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总复习精髓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96423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总复习精髓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精髓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精髓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精髓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精髓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总复习精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总复习精髓(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初 三三 化化 学学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复复 习习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概念 A.物质和组成、性质、变化、分类物质和组成、性质、变化、分类1.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例如氧气、氯化钠、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等。有固定组成。有固定的性质,例如熔点、沸点等。混合 物经分离提纯可得纯净物。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分成金属单质(如锌、铁、铜等)、和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氯气等

2、)、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氖、氩等)。 4.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例如水的蒸发,物质的溶解、扩散现象等。分子 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间的三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间隔大小的改变。同种 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有一 定的大小和质量。 (2)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 成的。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非金属单质(例如氧气、磷、硫等);二氧化碳、氯 化氢等气体化合物,硫酸、硝酸等酸类物质,甲烷(CH4)等一些有机物。5.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又分成酸(见酸的分类与命名)、碱(见

3、碱的命名)、盐(见盐的分类和命 名)、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铜等)。 6.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物质。例如灼热的木炭跟氧气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等。 7.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一般指物质与金属、非金属、 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能否反应,所表现出的活动性、稳定性、氧化性、 还原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等。 8.混合物 (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例如空气、溶液等均是混合物。 (2)没有固定的组成。 (3)各种物质保持原有的性质,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9.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 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的离子 叫做阴离子

4、(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即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例如钠原子 在反应中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Na+), 氯原子在反应中得到一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Cl-)。 (3) 阳离子、阴离子与原子间的关系是: _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大多数盐类、碱类等化合物。常见的带电的原子团 有:OH-、NO3-、CO32-、SO42-、NH4+等。 10.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某些碱性氧化物,如 Na2O、K2O,常见的盐类如 NaCl

5、、KF,常见 的碱,如 NaOH 等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不同元素的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是 共价化合物。例如氯化氢(HCl)、水(H2O)等。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原 子都有使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例如氯元素的原子在化 学反应中易获得一个电子,而氢元素的原子也容易获得一个电子形 成最外层为 2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 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为两原子共用,在 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 对叫做共用电子对。因原子对电子吸引力的强弱而使电子对有所偏 移,电子对偏向一方略显负电性,偏离一方略显

6、正电性,相互吸引 形成共价化合物,但作为分子整体仍是电中性。 11.无机物: 一般指组成里不含碳元素的物质,叫做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CO、CaCO3等少数物质除外)。 1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如物质三态的变化等。 1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有物理变化, 并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伴有发光、放热;颜色的改变;沉淀(难溶物) 的析出或消失;气体的吸收或放出等。 (2)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 不发生化学变化。 14.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般指物质的颜色、气 味、味道、熔点、沸点、溶解性、密度、导电、传热等。 1

7、5.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CO、CO2、CaCO3 等少数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故把 它们当作无机化合物来研究。 16.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 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离子都属于同种元素,例如镁原子(Mg)和镁离子 (Mg2+)它们的核电荷数都是 12,统称镁元素。 (2) 元素只表示种类,不表明个数。 (3) 元素在自然界有两种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4) 同种元素的游离态(单质)和化合态在化学性质上是不相同的。例如,氢 气(H2)是氢元素的游离态,水(H2O)是氢元素的化合态。地壳和人

8、体中的 元素种类很多,地壳主要由 9 种元素组成,人体由 60 多种元素组成。 见生物细胞中的元素。(5)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如钠、锌等)、非金属元素(如碳、硫)和稀有气体 元素(如氦、氖等),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了一百余种元素。对这些 元素的性质研究,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是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最后 由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它对化学科学的发展起了 推动作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元素间的内 在联系,也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 17.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 金属单质(

9、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 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 在公元前 5 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 到 19 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 1803 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18.原子结构: 原子虽小但是可分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上。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原子核所带电量 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9.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0、(1)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核外电子数。 (2)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决定该元素的微粒是原子还是离 子。 (3) 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的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 (4) 稀有(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 8 个电子(氦是 2 个)的稳定 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5)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 4 个,在化学反应 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6)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般多于 4 个,在化学 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B化学用语化学用语.1.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

11、合价。 (1) 氢元素一般是+1 价,氧元素是2 价。 (2) 金属元素一般是正价;非金属元素在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显正价,与 金属元素及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显负价。 (3) 原子团的化合价:见练习册。 常见变价元素的化合价:Cu +1、+2 Hg +1、+2 Cl -1、+1、+3、+5、+7 S -2、+4、+6 C -4、+2、+42. 化合价:一种元素的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1) 化合价的数目:化合价是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所以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2) 在离子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

12、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 失电子的数目。 (3) 在共价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 它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4) 在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 意义:化学方程式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表示反应物、生 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 书写方法: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 反应物化学式写在左边,生成物化学式写在右边,中间用“=”相连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即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边配上必要的系数使 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要注明

13、反应所需要条件,如需要加热,使用催化剂等均需在等号上边写 出。如需要两个以上条件时,一般把加热条件写在等号下边(或用 表示),例如 _注明生成物状态,用“”表示有气体生成, “”表示有难溶物产生。说明: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 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很多,在初中一般用最小 公倍法;即:A、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是一单一双的原子,求 它的最小公倍数。B、推出各分子的系数。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 定义:化学式表示这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该物质的 一个分子; 表示一个分子里所含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14、。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实验测得 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形成该化 合物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得任意改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表示分子个数, 如“CO2”表示二个二氧化碳分子。 (2) 书写方法单质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单质,每个分子中有两个原子, 在符号右下角加“2”例如 H2等。稀有(惰性)气体是由原子直接组成的物质, 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例如 He(氦气)等。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组 成比较复杂,习惯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例如 Fe(铁)、Cu(铜)等。化合 物一般把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前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后边, 每种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团)个数写

15、在右下角。例如 H2SO4、Na2CO3等。 5. 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表示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的符号。 例如,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用“Na+”表示。硫原子 获得二个电子后带二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用“S2-”表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 数用“n+”或“n-”表示。 6.元素符号:统一采取该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的符号。在化 学元素译名和制定化学名词方面,我国化学先驱者徐寿做出了重大贡献。(1) 概念: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符号前边的 字数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 (2) 书写方法:书写元素符号时要规范,切莫大小写颠倒,乱用,如钙元素的 符号“Ca”。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氯元素符号为 Cl (3) 常见元素符号:钾 钙Ca 钠Na 铝Al 锌Zn 铁Fe 锡Sn 铅Pb 铜Cu 汞Hg 银Ag 铂Pt 金Au 钡Ba 锰Mn 氢H 氧O 氮N 碳C 氯Cl 氦He 氖Ne 氩Ar 磷P 硫S如果几种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例如铜元素的符号写作 Cu 等,但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 7. 原子结构示意图例。 C.化学量化学量 1.式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式量,式量是比值。 说明:这种碳原子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