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93225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案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案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案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案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教案教案) )教学理念与目的:教学理念与目的: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有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准确的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本质及基本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包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

2、容及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主要内容、主题及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本章难点在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多媒体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8 8 学时学时第一节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 年 10 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

3、义中国化”主张。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环境” , “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依照历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两重镜像。1、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

4、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1)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前提和基础。 22、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发展、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1)剖析时代特征,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任务。 (2)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目标要求。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1、历史进程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

5、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6、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2、重要意义(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1、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3第二节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

7、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20 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向西方学习迷梦的破产,走俄国人道路的新生选择。(2)历史需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需要;革命运动的客观需要;曲折探索的历史产物。(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工人运动深入发展(4)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 (5)实践平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平台。毛

8、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谈到,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初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1940)等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总结了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在中共七届二中

9、全会上的报告 (1949) ,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论十大关系 (1956)等著作,从不同的层面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艰辛的探索。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981 年 6 月,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概括为 6 个基本方面和 3 个活的灵魂:41、基本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2、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

10、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1)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世情的发展: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11、。 (2)现实条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现实条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一)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包括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5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

12、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二)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

13、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

14、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3 、 “三个代表”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

15、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6主义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三)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16、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第四节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称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2、 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 年, 反对本本主义 ,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1935 年遵义会议以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开始指导全党。1937 年实践论和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1941 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1945 年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3、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1992 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