 / 19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采用集体劳动方式,以自愿、公平、公正为原则,通过基本经济 资源平衡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用道德约束力予以保障。其社会生产生活模式就是 对生产资料实施公有制,对基本经济资源实施平均分配制。(二)到原始

7、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如驯养畜牧业、栽培种植业等。 使社会有更多的剩余产品出现,为人类繁衍、人口增加提供了物质基础,不像老虎总是那 么几只。社会成员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术,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生产模式创造出来的生活 资料更多些。这时,除了保持原有的群居生活外,原始公社成员开始逐个慢慢的从集体劳 动中脱离出来。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原有的社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人类更 高的生活需求,没有必要继续采取“公有制” 。而“公有制”的弊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渐渐 地暴露出来。这种模式越来越不利于掌握生产技术的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劳动积极性的 充分发挥,人类很自然的会采取更好的社会生产模式即生

8、产资料私有制,这种模式是在没 有暴力机构的环境里,经过长期的发展自然形成的,这就是社会生产自发分工的开始,有 分工就有产品交换,就开始有人类的竞争竞技。从此,促进了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而驯 养畜牧业、栽培种植业等生产技术对土地资源依赖性的原因,使土地资源在社会上的经济 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大部分生产技术依赖这种土地资源,而人类需求的多样化、丰富化 的生活资料,就是在这样相结合的情况下创造的。所以,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经济 资源就转移为土地经济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一需要。土地资源属于生产资料,而 生产资料是用来创造人类所需的日益丰富的生活资料。基本经济资源转变为生产资料,这 就是为什么

9、产生“私有制”的根本原因。生产资料与人相结合的社会生产,只有采用“私 有制”模式才能更好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劳动积极性,才能充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在这种私有制环境下,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这 主要源于在没有暴力机构和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基础下,土地为天然之物,不属于任何人和 组织,社会成员皆可开荒所有,资源属于自发分配,人人可以拥有一定量的经济资源。也 就是说,土地分配是自发的合理的分配制。概括起来,私有制社会生产模式就是对生产资 料实施私有制,对基本经济资源实施平均分配制。这时候的原始公社,由于人口不断增加, 社会关系开始逐渐复杂,昔日的道德约束力不足以满足

10、社会秩序管理的需要,公社组织性 质和职能也将发生变化,开始过渡为具有一定强制力的组织机构,由经济性比较浓的组织 过渡到政治性比较浓的组织机构。因为强制力有限,还没有能力改变土地所有权属性和攻 击其他部落,这就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模式。上述是人类社会基本经济资源第一次从野生食物经济资源向土地经济资源转移,而第 二次转移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从土地经济资源向市场经济资源转移。社会基本经济 资源,从一种转变为另一种,是非常缓慢的,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累积,人类改造 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从自然界获取的物质资料越来越丰富,此时, 人类需求已不满足于果腹,而是向更高更好的生活

11、水平追求,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呈 现出复杂化趋势。正因为现代技术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大量的物质资料交换和配置需 要发达的商业流通来承担,昔日的自产自销落后商业模式只是与土地经济资源为基本经济 资源相匹配的,它根本无法胜任新的环境需要。因此,现代技术要依赖发达的商业流通这 块“土地” ,才能发挥它满足人类需求的作用,而商业流通领域包含的经济资源有企业名称、 品牌、营销网络、技术、人才等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资源,简称为“市场经济资源” , 社会生产单位也有昔日的家庭或农户向企业转型、实现更大化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从国 家税赋制度也可以知道,以前征收田赋为主,现代征收企业税为主。这说明生产型的

12、基本 经济资源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备 市场经济资源,只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才具备。例如,当代农户依然靠自产自销经营模式, 最多能填饱肚子而很难获得教育、医疗等其它需求,甚至有时生存都出现问题,但是,如 果把农户的产品贴上商业品牌出售,那么劳动价值就会截然不同。农户在现代社会就相当 于加工场地,所以类似加工企业就不具备市场经济资源。3 / 19这种基本经济资源转移,可以解释中国农村包围城市,苏联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战略 现象。中国当时处于自然经济社会,土地经济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命根子,革命解 放的对象主要在农村地区。苏联处在沙俄资本主义社会后,属于

13、商品经济社会,市场经济 资源是广大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命根子,革命解放的对象主要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 所以,并不是国民政府在农村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而是基本经济资源对百姓而言,实在 太重要了。(三)社会发展和谐本能。人类界的和谐本能也有两部分组成:根据社会生产力发 展水平状况,对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经济资源实施平均分配制即人人拥有一定量的基 本经济资源,这相当于自然界生物的生存本领;双赢竞争竞技模式。我们通过下列“案 例与分析” ,理解这种和谐本能。案例:现在有 10 人种了 10 亩田地,采取生产资料公有制模式,不管工作好坏多少, 收入都是一样的。一段时间后,他们商量平分田地,承包经营,

14、收入分开,实施多劳多得。 这时甲很会经营,收入比他们多,而乙、丙等人经营差,收入少。这时甲有两种发展方案。 方案一:甲购买其他 9 人田地,雇他们做事,9 人所得报酬比自己耕种收入高,后来经营 方法改善后,只要 6 人即可,裁员 3 人,根据供求规律,劳动力资源开始过剩,甲有更低 的劳动力资源选择余地,他要降低 6 名员工的报酬,就可以剥削、压榨员工的劳动价值, 实现利润收益最大化,而 6 名员工没有退路,只有接受这种社会现实。甲因为获得太多财 富,完全可以多支付报酬给丙这种善于管理的稀缺人力资源。这样,社会就形成了三个阶 层:富有阶层、富裕阶层、贫困阶层。如果甲经过核算,种 10 亩田地雇

15、9 人跟种 7 亩田地 雇 5 人收益是一样的,因为前者投资大风险也大,肯定选择种 7 亩方案,故选择闲置 3 亩 田地裁减 4 人。就是说袭断后社会有两种现象:社会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和部分人失去生存 保障。当今企业利润较低时,就会停产几条生产线,跟上述甲的经济理念是一样的,他不 用管被裁人员生活和社会问题。方案二:甲租赁其他 9 人田地,雇他们做事,9 人所得报 酬比自己耕种收入高,当社会出现劳动力资源剩余。贬值时,甲有更便宜的劳动力资源选 择余地,就想降低他们的报酬,那么乙、丙等人就会比较其他自耕农的收入和周围市场收 入状况,决定来年是否退租自耕,那么迫使甲方停止降薪,因为他没有剥削的根源,

16、也就 剥削不了他人的劳动价值,也就没有太多的钱支付给管理者丙。而甲只是赚了自己善于经 营应有的投资收益、那么社会不同的劳动阶层(经营者、管理、生产者)的收入差距就会 趋向合理化、最小化。这种租赁方案就是所有权不变,使用权可以自由支配、流通,社会 资源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而且社会发展更和谐。 案例分析: 甲第一种方案是建立在基本经济资源可以交易的社会,结果导致人类被残酷的划分 为狼与羊的两大对立群体。如果不用法律保护人,人本身都有可能被当成商品交易。第二 种方案是建立在基本经济资源禁止交易的社会,通过保护基本经济资源的方式保护人本身, 你就是完全放开市场,不干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会更快些。 乙、丙等人出售田地,一时能获得较多收益,但劳动价值失去了保障。而出租田地, 每年每月收益虽然比较少。但劳动价值能保持合理化、最大化。在清朝,有一年河南遭遇 旱灾,农民颗粒未收,被迫卖掉田地,甚至卖儿卖女都有。而清政府法律一不禁止土地自 由卖买,二不保护人本身限制交易,三是只会征收田赋不会设立社会突发性保障措施。所 以封建社会这个致使缺点注定是不停的更朝换代,保护基本经济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