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93748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面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总学时数:51 课时 学分数: 3 学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和检验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掌握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认识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清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了解资本主义经济中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有关知识。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各种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能力和理论水平,为今后其余课程学

2、习的深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打好理论基础。、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学习本章,要了解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了解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意义。二、课程的主要内容二、课程的主要内容1、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2、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发展和特点4、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5、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6、经

3、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7、研究生产关系必须重视生产力的状况8、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9、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三、考核知识点:三、考核知识点: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3、物质资料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学习的意义四、考核要求:四、考核要求:1、了解:(1)经济的含义;(2)物质资料生产的涵义;(3)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涵义;(4)社会生产关系的涵义;(5)经济规律的涵义;(6)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涵义2、理解:(1)马

4、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3)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的内容(6)经济规律的特点及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8)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3、掌握:(1)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从事经济工作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认识和利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和意义(4)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哪些重要意义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剖

5、析,阐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二、课程主要内容:二、课程主要内容:1、商品经济的产生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3、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4、商品的价值量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6、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7、货币的本质8、货币的职能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10、价值规律的作用1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12、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三、考核知识点:三、考核知识点:1、商品经济的产生2、商品的二因素3、劳动二重性4、商品的价值量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6、货币的起源7、货币的本质和职能8、价值规律9、商品经济与市场经

6、济的相互关系10、市场调节与市场机制四、考核要求:四、考核要求:1、了解: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劳动生产率;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货币;价值尺度;价格;流通手段;货币流通规律;铸币;纸币;通货膨胀;价值规律;市场;市场机制;市场调节2、理解:(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2)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之间的关系(3)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4)商品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6)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货币五种职能的内容(7)如何认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及作用(8)

7、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和区别3、掌握: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理解掌握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二、课程主要内容:二、课程主要内容: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劳动力成为商品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4、资本的本质及其划分5、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基本形式7、资本累积的原因、本质及影响因素8、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9、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三、考核知识点:三、考核知识点: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

8、的前提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及资本的本质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意义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形式7、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8、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9、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10、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1、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四、考核要求:四、考核要求:1、了解:资本总公式、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资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工资、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2、理解:(1)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异同(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和前提(3)劳动力成

9、为商品的条件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其意义(6)剩余价值率(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和区分(8)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9)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10)资本积累的原因、实质及影响因素(11)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联系和区别(1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3、掌握: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认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 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一、学习目的

10、和要求本章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即运动过程。通过学习,要求全面掌握资本循环原理,资本周转理论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这些基本原理,抽掉其资本主义形式,对于认识社会主义企业和社会资金的运动,也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二、课程主要内容二、课程主要内容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2、产业资本循环的条件3、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5、预付资本的总周转6、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7、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9、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10、资本主义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三、考核知识点:三、考核知识点: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

11、段和三种职能形式2、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3、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及意义5、预付资本的总周转6、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7、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8、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9、社会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四、考核要求:四、考核要求:1、了解:产业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生产实践、固定资本、固定资本折旧、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社会总产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经济危机。2、理解:(1)产业资本循环即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2)产业资本正常循环必备的条件

12、(3)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影响(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异同(5)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6)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7)社会再生产三个实现条件所表明的问题(8)社会资本再生产两个前提条件,三个实现条件所说明的问题(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必然联系3、掌握(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理论对改善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理论对社会主义再生产实现的借鉴意义。 第五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从本章开始,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

13、资本和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多种具体形式。利润是其他多种形式的基础,因此本章着重考察利润和平均利润。通过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现象形式,以及它们怎样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二、课程主要内容:二、课程主要内容:1、生产成本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率3、部门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4、平均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5、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6、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三、考核知识点:三、考核知识点: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率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

14、说的意义四、考核要求四、考核要求1、了解:生产成本、利润、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2、理解:(1)生产成本的形成及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和区别(3)平均利润是如何形成的(4)生产价格的形成不违反价值规律(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3、掌握: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如何更加掩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第六章 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资本主义生产总体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形态,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剥削阶段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二、课程主要内容:二、课程主要内容:1、商业资本的本质和作用2

15、、商业利润3、商业流通费用及补偿4、借贷资本和利息5、资本主义银行和银行利润6、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7、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8、土地价格三、考核知识点:三、考核知识点:1、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2、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形成3、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4、利息和利息率5、资本主义银行和银行利润6、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特征7、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土地价格四、考核要求:四、考核要求:1、了解:商业资本、商业利润、商业流通费用、借贷资本、利息、银行利润、股票、股息、股份公司、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土地价格2、理解:(1)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实业利润的来源和途径(3

16、)利息的本质和来源及利息率的确定(4)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特点(5)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源泉(6)土地价格的确定3、掌握:级差地租理论对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级差收入的意义。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基本形式和实质,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节等。二、课程主要内容二、课程主要内容1、垄断的形成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和统治3、垄断利润及来源4、垄断和竞争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7、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实质三、考核知识点三、考核知识点1、自由竞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统治政治经济的手段3、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4、垄断和竞争的关系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形式及作用、实质四、考核要求:四、考核要求:1、了解:垄断、垄断组织、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劳动价格、垄断利润、国家资本主义2、理解:(1)垄断形成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