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与法律(第五章)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9289452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品与法律(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思品与法律(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思品与法律(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思品与法律(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思品与法律(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品与法律(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品与法律(第五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章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公共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维护一定的秩序是提高公共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自古以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道德和法律是基本的手段。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公共秩序就越复杂,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就越突出。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第一节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

2、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

3、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二、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人类社会是由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有机整体。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公共秩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等。(一)有序的公

4、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个人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成员无论职业、地位、身份如何,只要进入公共生活场所,都应当自觉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生产活

5、动与日常生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合现象。这种交叉重合的情况,使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在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社会成员必将对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产生迫切的需求,人们更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些都需要以不断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作为保障。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识。(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

6、著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三、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互为补充、相辅4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

7、设为重要条件。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荣明耻的良好社会风气。第二节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今天,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一、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

8、遵守的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5继承性。继承性。基础性。基础性。广泛性。广泛性。简明性。简明性。二、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文明礼

9、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三、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全社会的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当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

10、现象。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某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同社会对大学生的6期望不相符合,也有损大学生群体的形象。(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四、 网络生活

11、中的道德要求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信息采集、网上聊天、网络游戏、BBS 论坛、网上交友等。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

12、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7德自律:正确使用网络工具。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第三节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正确把握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积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一、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

13、,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因此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既有国家强制性,又有普遍约束力。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一)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

14、种规范形式实现的。8(二)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三)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价客体客体是人们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人们,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法律评价的标准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四)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强制的主体主体是国家、社会成员与社会组织。国家是强制的主动主体主动主体,作为被强制对象的社会成员或社

15、会组织则是被动主体被动主体。法律的强制手段强制手段是国家强制力,包括警察、法庭、监狱等。法律强制的目的目的在于实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即实现法律,确保法律的应有权威,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正义。(五)教育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实现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法律作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二是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9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三是法律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二、 公共生活中的相

16、关法律规范我国在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有一系列公共生活法律规范。其基本立法精神,是在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共环境的基本前提下,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与自由。(一)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治安管理处罚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 2005 年 8 月 28 日通过,自 2006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和附则,共 6 章 119 条。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其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主要有: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处罚种类。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处罚种类。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